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次参观一所名校,一进门我就被一则“没有教不 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标语给震住了。 近年来,虽然事实已证明该校教育成果辉煌,但这则标语至今仍让我心里犯嘀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就学生的学习而言,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只是促使学生变化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若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理念之下,学生的进步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则学生的学习势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也只会是一味地去教。这种失去了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发挥的教…  相似文献   

2.
近几天,我在某中学三个班抽了50名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50名学生中有47名学生不愿接受“双差生”或“后进生”这个名字,占被调查人数的94%。这充分说明“双差生”或“后进生”这个概念的使用,严重伤害了一大批学生的自尊心,影响着许多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所谓的“双差生”或“后进生”只不过平时比较顽皮、淘气,不大听家长和老师的话,有时甚至产生与家长和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这正是他们个性的反映,其中有可能蕴藏着创造潜力。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关系,学习成绩差的也并不一定没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博览》2003,(5):4-5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老师们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就是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广泛引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几年前,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时,顿觉惭愧和震撼。惭愧的是,原来那些几乎个个都可以成材的学生到了我手里,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个下着细雨的早晨,我送孩子去学校,看见学校门口站着两排少先队员。老师进门时,他们就行礼,并齐声喊:“老师好!”我以为老师会回一声“同学们好”,可是没有;我又以为老师会礼貌性地点一下头,或者笑一笑,可是也没有。我特意站在学校门口观察了20分钟,结果20分钟里有37位老师进门,每一位老师都像聋哑人一样,对学生的问候充耳不闻,直走进去,毫无表情,哪怕是用目光注视一下学生都没有。看着两排少先队员站在细雨中,向他们的老师进行一声声没有回音的问候,我心里很难过。在我的想像中,老师不但教学生学知识,还教学生做人,现在却连一声“同学们…  相似文献   

5.
“双差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成为教学一线老师的难题,对“双差生”教育的研究也很多,可实施起来并不见得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对“双差生”打心里就不喜欢,观念很难改变——他是“双差生”,他很让我头痛,他是我的麻烦.正因如此,观念上的偏见是造成“双差生”教育一直用力不少,见效不大。笔者认为,对“双差生”的教育有五忌,注意并做好这五忌,“双差生”教育必定会取得理想成效。  相似文献   

6.
“双差生”在班级里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班级建设的负面效应极大。因而,做好对“双差生”的教育工作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提高班级的管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对“双差生”的教育有此四忌:一忌:歧视厌弃“双差生”如果说品学兼优的学生给老师带来的是喜悦的话,那么,“双差生”给老师带来的更多的是烦恼。一位名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对一个教师而言,爱那些优秀生并不困难,而要去爱那些“双差生”却不容易,然而这种爱却是必要的。在班级的日常活动中,“双差生”享受最多的就是冷遇、厌弃和讽刺,感到孤独。如果老师不能给“…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业务学习时,我有幸观看了徐州大马路小学邹凯老师执教的《赶海》录像。其中邹老师对学生的一句问话:“老师说明白了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乍一听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可仔细一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说明白了吗?”是教者对自己的要求。如果学生没听明白,那当然是老师没说清楚,或者没提醒学生听,老师可以重说。这充分体现了教者对学生的尊重。“大家听清楚了吗?”或者“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这往往是教者对学生提出的质问,我已经说清楚了,你什么原因没听清楚?虽然也可以重说,但责备已很明显。学生就是没听清楚,也不…  相似文献   

8.
现在很多教师经常抱怨,书是越来越难教,学生是越来越难管.所谓的“双差生”在一个班上有一两个,就会让老师头疼.多年班主任工作,我深有体会,不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知难而进,在差生转化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也取得了一些转化差生的成功经验.下面谈谈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双差生”是指思想品德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只有研究和掌握“双差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有可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一、“双差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括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成分,品德不良的中学生,其心理特点也一定会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表现出来.(一)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双差生”由于品德不良和学习成绩低下,经常遭到家长的责备打骂、老师的批评训斥、同学和邻居的讽刺挖苦,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损伤.由此他们讨厌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不要管他.可是家长和老师又恨铁不成钢,往往管得过严、过急,方法过于生硬,所以“双差生”与家长、老师之间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例如.有的学生顶撞老师说:“我一不偷二不抢,你拿我怎么样?”家长骂他他不理,打他他就跑,甚至以死来威吓父母.“双差生”做坏事以后,往往感到心虚,怕家长、怕老师,见到这些人往往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如果触犯他们,还会采取粗暴无礼的行动.他们异常敏感,有时老师一个眼神或动作.人们无意中说的一句话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冲动或忌恨.他们错误地认为家长的教育是嫌弃他们,老师的教育是有意找麻烦,同学的帮助是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10.
知道什么是双差生吗?双差生就是学习和品行都有问题的学生。上高中那会儿,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我就是这样的问题学生。学习差不差,每次考试后的成绩排名摆在那儿,也不用别人再说什么;但品行方面,我想来想  相似文献   

