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十多年间,我一直负责版权贸易方面的工作,从开始的以计算机类图书为主到现在的摄影等门类,从纯粹的版权引进到引进与输出并举,版权贸易的实践在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2.
谈抓拍     
抓拍,作为摄影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近几年在我国摄影界开始大力提倡了。我作为一个摄影初学者,有幸在刚拿照相机的时侯,就能够接触它,并在创作中对它作了一些赏试。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抓拍与生活的积累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的积累,摄影创作也不例外。作为摄影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抓拍需不需要生活的积累呢?去年十月,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书市时,我拍了一张《冒雨赶书市》的照片,是在购书的人群中抓拍的。我记得当时自己反应很灵敏,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和普法教育不断深入到各行各业,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增加了,公安新闻摄影开始活跃了。看,一份份公安专业性报刊公开出现,一个个公安法制专栏在各类报刊中诞生,公安新闻照片越来越多地在报刊上亮相,甚至在国内外的大型新闻影展中获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引起新闻界和摄影界的关注。公安新闻照片以反映与国家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治安为内容,它那扣人心弦的新闻主题,引人入胜的形象个性和令人无可置疑的现场气氛,紧紧地吸引着广大读者。公安新闻摄影就是运用摄影器材及摄影技术,摄取传播与社会治安直接有关的瞬间性形象新闻的过程。那么,公安新闻摄影应该划分为哪些门类呢?我觉得根据公安工作的总体分工,可分为四类:公安业务新闻摄影,公安队伍建设新闻摄影,公安群防群治新闻摄影,公安文体生活新闻摄影。公安新闻摄影与公安摄影、与新闻摄影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在此可作一简单概括:从摄影术应用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播手段之一的现代摄影技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传人中国,到今天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这一百多年来,摄影无论在艺术创作、新闻出版、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生活中都得到广泛的发展和运用.摄影事业有了空前的进展.但是,遗憾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纪载和阐述摄影发展的史书.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的领导和组织之下,已开始进行了.不过究竟如何进行,促其实现,还有待全国摄影界、新闻界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国内通称"荷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摄影比赛之一,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项反映一国新闻摄影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中国新闻摄影人从1958年开始参加第三届"荷赛",至2009年2月13日揭晓的第52届,时间已经过去了51年.回望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国人从"重在参与"到摘金夺银,从无足轻重到不可或缺, "荷赛"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新闻摄影从平淡走向绚烂的足迹.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法制新闻摄影报道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误区,值得思考和关注。五大变化 1.报道内容由单一的破案现场向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拓展。我国法制新闻摄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在媒体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90年代开始,由于法制版面法制栏目层出不穷,各地方报、都市报相继出现专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迅猛发展,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程使得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中国摄影艺术则在同时全面借鉴、广泛吸收西方的摄影文化,这种内外部的因素都促使以瞬间记录、真实客观见长的摄影艺术发生了功能转型,从仅仅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到成为作为审美的一种手段,一直到成为介入社会、创造文化的利器,这种自下而上的转型是艰难的.不过,这种转型正是健全摄影在社会中的功能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刘涛 《出版参考》2010,(12):24-24
过去十多年间,我一直负责版权贸易方面的工作,从开始的以计算机类图书为主到现在的摄影等门类,从纯粹的版权引进到引进与输出并举,版权贸易的实践在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9.
去年10月,全运会开始之前,我接到采访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任务.当时我刚进报社才一个多月,什么经验也没有,要采访罗格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大人物,我感到非常紧张.又因为晚报只争取到一个采访名额,我必须连文字带摄影一个人扛起全部的活,一点马虎都不行.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数码摄影开始进入中国新闻摄影领域,引发了新闻摄影的数字化革命.从第一台200万像素专业数码相机,已经发展到今天有效像素达到1670万的专业相机,在众多突发、重大新闻事件采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全国各地的摄影队伍空前壮大,出现了人人都搞摄影的繁荣局面,但摄影人的整体素质泥沙俱下,有待提高. 一些摄影人不好好研究摄影的技巧、规律,把大量时间花费到追求外在形象的标新立异上.比如,有的留着披肩长发,胡子拉碴,脏兮兮的,似乎不打扮成这样,就不像个摄影家似的.还有的摄影人,把头发或烫成乱莲蓬的“鸟窝”状,或做成形状怪异的“鸡冠子”状,或染成“白发魔女”状,等等.在言行上,有些摄影人更不着调,信口开河,胡吹海侃.  相似文献   

