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组态理论,探讨影响不同新创企业间绩效差异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因果复杂机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37个样本企业进行分析,深入探究由环境层面的2个条件与组织层面的3个条件组成的不同组态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高创业机会识别、高创业拼凑和高创业学习都是新创企业产生高绩效的必要条件,缺乏高创业机会识别、缺乏高创业拼凑是非高绩效产生的必要条件;②新创企业产生高绩效的驱动机制分为4条路径并概括为3种构型模式;③抑制新创企业绩效水平的路径和促进绩效的路径具有非对称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提高地方教育治理能力,探讨可持续治理创新的共同特征实有必要。借助QCA分析方法,基于创新类型、组织赋能、资源保障的三维分析框架,以28个典型案例为样本,对影响地方教育治理创新可持续发展多重因素的分析表明:地方教育治理创新可持续性是多种因素的交叠效应,其间创新资源投入、组织支持力度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创新目标模糊则是导致创新消亡的关键条件。地方教育治理可持续创新的常见路径包括组织驱动型、资源赋能型和内外耦合型,而创新消亡的组态路径为内外制约型。为推进地方教育治理可持续性创新,应强化治理组织能力建设,优化教育创新资源配置,引导地方开展特色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以22个大学生创业公司为案例样本,从政策感知和意愿驱动两个层面出发,应用组态思维和PCA-fsQCA方法整合5项前因构件,探讨产生大学生创业公司高创业绩效、非高创业绩效差异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高创业绩效的产生有2条路径,其中,"高承担-高热情型"比"高执着-优环境型"更容易达成高创业绩效;非高创业绩效的产生有3条路径,其中缺乏风险承担力是导致大学生创业难以产生高创业绩效的关键原因;产生高创业绩效、非高创业绩效的组态效应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这表明高校和地方政府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政策制定,帮助更多大学生创业公司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绩效为研究对象,基于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提出科技人才、科技经费、研发过程、创新政策、产业发展、应用转化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假设,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过程和科技创新环境三个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三个关键影响因素均对科技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通过建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绩效的线性回归方程,有效确定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出科技创新资源因素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绩效影响作用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突破性创新是21世纪世界各国及各产业赶超先进和实现技术跨越的利器。高新企业只有充分了解创新需求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发现需求与绩效关联度最大的因素,才能制定相应对策,顺利发展突破性创新,进而实现创新成功。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100家高新企业突破性创新需求与创新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企业进行突破性创新部门独立性较高、企业善于从市场发掘创新机会、企业技术吸收能力较强和企业鼓励突破性创新等需求因素对创新绩效具有很大相关性的结论,为高新企业发展突破性创新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驱动企业变革的因素,指出抵制企业变革的两种阻力和克服这些阻力的策略,为企业实施变革推荐三种变革模型,分析企业在变革中可以进行的管理创新。并提出企业变革的评价方法和内容,认为企业只有在变革中突围,才能生存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联盟作为一种联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组织,面对不同的区域发展环境呈现出各自特点与绩效.从产学研联盟的现实环境出发,以杭州市校战略合作框架下产学研联盟组织为切入点,探讨产学研的协同效应及协同创新绩效,提出优化协同创新绩效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社会创新创业生态圈的重要一环,近年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面对起步较晚、创新能力较弱等多重困境,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如何快速突围以实现跨越发展,是面临的现实难题。通过窥探五个发展阶段,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对生态圈进行相关性分析,梳理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链条。在此基础上,厘清发展内涵的五个核心要素,提出了"联企业、借外力、壮实力"的发展策略。结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实践,从发展定位、发展策略、发展内涵、发展成效四个维度构建实践模型,探索出创新创业教育务实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理论上分析企业规模、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置"U"型关系,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正相关,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冗余在企业规模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基于资源冗余观视角研究校企合作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校企合作创新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产学合作长效机制是提升高校创新绩效的外部驱动,探究产学合作路径组合是促进高校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协同创新及耗散结构理论,以30个省域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主体-渠道-强度-环境”的产学合作要素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法探究产学合作要素提升高校创新绩效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省域高校的创新绩效呈现异质性特征,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创新绩效的实现具有多因素耦合特征,科技服务咨询发挥着相对普适的作用;实现高校高创新绩效的路径有四种,从传统依靠人员-经费发展到技术服务-合作专利完善发展,高校可以依据自身情境差异化选择实施战略。  相似文献   

11.
福建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及绿色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福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对福建推进“双碳”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于福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分析企业减碳规划和实施方式,发现当前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存在内动不足,治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限等主要困境。借鉴安踏集团等晋江民营企业绿色转型的案例,提出积极引导履行社会责任、适当的环境规制与绿色激励并行等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的诞生与成长过程,是一个与观念、制度和客观环境不断碰撞与突破的过程,创新是其发展的主线与关键。民营企业经济发展要实现新的突破和可持续发展,唯一可选的道路就是实行全面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11—2018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创新政策组合、高管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政策组合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高管薪酬激励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特别是能增强政策组合对高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企业产权性质不同,高管激励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差异: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高管持股产生的调节作用较弱,只有非国有企业的高管持股才能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绿色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企业绿色创新决策与社会责任水平存在关联,供应链中社会责任承担主体差异将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决策。构建一个二级供应链模型,考察承担主体差异对制造商绿色创新决策的作用机制,探究各影响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主体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将影响制造商绿色创新,各方社会责任分担比例与各情形下绿色创新投入、双方效用正向相关;制造商与零售商双方共担社会责任下的绿色创新水平将优于单方承担社会责任情形,两类单方承担情形下的绿色创新水平大小关系与双方社会责任承担比例间的数量关系有关;消费者绿色偏好与制造商绿色创新投入、双方效用、零售价格与批发价格正向关联,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则与上述变量反向关联。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期为供应链企业绿色创新促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沪深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11~2019年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财税政策组合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果和机理。研究发现:财税政策组合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 型曲线关系,且随着创新水平的提高,财税政策组合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弹性不断降低。同时,财税政策组合会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桥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倒U 型的影响作用,且与低技术创新相比,由于高技术创新更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它发挥的中介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是转型升级的核心所在。本研究基于创新理论,着重从内、外部环境两个角度深入分析目前泰州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强化企业家创新意识、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优化R&D经费结构、打造政产学研合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创新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面临基础研究缺乏重大理论突破和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两大问题。要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大学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政府必须营造公正的科研环境,促进校企合作,并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校企共同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态,是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突破口。通过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校企共同体模式的经验总结,提出优化校企合作环境、理顺校企合作关系和建立校企运行机制等措施来保障校企共同体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合作行为,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方法,建立不同建筑企业间数字化协同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建筑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动态演化过程,并利用数值模拟仿真验证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收益系数增大、数字化协同效应系数提升以及生产过程中数字化能力增强均有助于促进建筑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在政府补贴的激励下,博弈企业双方选择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倾向性也会显著增强。针对高昂的成本投入制约着建筑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现象,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影响企业变革与发展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因素。海峡西岸(福建)的许多家族企业通过自身的发展历程深深体会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致力于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更多的家族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或者由于没有把握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流于片面化和表面化,或者由于传统文化和企业主陈旧落后的观念所使然,致使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些企业文化的缺陷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深层次的因素。因此,海峡西岸(福建)家族企业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进行文化改造,实现文化创新,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