11.
转变双差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学习方法指导改革的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所以,转变双差生,不仅是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职责,也是每一位科任教师的主要责任。但如何转变双差生?各有各的经验,各有各的办法,我这里谈一点粗浅认识。一、双差生的问题与实质所谓双差生,是指两种类型的差生,一种是指思想型的,即思想认识模糊,缺乏上进心,学习无动力,学不进且不愿学,还经常给学校和老师惹出些麻烦,这类学生是最令班主任老师头疼的学生。另一类是学习型的,即不会学习,不善于学习,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类学生,常被老师称之为愚笨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人民教师,是害怕统考排队而歧视双差生。还是象王继初老师一样,“让整个集体中没有被遗忘的角藩”?读罢《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民教师》,扪心自问,实在惭愧得很。去年下期,我接手一个新班。这个班有个旁听生(我们这里有一批学生被列为“旁听生”,不参加统考,免得增加老师的“压力”),不但没有留级,而且因原任课教师的疏忽,被作为正式生升了上来。我  相似文献   

13.
小谈后进生     
管敏亚 《学子》2014,(12):20-20
我以前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说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在上学期间,包括在刚刚参加工作的几年里,我也是将它当作至理名言的,所以,只要学生不学好,我就认为是我自己的错。但是,慢慢地,我却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现在我确信,真的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是老师不关心,不是家长想放弃,他们真的教不好。令老师头疼、家长烦心的孩子到底怎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近,有一个小的话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讨论,那就是“好成绩是教出来的吗?”,说有一名学生,上课喜欢讲话,老师很生气,下课后把他带回办公室,准备批评、教育他一番。想不到,老师还没有讲话,学生倒抢先讲起来了:“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因为我学得好。”我们在感叹这名学生“无礼”的同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到底好成绩是不是教出来的?笔者认为,好成绩是教出来的,但好成绩不完全是教出来的。同理,对于德…  相似文献   

15.
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讲台已经两年。回顾两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必须用慈母之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爱那些所谓“双差生”,方能担负起为祖国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教师在谈话中往往会“职业性”地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从而用不同的态度去分别对待。这样,那些被老师认为好的学生,自然与老师交往甚密,而另一些所谓“差生”,却终年难见老师的笑容。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由怕到躲到对立。不愿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老师,甚至干出些令人头痛的事情来。在这方面我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教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认为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双差生”学好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  相似文献   

17.
记得开学初.学校领导来听随堂课,我正好教到三拼音节。当我请个别学生认读三拼音“xia”、“hua”、“duo”时,学生也不管有没有老师听课,有的拿起笔在书上乱涂乱画.有的在滚橡皮,有的与同桌在窃窃私语,冷不丁传来“吧嗒”一声,一学生不小心把文具盒掉在了地上,更有爱表现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老师.&;#215;&;#215;的文具盒掉地上了。”也不管老师正在上课。这是一堂不成功的课。从学生做小动作深入地追究,原因还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在课堂中.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几年数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教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我把班上的几个常爱玩游戏机的…  相似文献   

19.
刚升入初中的何某,在未与我见面前就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何某的小学老师反映,何某在小学阶段就是教师“管不了”的学生,是令所有老师头疼的“双差生”。班上有了这样一位“名人”,我自然十分担心,但同时又十分关心何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学生寄来的贺卡,其中有一张贺卡特别精致,正面几个字稍大:“我爱我师,师思难忘”;反面工整地写着几行小字:“我敬爱的老师!祝福您在未来的每个岁月充满欢乐──轻撤一束温馨的祝福,寄予我常想念的老师!”下边署名:小鱼。于是,几年前的往事也就连成了片。那时我是初一班主任,教语文。小鱼姓朱,是我班的学生,家往铜钿礁,渔民子弟。他贪玩,不守纪律,常逃学,有时还骂人打人。上课叫地读书,结结巴巴,如读天书,连常用的字出不会写,是个双差生。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想起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妇林斯基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