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应力争拓宽育人途径,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的育人作用,做到课内外、校内外、多渠道、全方位育人,建立起“三为主”和“三结合”的育人体系,即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师为主力军,以校园为主阵地,实行学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构建广泛存在于学校及社会生活的“三维生态德育系统”,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线,以文化建设为内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育人之路. 以生涯教育为载体,创新德育内容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六个意识”,即尊重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进取意识,抗挫意识、创新意识.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线,从职业认知、职业学习到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形成职业人生的教育系列.  相似文献   

3.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9):I0003-I0004,F0003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职业学校创建于1983年,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秉承“立足大兴、服务首都、贴近市场、服务经济”的办学宗旨,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生物制药专业”确定为学校的品牌专业,把“园林花卉专业”作为帮助农民致富的长线专业,把“空中服务”专业作为努力开发的新专业,对学生实行全员育人、全员管理,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内造素质,外塑形象”的办学方针,遵循“专业与企业有机接轨、中职与高职相互融通、国内与国外联合办学”的职教理念,贯彻“以上岗就业为指导、以企业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学校各方面环境有着更多的更密切的相互制约的关系。职业技术学校作为重要的培养人、教育人的场所,不仅要搞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还必须抓好学校的“环境育人”。这是因为,学校职业技术教育活动都是在校内各种具体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些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并形成某种氛围和风气。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净化育人环境,创建和完善良好的育人环境,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职业技术学校环境建设不可忽视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言:“蓬生麻中,不扶自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F0003-F0003
在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秉承为“生存奠基,为生活长技,为生命创造”的育人理念,以“修德砺志强技善用”校训为引领,通过宣传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理想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发挥优秀教师的表率作用,身体力行地感染学生;突出技能模范宣传作用,树立学习榜样;融入优秀企业文化,磨炼职业意志、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操守和提升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三全育人”理念和陶行知提出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相呼应,指通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清除传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盲区,让思想教育、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知识教育)、素养教育充分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文章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对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展开论述,对“三全育人”的内涵、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组成、现状展开分析,并讨论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模具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改革与实践构建“引产入教、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岗位人” “职业人”和“社会人”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零对接.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代同心同向。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港头小学在开展品格教育的长期实践中,以“品润心灵”为内涵的学校文化润育而生,即学校“品”文化。学校充分发挥“品”文化的育人功能,走出了立德树人视域下文化育人的价值育人、环境育人、和谐育人、隐性育人的四条路径,精心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品润心灵”学校文化品牌,实现了学校办学水平大提升。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提“育人为中心”  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清华附中充分认识到以“教学为中心”作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中心工作的局限性 ,更加明确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育人 ,努力形成课内外结合 ,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新的育人模式和体系。清华附中提出了“育人为中心 ,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育人为中心” ,明确了学校的教职工 ,无论是教师、服务人员 ,还是管理人员 ,只要是在“育人”,就都是“第一线”的工作。“育人为中心”不仅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 ,使大家更自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都提倡“校企融合”,然而,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在人才培养中到底该如何融合;学校和企业两种育人环境到底该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两支队伍在运行中到底该如何管理;学校和企业这两种文化如何融合成为一种“职业文化”等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文章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冠名学院为例,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黄娴  林秀蓉 《广西教育》2022,(32):125-128
本文论述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农村中职学校工学融合的改革实践措施,提出遵循岗位生产规律将碎片化学科知识梳理成工作导向指南、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将学生培养成职业人、遵循环境育人规律建设具有真实生产岗位功能的“岗位教室”等工学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淄博女子职业中专是淄博市惟一一所独具女性教育特色的省级示范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坚持“按市场规律办学,照教育规律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帮助每一位师生获得成功”为核心理念,推行成功文化,倾力打造女性特色,精心培养淑雅女性,通过实施全面育人工程,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女性成才铺设了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3.
神木县职教中心是国家重点职业学校。自1992年建校以来,学校以“质量立校,服务地方”为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知能并重,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以德洽校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要渗透更多的职业特征、行业规范和人文素养,彰显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用心谋划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弘扬“雷锋精神”,引领学生“成人”;弘扬“以墨子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成才”两大主题,建构了具有鲜明职教特质的校园文化,达成了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5.
覃燕 《广西教育》2023,(4):25-28
本文论述柳州市雀儿山路小学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以实践体验、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为主要活动方式,建立“小雀娃爱劳动”争章的评价机制,整体构建学校“小种子”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相似文献   

16.
葛永梅 《知识文库》2023,(6):132-134
<正>引言:对于新时代的职业学校来说,“取向”通常指选择何种方向、道路。县(市区)级职校谋发展需以“合”为取向,走一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人合一、“五育”及各科融合思政、立德树人的办学育人促发展之路。这是通州中等专业学校等地方职校的成功办学实践,既可以增强办学能力,又可以彰显办学特色、拓展学校办学新功能、打造德技双馨人才新高地。以“合”为取向,必须在共建一批校企合作育人新基地,对校主干产业新需求,合力开发全新方案,创设“一人一品”合文化,形成合作育人校内外新氛围,构建融合育人、五育并举等举措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是一所老牌职业学校,属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挂牌的职业中专学校。历经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在艰苦的探索中寻求突破,始终坚持“育人为先,强化基础,突出技能,学用合一”的育人方针,形成了“团结友善、勤学自立、明理守法、健体强技”的优良校风。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来临之际,学校提出了“打造精  相似文献   

18.
株洲市芦淞区白关中学是一所靠近城区的农村初中,近年来学校以劳动育人的课程价值为指导,从生活、实践、生涯、创新四个维度,构建了“四好”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好孩子”家庭劳动课程、“好学生”学校种植课程、“好工匠”职业体验课程、“好创客”科技兴趣课程“四好”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大爱育人与高职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生的真谛,“爱”是和谐的基础,“爱”是教育的永恒。近年来,我院以大爱育人理念为指导,创新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平台,以素质拓展教育为载体,以职业市场认同为标准,融思想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基于大爱育人的高职素质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20.
宜都市职教中心遵循“德育为首、技能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原则,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基本方略,奉行“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面对中职降温、普高升温、大学扩招、教育改革等多重压力,立足服务经济,更新办学理念,果断调整办学思路,充分挖掘办学潜力,招生规模、教学质量、就业安置“三管”齐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重点职业学校、湖北省首批“512工程”合格学校、宜昌市“名牌学校”、宜都市“文明单位”等殊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