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往是脑进化的源泉和动力,它与脑双向建构,相辅相成.交往的局限性导致人脑发展的片面性.将全脑开发渗透于化学教学交往的实践过程中,这是一个优化教学交往的值得探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教育交往:师生交往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交往是在教育这一特殊社会领域里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与一般的交往相比,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师生交往是教育交往中的一个侧重点,现代大学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教育交往的匮乏、空白,表现为教育交往的本质性改变或异变。提倡"对话式"教育交往,重建教育交往的价值,可以促进师生双方人格的完满,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交往实践是时代哲学的主题。教育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育交往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主体之间的连续交往。教育交往的主体,包括交往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也包括师生的个体与群体等)。教育交往的中介化客体,包括交往手段和信息以及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符号等)。  相似文献   

4.
教育交往实践:内涵、特征及其基本规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实践,它具有多极教育主体性、教育主体异质性、教育客体中介性、个体主体性与主体际性的统一等特征。与一般的交往实践相比,教育交往实践具有自身的基本规定性:教育交往实践主要是一种精神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一种生成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一种反思性交往;教育交往实践是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交往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中,交往很早就被赋予了重要意义,被视为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就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近年来,交往逐渐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教育交往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交往实践是指多极主体间通过改造或变革作为相互联系的中介和客体而结成网络关系的物质活动.教育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学校教育交往是以课程教学为轴心展开的,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主体之间的连续交往.  相似文献   

7.
交往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中,交往很早就被赋予了重要意义,被视为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就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近年来,交往逐渐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教育交往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姚炎昕 《教育导刊》2013,(12):12-15
教育即交往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文章主要从“交往”在教育中的定位、“教育即交往”的理论分析及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等方面对“教育即交往”这一教育基本理论范式进行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语言中介性、主体性、目标导向性、情感精神性、生活世界的整体性等是教育交往的本质规定。我们言说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和阻隔 ,一则意为教育交往的匮乏、空白 ,二则意为教育交往的本质性改变或异变。其典型症候是 :直接交往的减少 ,间接交往的增加 ;个人与个人交往的减少 ,个人与集体交往的增加 ;体制外交往的减少 ,体制内交往的增加 ;交往的情感性成份的减少 ,非情感性成份的增加 ;自主性交往的弱化 ,非自主性交往的强化 ;交往的非历史性。导致现代教育交往缺失与阻隔的内在缘由是 :教育价值的偏颇、教师权威的极端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非交往性、教育管理的理性化倾向等。改善、增进教育交往应进行教育价值和教育交往言语环境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论幼儿教育中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中很多幼儿孤独的原因在于,成人把孩子交给了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一场虚假的交往。幼儿是在交往中接受教育的。成人与幼儿交往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必须以真实的交往与幼儿发生真切的关系。真实交往的实现要求幼儿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之间平等、真诚、宽容和理解;在幼儿的交往生活中,必须关注交往的形式与交往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生生交往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理解以达到共同理解。然而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育实践中,师生交往都是占据主要地位,生生交往只是作为构成教学交往的一个完整部分被提及却没有具体的、深刻的探讨。本文从我国的课堂上生生交往的现状出发,试图通过对生生交往的理论基础的分析和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回归其在教学交往中的应然位置。  相似文献   

12.
为跳出西方历史上对人存在问题的认识桎梏,雅斯贝尔斯试图用“交往”来解析人存在问题的本质,并对教育交往活动进行论析: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本真的教育即通过主体共在的精神交往促进主体灵魂转向的实践活动。雅斯贝尔斯教育交往理论对教育交往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价值,未来教育交往史应加强对教育交往中共同体的关注与体认,加深对教育交往中苏格拉底式对话的还原和解读,加大对教育交往中主体共在精神交往活动的挖掘和探究,进而牵引着教育交往史研究者不断深度剖析交往主体中的个体及共同体,解读历史中“精神交往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解析现实中“变革的教育”和“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式,有着不同的存在形态。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是在教育虚拟社区这一特殊社会领域内师生的基本活动方式,有着理想的存在形态。与一般交往相比,教育虚拟社区交往表现为平等与不平等、目的与手段、双向互动与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教育即交往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文章主要从"交往"在教育中的定位、"教育即交往"的理论分析及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等方面对"教育即交往"这一教育基本理论范式进行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交往领域,也就是人的教育领域。将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引进教育学之中,在分析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涵义基础上,提出教育从日常交往到非日常交往的演变过程的阶段,指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上的断裂,呼唤着二者的整合,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6.
交往是人们普遍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发展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更典型地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这种特点。因而教育不仅是要学生学会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知识技能,更需要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在教育视野中,不仅要注意“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同样应看到它的目的性价值,即把交往当作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7.
师生交往公正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公正地进行交往,其不仅有利于师生形成平等、公正的交往意识,保障师生的主体人格和尊严,而且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当代教育中师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公正的表现,为师生间公正交往带来挑战。当代教育者必须基于公正的相关理论,突破师生交往不公正的瓶颈,在师生交往体现出相对自由的交往权利、平等的交往机会和适切的交往补偿,走向师生交往公正。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交往的目的和内容出发,可以把教育交往划分为工具性教育交往与目的性教育交往、科学世界教育交往与生活世界教育交往。对于研究生教育交往,根据其交往对象不同,可划分为:研究生与导师的交往、研究生之间的交往、研究生与管理者的交往、研究生与社会他人的交往。通过对四种交往类型的分析得出,研究生教育交往存在重工具性教育轻目的性教育、重科学世界交往轻生活世界交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教育交往是发生在教育中的师生、生生以及参与其中的所有人的精神世界的相互作用。它不仅包含着知识、思想和意义的传达,更包含着对对方心理状态的体验与移情。教育交往必须建立在交往者主体性、生成性、交互性、理解性的基础之上,才能给教育以真正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失与追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课堂应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交往活动开展最充分最彻底的领域。由于大学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原因,今天的大学课堂教学交往表现出教学交往单边化、教学交往形式简单化以及交往载体不可超越性等不足。我们必须确立交往双方的主体性,加强对话,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学课堂教学交往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