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闽北廊桥彩画是闽北人文历史的深厚积淀,它与闽北民间风俗、民间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闽北特有的廊桥彩画艺术特色,是闽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廊桥彩画的形式、题材、寓意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闽北廊桥彩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闽浙木拱廊桥结构发展背景和营造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对闽浙木拱廊桥木材材性、受力系统、传力机理、节点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文献分析表明,廊屋等竖向荷载对廊桥整体稳定有利,但廊桥抵抗横向荷载的能力不强。 该体系中构件受力以轴力为主,各个系统之间相互搭接传力,拥有拱桥的受力特性,是现存廊桥最为成熟的结构形式。 通过综述研究指出闽浙木拱廊桥受力系统和节点是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的关键问题,为廊桥的保护修缮和新建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南部泰顺地区被誉为"世界廊桥之乡",这里是中国廊桥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具有廊桥发展清晰脉络的地方。廊桥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廊桥形态的结构、造型、色彩设计元素来看,无不与泰顺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廊桥文化的形态艺术、传统文化价值以及其资源再开发都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闽浙木拱廊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其精致的装饰图案体现了中国装饰艺术的魅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研究价值。围绕闽浙木拱廊桥建筑装饰,运用图像学方法对其材质、工艺、构件、色彩、题材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其装饰图像反映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系统研究木拱廊桥的装饰特征,对深入探究闽浙地区人文、民俗、地域特色文化具有一定价值,也为研究传统古建筑装饰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寿宁古廊桥是中国古代木拱桥梁建筑在东南沿海的遗存,是区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学术界对寿宁古廊桥资源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情况,研究认为基于海峡西岸旅游大开发的背景,寿宁古廊桥旅游资源应协调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发挥其不可再生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廊桥景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福建省寿宁县的19座廊桥为研究对象,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个方面选取地形地貌景观、水体景观、植物景观等10个主要评价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反映出寿宁19座廊桥的实际景观效果,实现了对廊桥的定量评价,为廊桥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最后根据评价和实地调查结果为廊桥景观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闽浙两地,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内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区域人民特殊的历史情感。本文针对福建浙江两省木拱廊桥的现状,从廊桥营造体系保护到廊桥实体保护两个方面出发,论述了木拱廊桥保护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符号与象征——闽东古廊桥建筑文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主要考察闽东廊桥在风水与祭祀两个方面的种种表征,指出廊桥凭借自身外显的形式符号,借助象征语言将桥梁与村落文化融为一体;廊桥既具现实的利民渡涉的作用,又反映了闽东乡民观念中的趋福避祸的心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宁化廊桥文旅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廊桥文保宣传力度偏小,廊桥周边群众的文保意识较差;二是廊桥文旅资源的管理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三是用于宁化廊桥文旅资源保护的资金短缺;四是宁化廊桥文旅缺乏创新。为此,提出闽西廊桥文旅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要加大文保宣传力度,强化廊桥周边居民的文保观念,改良廊桥管理制度及其传承技术体制,大力培养廊桥管理人才。要实行廊桥与其他文旅资源的融合开发,推动廊桥文旅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泰顺古廊桥"世界遗产"价值分析与保护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顺遗存有数量众多的古廊桥,被世界桥梁专家们誉为“世界廊桥之乡”。本文对泰顺古廊桥遗存现状、保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泰顺古廊桥特别是木拱廊桥“世界遗产”价值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泰顺古廊桥保护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卷洞桥彝汉文功德碑》系新发现文物,结合历史、地理、民族、民间传说特别是彝文文献、汉文史志的记载初步考证,此碑刻立的时间上限是明朝,下限是清朝咸丰十年,极有可能是明朝修建卷洞桥时刻立。此碑具有历史、文化、民族关系等多方面的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黔中屯堡地区有丰富的碑刻文献,既是当地乡土文化景观之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也为研究安顺屯堡乃至黔中村寨沿革、家族发展、民俗文化与旅游遗产等提供了重要凭据。据碑刻内容及形态,可将之分为禁约、纪事、述德、纂言等类。黔中屯堡区域丰富的碑刻文献对研究地方风土民情、村落与家族历史、明清贵州地方赋役与驿传制度等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黔南桥型历史发展经历了木桥、石拱桥、钢筋混凝土桥的兴衰演变过程。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黔南桥型兴衰演变的原因、过程及基本特征,有助于增强对黔南社会文化变迁和桥梁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区的宗教碑刻是研究地域宗教文化及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在湖南芷江罗山庙新发现的六通碑刻,上起乾隆,下至光绪,从微观视角反映了武陵山区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可供宗教史学、宗教社会学、宗教经济学等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出土了近四十件商周有铭青铜器,它们不仅是辽宁地区青铜文明的物证,其铭文更是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这些铭文进行辑、解,既是语言文字学及古文字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又可以为揭示辽宁地区悠久的文明史提供更为可靠的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宝重器周文王鼎是乾隆四十四年五月热河文庙落成时,乾隆帝依太学例特颁内府所藏的周时法物十件之一,本文着重考证周器之冠的文王鼎七字铭文及其来历、特颁经过以及它的文化象征意义,亦同时揭示周文王鼎在热河文庙的使用保存和下落情形。  相似文献   

17.
亳州旧志中收录了许多有关当地的历代碑刻文献,这些碑刻文字详细记载了当地的古迹、教育、河渠及历史人物等内容,价值之高,不言而喻。有些碑刻已不存在,依这些旧志才得以保存下来。有必要对这些碑刻文献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巫峡长江大桥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空间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分析该大桥的动力特性,并运用时程分析法分析该桥的地震反应,采用EI-centro波进行计算,讨论横桥向和竖桥向地震动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和规律,为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抗震设计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