12.
我开始认识生活书店是1933年。1939年我走进生活书店,从此把我的一生交给出版工作,达六十多年。今天想起来,我从走近生活书店,到走进生活书店,有一点偶然,似乎也有一点客观必然。一、新文艺的启蒙怎么会走向生活书店,要从偶然得到一本新创刊的《文学》杂志说起。  相似文献   

13.
挑选好照片的原则:“你要让我吃惊” 曾:中国报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摄影记者,少有图片编辑。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一些重视摄影报道的报纸开始高薪聘请图片编辑,还有些新兴的报刊聘请专职的图片编辑,使用摄影自由撰稿人。中国新闻摄影界目前也十分关注图片编辑的工作方式。《解放报》的图片编辑是怎样工作的?一张照片从选择到最终印刷,大致流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4.
王鹏 《记者摇篮》2006,(5):26-27
2000年8月,在辽宁日报集团时代商报任记者的我在辽沈晚报的招聘中从百名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22名幸运者中的一名。由于大学学习的摄影专业,我成功应聘后成为了要闻部的一名摄影记者。也就是从我加入辽沈晚报的那年开始,沈城的报业竞争也日渐激烈起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发现,一个仅仅会摄影一点文字都不会写的记者根本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我便开始偷偷向报社的老师们请教,偷偷多看一些国外优秀的新闻作品,每次和文字记者一起采访时多留心采访的角度以及新闻点的抓取。转眼一年过去了,2001年8月时我已经成为了辽报集团正…  相似文献   

15.
我的2011年,“看见”应该是个关键词.身入新闻业十多年,我一直关注摄影,并意图以笔写图,以此更好地呈现出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因为在《人民摄影报》上撰写图片评论、去年9月1日至3日,我受邀参加了在青岛举办的201 0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颁奖典礼,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看见就是改变——我眼中的金镜头》的主题演讲.在我看来,看见就是立此存照,看见就是接近真相的努力.很多时候,看见就是改变,因为改变就从看见开始.  相似文献   

16.
解海龙 《传媒》2001,(1):37-39
1989年,我国摄影队伍日趋成熟,许多作品进入了一种模式化的状态,我开始感到我的摄影需要有新的突破。摄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摄影的真谛是什么?摄影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应该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它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7,(15):79-79
从4月份开始,《摄影的诞生:一项法国的发明》和《维利·罗尼眼中的巴黎》两场摄影展登陆首都博物馆,开启了“第二届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的帷幕。摄影艺术于1839年在法国诞生。从黑白摄影到彩色摄影,再到立体摄影术的发明,《摄影的诞生》用富有代表性的照片及幻灯片,详细地勾勒出了摄影艺术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8.
书与人生     
在大干世界里,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有着30多年工龄的我,先后经历了从学生到军人,从公务员到记者,从记者到图书馆员等多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在我从事过的这些职业里,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图书馆员这个职业.因为人生有涯知无涯,读书与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从人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开始,书就已经走进人的生活,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阳光、雨露、物质、精神,读书的质量与人生的幸福指数成正比.当我走进有着巨大藏书数量的图书馆,就犹如走进了实现人生理想的知识殿堂.  相似文献   

19.
曾经荣获省影协“伯乐”一等奖的牛子祥,又从北京捧回全国摄影组织工作最高奖——《金烛奖》。这次,全国获此奖者仅10人,牛子祥名列榜首。这位《新乡晚报》的主任记者,何以这般受人推崇?据《中国摄影报》介绍说:牛子祥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路石风格和对摄影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埋头苦干,默默无闻,驮着人们前进。和牛子祥聊起来,你会发现他把办摄影班培养人才,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作为抱负来实现,对工作、对学生,倾注了深沉的爱。他说:我之所以这样,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开始学摄影时无人教,经过不少曲折,作了很多难,想让别人少走些弯路;再是生产生活都需要摄影人才,我自己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不过是一花独放,不如有更多人去搞摄影出成绩,来个百花满园好。  相似文献   

20.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刘晋拍摄的延时摄影作品《大学》受网民关注,央视对他进行了采访.在一年时间内,刘晋用1 3万张照片组成了延时摄影短片,储存下自己的大学回忆.一名非新闻摄影专业学生的摄影作品能产生如此影响力,值得思考.延时摄影:影像作品的动态表达从传统媒体一统天下,到新媒体崛起及多媒体融合格局形成,媒体环境在近年内发生巨大变化.任何一种单一技术、单一形式的影视作品,都将接受多媒体融合时代的冲击,多元影像融合的发展趋势开始崭露头角.《大学》虽然还只是一次尝试,但它却处在媒体发展趋势的前列.这种融合多元影像的表现形式,恰好适合眼下多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