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黄金还昂贵的毒品,像挥不尽、驱不散的蚊虫,到处游荡、蔓延,正虎视眈眈地向苏州袭来。美丽的“天堂’姑苏古城,好像成了少数毒品犯罪分子的“乐园’。 泛滥 全国风景旅游胜地虎丘,由12名青年、2名姑娘组成的一帮外地游客兴冲冲游罢以剑池、千人石著称的虎丘山后,投宿在虎丘山麓的花苑饭店。  相似文献   

2.
虎丘山门口右侧壁内,嵌有苏州府“永禁虎丘染坊碑”一块,题《奉宪勒石永禁虎丘染坊碑记》。碑文34行,计1480多字,立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碑石已碎裂,碑面剥蚀,字迹漫漶,然仍可辨,概略如下:雍正年间,虎丘山塘开设染坊颇多,所排废水致“满河青红黑紫”,“纠壅河滨,流害匪浅”,居民与染坊间亦不断“滋生事端”。且皇帝南巡,虎丘为驻跸之地,苏州府乃颁禁染坊令,“如敢故违,定行提究,凛之慎之”。碑中内容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城市河流水质保护法令,亦为世界上较早之同类法令。比英国早96年,比美国早162年。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府。明清时…  相似文献   

3.
苏州老山塘     
乾隆帝献给生母钮祜禄氏皇太后70大寿的礼物,是建于北京圆明园内的一条苏州街,这条苏州街就是仿照苏州山塘街建造的。山塘街位于苏州城阊门外,至今已有1200多年了。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期间,于公元825年在吴中第一名胜虎丘与繁华的阊门之间凿河堆土,修筑一条长堤,全长3829.6米。山塘街就位于这条长堤上。  相似文献   

4.
1909年11月13日,柳亚子、陈去病、陈陶遗、朱少屏等17人齐集苏州虎丘的张东阳祠,以重振当年几社、复社之余绪,成立了南社。新诞生的南社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欲凭文字播风雷”,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迎接辛亥革命的到来。江苏是南社的诞生地和主要活动地,也是南社成员最多的地区。南社及其成员活动于苏南苏北的许多市县,在有些地方的影响还比较显著。高邮南社成员较多,一个县就达17人。  相似文献   

5.
晚明的袁宏道以其丰富的人生游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审美视野中的自然,《满井游记》、《虎丘记》作为袁宏道游记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两篇名作。更向我们展示了人亲近自然,在自然山水中抒写性灵,寻求精神超越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吴建 《档案与建设》2020,(4):74-76,80
康、乾二帝分别六次南巡至苏州,均沿运河游览两岸名胜,赋诗、题匾联。在康、乾二帝所关注的30处苏州运河景观中,寒山、灵岩山和虎丘等9处苏州西部山地景观,不仅在整个景观格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还是展示苏州地域文化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现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曾于1906年在台湾的台南与蔡国琳、赵云石等一起创办了一个“南社”,它与台中的栎社、台北的瀛社一起被誉为近代“台湾三大诗社”。近些年来,有的学者望“南”生义,认为台湾“南社”是柳亚子等1909年于苏州虎丘成立的“南社”在台湾的地方性支社。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卢文芸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曾多次来信与我就台湾“南社”与大陆“南社”的关系问题进行切磋。我还以《台湾南社不是“南社”的支社》为题撰写了专文。  相似文献   

8.
给顽石以生命“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宣扬佛法无边的高僧自以为创造了奇迹。其实那几块散布在山脚边的可怜巴巴的顽石,叨光了虎丘山上导游的一张天花乱坠的嘴,让人恍惚看到了那么一点儿点头歪脑的意思,姑妄信之罢了。照我说,真正通了灵性的石头该是在雕刻家的斧凿下进发出火花来的大理石块。古希腊雕刻家运用斧凿槌子,像  相似文献   

9.
“祖国何处山最秀?”如果有人提这个问题,老实说,我无法回答,因为没有比较。幼时,我长在江宁程村,那里的山.都是一些黄土丘陵,但在儿时的印象中,以为山,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后来到了“天堂”苏州工作,那近郊的虎丘山、远郊的上方山、灵岩山、天平山,都是风景名胜之地,赢得了古今多少诗人墨客的  相似文献   

10.
姑苏水乡游     
清晨,我们穿过古城曲折幽深的小巷,走出间门,漫步来到七里山塘。关于这条七里长街,有段饶有兴味的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山塘一带瘟疫流行,河道阻塞,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后来,有位老人告诉大家:山塘所以蒙难,是因为虎丘山上的白虎斗不过狮子山上的青狮,只要疏通河道,同时在山塘沿堤筑七只石狸,以助虎威,就能消灾免疫。  相似文献   

11.
姑苏水乡游     
春天悄悄来到了江南大地。趁着明媚的春光,我们跟随络绎不绝地踏青的人们,来到苏州郊外,作了一次姑苏水乡游……清晨,我们穿过古城曲折幽深的小巷,走出闾门,漫步来到七里山塘。关于这条七里长街,有段饶有兴味的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山塘一带瘟疫流行,河道阻塞,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后来,有位老人告诉大家:山塘所以蒙难,是因为虎丘山上的白虎斗不过狮子山上的青狮,只要疏  相似文献   

