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要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职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传统高职课程评价观,改革现有的课程评价体制.从五个方面比较了传统高职课程评价观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课程评价观,揭示了素质教育理念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需要考虑到课程理论的不断建构。考察泰勒原理与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其转变,认识到高职课程改革需要:构建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倡导"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建立以"转变"为导向的评价观念、促成"对话型"的师生关系。同时,需要处理好两种课程观在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学行为与教学观密切相关,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质是教学观的变革。高职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要求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教学观。进行高职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改革时,应重点在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学习行为、评价手段等方面深入理解和把握,建立新型的、发展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成为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面对高职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将课程观转变为以促进知识内化为目的的内化课程观,才能保证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课程观变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成为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面对高职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将课程观转变为以促进知识内化为目的的内化课程观,才能保证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职课程基础观有三种模式,即宽基础、深基础和根基础,这三种观点并存,尤其是在宽基础和根基础之间的讨论,给职业教育教师带来了困惑.三种基础观哪个更适合高职课程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应该正视的重要问题.笔者从三种课程观的含义、特征与高职课程的关联度等方面入手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完善、探索我国当前的高职课程基础观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之本,但目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却普遍被忽视,原因是对办学宗旨认识的种种偏差,对文件理解的偏执.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正确理解16号文件,摆正人文素质教育的位置,科学设置入文素质教育课程,多方努力,共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改善人文素质教育的条件.要充分认识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课程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反思性等理念,对于我国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应从对后现代课程观的认识着手,进一步探讨推进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高职生数学学习的关键目标是高职生的数学观。目前多数高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高职生的数学观存在偏差,数学教学必须对其加以矫正。影响高职生形成正确数学观的因素:数学学习经验、数学语言的掌握、数学教材的缺陷、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和数学观;在教学中改善高职生数学观的对策:注重学生对数学实质的学习、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高职语文不能一味地强调实用性而忽视语文教育本真的人文性属性,应在实用性和人文性之间找到一个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点。在高职语文的功能建构中,应着力将职业能力功能、综合素质功能和人文教育功能协调融合,掌控好实用性、人文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就业观的变化,高职课程观也应与时俱进,我们要审视传统的高职教育课程观,确立基于"就业导向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高职课程观,引领高职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不同的课程模式都有不同的课程观作支撑,而不同的课程观会影响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图从现代课程观的视野探索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对课程体系、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类型等改革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基础"是高职教育课程基础观的应然选择。它是高职教育课程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是高职课程性质的逻辑起点,是高职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具有动态生成性,优化适应性,持续共生性,过程开放性几个基本特征;打好学生的"根"基础课程观,须建构与"根"基础课程观相适应的课程理念,再构与"根"基础课程观相匹配的课程结构,重构与"根"基础课程观相协调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陈莉雅 《教育与职业》2007,(18):141-142
教师作为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其教育内隐观对校本课程开发有着重大的影响.高职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高职英语教育的定性、定位问题,进一步论证了人文教育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能性,并论述了后现代课程观对高职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丰富内涵,文章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高职教育如何引导学生的全人发展;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着手,讨论了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独立群体,其与本科大学生有不同的人文素养和认知水平。对高职学生的学业观、择业观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科学地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行为取向,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学业观和择业观。本文从高职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入手,剖析了高职学生"学业观、择业观"现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引下高职学生"学业观"和"择业观"的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它既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对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人文素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改革伴随着高职课程改革,高职课程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构建应以现代课程观为理论基础,以后现代课程观为理想性追求。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伴随着高职课程改革,高职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构建应以现代课程观为理论基础,以后现代课程观为理想性追求。笔者以现代课程观与后现代课程观为理论视野,试图构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