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沪深两市国企数据,研究实施新一轮高管薪酬改革后企业绩效和管理层权力对国企高管薪酬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国企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业绩下降对国企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企业风险则对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国企高管的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企业业绩下降对国企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企业风险则对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②国企高管货币薪酬与管理层权力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企高管在职消费与管理层权力呈现正相关关系;监事会规模与审计委员会均对货币薪酬与管理层权力之间关系、在职消费与管理层权力之间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③管理层权力与国企高管货币薪酬粘性之间存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权力与高管在职消费粘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粘度均下降。  相似文献   

2.
韩艳锦 《科研管理》2021,42(2):181-189
以2001至2016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企业战略差异度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高管薪酬越高,而且越高于行业平均。控制企业层面影响以及替换战略信息指标之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这表明:(1)在代理人风险厌恶假定下,企业风险越高给予管理层的风险补偿越多;(2)高管薪酬过高不仅由人力资本说或管理层权力说所驱动,而且受到效率契约说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管持股可以发挥利益趋同效应,降低给予管理层的风险补偿。  相似文献   

3.
实证研究在高管薪酬激励过度和激励不足两种不同情形下,市场化水平和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管薪酬激励不足时,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激励不足的现象会有所改善;在高管薪酬激励过度时,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激励过度的现象会更严重。不管在激励不足时,还是激励过度时,自利的高管都是尽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提高自身薪酬,即管理层权力越大,高管薪酬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机制有效与否,不仅体现在公司价值和业绩水平上,还体现在公司业绩的波动性上。管理层内部实行差别化的薪酬体系,被认为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薪酬差距越大,高管团队内的竞争越激烈,为了在业绩竞赛中打败对手,高管会竞相做出更高风险的决策,从而加大公司业绩的波动程度。本文选取2009~2011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高管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波动的关系,并探索管理层权力对该作用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随着高管薪酬差距的加大,公司业绩的波动性更大,风险也随之提高,在两职合一、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波动的影响更大,而高管长期在位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2014年中国中央企业上市公司数据,对薪酬差距与企业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扩大高管员工的薪酬差距与高管团队之间的薪酬差距均有利于提高企业业绩水平,得到更好的企业管理绩效.同时,中央企业上市公司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还与企业的资产规模、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特征相关.中央企业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薪酬差距同样也与企业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有关,但与资产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4,(9):87-90
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被广泛用于解释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对高管人员的激励作用以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引入管理层权力理论后发现,高管人员能够利用其所拥有的权力对其薪酬设定施加影响,进而可以推断高管团队成员管理层权力分布的不均衡和相互博弈导致高管团队薪酬差距难以服从最优原则,这对高管团队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蔡地  万迪昉 《软科学》2011,25(9):94-98
以2004~2006年间的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政府干预、管理层权力对国企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干预降低了由当地国资委所控制国企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但对当地由中央国资委所控制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没有显著影响;对地方国有企业而言,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其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反而越低,没有发现两职合一对其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有显著影响;对中央国有企业而言,独立董事比例和两职合一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薪酬和股权激励机制是留住企业优秀高级管理人才的关键,民企与国企在属性上存在差距,那么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是否存在差异,值得研究.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企与民企在高管薪酬和股权激励方面的差异.研究得到,在高管薪酬方面,国企高管前3名薪酬均值高于民营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金融、保险行业高管薪酬最高,农、林、牧、渔业最低;东部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资产规模大的企业高于资产规模小的企业.在股权激励方面,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股权激励标的物的选择上偏好一致,都喜好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在地区上大都分布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行业上大都分布于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行业;国企股权激励的比例整体低于民企股权激励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5,(9):85-90
以我国沪深两市157家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环境绩效为切入点,基于合法性理论,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环境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环境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高环境绩效水平下,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环境绩效负相关,且企业是否属于重污染行业不影响这种负相关关系,而企业的国有性质会弱化这种负相关关系;低环境绩效水平下,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环境绩效正相关,重污染行业企业会强化这种正相关关系,而企业的国有性质则会弱化这种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图从社会资本视角研究国内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决策过程。利用中小企业板112家上市公司的资料,实证研究发现,不仅诸如公司规模、地域、高管人力资本等因素显著影响高管薪酬,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高管内部社会资本亦对其薪酬有显著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公司研发投入与高管薪酬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胜蓝 《科研管理》2011,32(9):55-62
信息技术业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公司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公司研发项目周期较长、不确定性较大等特点很可能导致基于公司短期经营业绩的薪酬激励方案降低高管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2007-2008年中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和高管薪酬激励的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公司董事会通过薪酬方案鼓励公司高管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以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而且,研究表明公司薪酬方案更倾向于奖励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的公司高管团队,而不是公司CEO。  相似文献   

12.
代理理论认为公司债务期限受到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委托关系的影响,但这是否包含了高管薪酬激励的信息呢?本文运用信号发送理论,提出了基于债权人预期的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债务期限的影响机理,对我国2008-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面板回归分析发现,高管现金薪酬对债务期限的影响呈倒U型,股权激励计划和股票增持有利于提高债务期限,但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却是消极的,验证了研究假设。最后就高管薪酬契约设计、债权人对公司信用评估以及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对高管薪酬激励敏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息  杜玉鹏 《软科学》2009,23(11):92-95,113
以2004年为研究窗口,筛选出沪深两地100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004~2007年四年年度财务数据,从公司治理的角度,选取大股东持股比例、薪酬委员会、高管持股和独立董事制度四个特征,考察了公司治理对高管薪酬敏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和年度效应之后,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持股与高管薪酬敏感度负相关,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可以减轻委托代理关系,降低薪酬激励的水平;薪酬委员会制度在薪酬方面相比于独立董事制度更相关,薪酬委员会设立可以提高薪酬敏感度,而独立董事与薪酬敏感度没有相关性,这似乎说明独立董事制度尚待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4.
周春梅 《科研管理》2017,38(7):9-16
经济新常态下,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文章以2010-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就探索式技术创新、开发式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并重点对经理人薪酬契约在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治理效应及其治理范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显示:技术创新过程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创新投入并不必然带来企业绩效提升;经理人薪酬契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在开发式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但对探索式技术创新行为经济后果的治理效应并不尽如人意。在探索式技术创新投入强度较大的情况下,高额的经理人货币化薪酬甚至会恶化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5.
高级人才是当前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辨析不同关于高级人才的定义及认识,提出了高级人才的新定义,分析高级人才的个性特征及当前高级人才薪酬体系,提出高级人才战略薪酬体系的设计思路,为企业有效保留高级人才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洪昀  谌珊  姚靠华 《科研管理》2020,41(4):229-238
融资融券制度作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之一,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得到重视。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融资融券对高管激励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融资融券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会计业绩及高管薪酬-市场业绩敏感度,说明融资融券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及市场价格信息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外部治理效应;进一步的机理检验发现,融资融券效用发挥在治理机制较弱的制度环境中更为显著,表明其作为一种替代性的外部治理机制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庆华  张芳芳  陈习定 《科研管理》2019,40(11):257-265
本文在控制高管长期激励的基础上,研究高管短期薪酬是否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并探讨了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8-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高管短期薪酬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并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外部监管对高管短期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外部监管力度更大,高管短期薪酬产生的激励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可通过合理设计短期薪酬激励高管成为更优秀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