12.
正《新南社》是新南社社刊,1924年2月在上海创刊,由新南社编辑兼发行。柳亚子是南社发起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素有"南社灵魂"之称。南社是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正式成立。发起人为同盟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民国初年,南社得到顺利发展。后因社内发生争吵、内讧于1923年解体。1923年10月,柳亚子与叶楚伧、邵力子、陈望道等在上海发起成立新南社,柳亚子任主任。新南社成立布告宣称:"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  相似文献   

13.
余谋桢是安庆石化化肥厂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却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8年以来,已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新闻、艺术摄影作品近百幅,10多幅作品获奖。现为安徽省红叶摄影创作部成员、安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回顾十三年业余摄影经历,余谋桢的摄影之路酸甜苦辣、坎坷不平。余谋桢自小生活艰苦,年仅16岁的他就考取了石化技校,毕业后直接参加了工作。微薄的工资成了家庭生活的惟一来源。当时工厂工作劳动强度大,生活苦闷无味。每次回家母亲总教导他要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文化知识并要专修一门特长。后来他选择了摄影并喜欢上了它,最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1988年3月母亲把她手中仅有的250元交给儿子。从此余谋桢有了第一部虎丘牌135相机。为了尽快掌  相似文献   

14.
吴山图记归有光吴、长刘二县,在那治所,分境而治。而都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各、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文珊,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海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率中。君之为县有总爱,百姓报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息于其瓦。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分之于民,诚重矣。令城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今谈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令也。君于吴…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70岁,1981年由黑龙江省退休回苏州老家,已近9年,参加了苏州市虎丘老年长跑队,天天跑步,身体练得结实健壮,精神愉快。退休后,我养成了摘文摘的爱好,向全国各报刊推荐佳作,我的退休金虽只有60多元,但因为搞文摘的稿费每月都在200元以上,去年4月多达450余元,这样,在报纸调价的情况下,我还是订了80多种报纸和20多种杂志。去年一年,我的文摘稿已见诸报刊的达1200多篇。我订《经济生活报》已有五六年之久。我将每期的佳作向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和信息日报以及刊物《东西南北》、《青年时代》投寄,都被摘编采用。《经济生活报》的文章在我推荐文章中占的比重最大,这就有力地说明它的质量,它在全国报刊中的地位,从去年起,《经济生活报》开办了《每周文摘》,我将各报的佳作推荐,也经常被采用。几年来,我累积了近百本的资料,都是从报  相似文献   

16.
(一)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之类的先进典型,通常被人们誉之为“瞬间的辉煌”。瞬间的辉煌,惊心动魄,一鸣惊人。然而,瞬间的壮举,稍纵即逝,难以“定格”,无从再现。抓不住瞬间,就挽不住辉煌。恰如莎士比亚所说:“好花盛开,就该尽先采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二)、瞬间的辉煌,向来不贴“安民告示”。耳不聪,目不明,再好的“瞬间”,最终也会是过眼烟云。宋代陆游《文章》诗云:“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而“仍得”之妙,不仅贵在慧眼独具,匠心独运。而且,“机遇垂青于准备的头脑”…  相似文献   

17.
改进会议报道,不知喊了多少年,实际上收效甚微。许多会议新闻,内容冗长,枯燥乏味,充满官话、套话和八股腔,形式单调,千篇一律,令人厌恶。大胆创新会议报道,改变传统报道模式,是受众的期盼,时代的呼唤。对搞新闻的来说,会议多并不一定是坏事,会议是重要的信息源,是采写新闻的富矿,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开采好,利用好。  相似文献   

18.
是的,我曾经是这样一个嚣张女子,和男子去看小剧场话剧。灯光暗下来,我们开始小动作,你的嘴过来,我的脚过去,嘻嘻笑笑,打成一片。舞台上,男主角走到我的正前方,扬起手,象征无望而苍凉,即将念出漫长怨愤的台词,他却忽然看到了我们。刹那间,我,男子,与演员,都停了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报业面临挑战,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中国如此,全球也如此。前两年,人们还把报业视为所剩无几的暴利行业,资本跃跃欲试,争先入主报业,谋求丰厚的回报。形势千变万化,令人措手不及,难怪业界有人惊呼报业的寒冬提前到来,更有人担心报业被颠覆,面临灭顶之灾。对此,虽不敢盲目苟同,然而,中国报业经过20年的大发展,确实到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面临一个跨越。在多媒体激烈竞争中,报业需要重新定位,重塑自己的特色,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都是生动活泼的。由量变到质变,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着。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求动,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写矛盾,写变化,反映出事物变动的新态势、新面貌,要写出动感来,要动静结合。动,要求对重要矛盾、关键情节和细节,展开详写,写深写透;静,要求对面上的材料,背景材料,简要概括,以烘云托月。该动的,要让它动起来;该静的,决不可大写特写,喧宾夺主。对作者来说,既要掌握概括浓缩静写的技巧,又要掌握动写的艺术,重要的是掌握动写艺术。另一层意思是,新闻事实 (信息 )是动的,生动活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