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甲:目的要求: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认识发展农业、积贮粮食的重要意义。②学习本文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和首尾呼应、条理分明、论证严密的写作特点。③理解下列词语:残、淫、贼、泛、行、即、政治、亡、孅、畜、卒然、衡、罢夫、殴民、南畮、廪廪、狼、阽危、饥穰、(饣鬼)、著、恤、羸老、窃。④理解宾语前置的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的结构特点,理解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 这篇课文是针砭时弊的议论文。读时,要弄懂如下问题: 一、作者对“说”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二、从哪里看出作者在立论的角度上与众不同?但为什么又说“言行一致”、“多做少说”和“切勿‘口惠而实不至’”全然在理? 三、作者是怎样亮出观点的?有什么好处? 四、作者给少说为佳的好好先生画了一幅什么像?意在说明什么问题?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五、这篇文章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对照进行论证的?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六、这篇文章在论据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语  相似文献   

3.
[总体阅读思考] 本文是一篇评论文章,属议论文。阅读本文应思考下列问题: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问题?作者怎样从新的高度赋予这一优良传统以时代的特色?本文结构如何?写作上有何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 一、通览全篇,把握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而且三部分分别承担着提出、分析、解决问  相似文献   

4.
[总体阅读思考] 一、写作的背景及其现实针对性。二、提论点的方法有什么特殊之处? 三、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进行论述的? 四、邓小平同志的英明论断在论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入门指津] 一、本文的标题就是文章时中心论点.文中所论述的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去年四月至六月间北京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正如邓小平同志所  相似文献   

5.
[总体阅读思考] 一、本文共有10节,可划分为几个段落?每段各写了些什么? 二、本文作为一篇观后感,在写作上有些什么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  相似文献   

6.
[自学目的]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的写法.2、学习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自学提示]1、本文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提示:这两句话概括了闻一多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优良学风,对下文有提示作用.2、在第三段里,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闻一多的“研究志趣”?提示:研究的内容(古代典籍),态度(锲而不舍),范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甚至涉  相似文献   

7.
[总体阅读思考] 一、本文有几个分论点?是怎样论证的? 二、在论证分论点的基础上,是怎样推出中心论点的? [阅读入门指津] 1、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有何特点? 提示:与一般议论文开篇点题的写法不同,本文没有开门见山地摆出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而是用“一个人总有他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一句总括,提出文章的两个分论点,表明文章将从优  相似文献   

8.
[总体阅读思考] 阅读本文,需要理解、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者是怎样描绘沿途所见景物的?每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二、标题中的“偶拾”二字是否说明作者笔下的景物纯系偶然所得?为什么? 三、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怎样运用众多的比喻“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 [阅读入门指津]  相似文献   

9.
[总体阅读思考] 阅读本文,可结合“自读提示”,从以下三方面去理解: 一、李国瑞烈士的英雄业绩与其他革命烈士相比有何不同? 二、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三、这篇文章在结构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 第一题提示: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在国内外大小政治气候的交互作用下,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阴谋家的精心策划和煽动下,一些青年学生和群众借胡耀邦同志的逝世挑起学潮。从学潮发展到动乱  相似文献   

10.
《论积贮疏》是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名篇,写于公元前178年作者二十三岁时。文章针对西汉初年社会生产力尚未恢复,百姓弃农而从事工商者日多的现实,向文帝条陈重农抑商、积贮粮食的建议。全文紧扣“积贮”中心,论述精当,陈辞恳切,论证严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文帝读后下诏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说  相似文献   

11.
《人生识字糊涂始》《答北斗杂志社问》两篇杂文篇幅短小,语言犀利,但所议之事及写作体例有别。为便于学生自学,不妨由第二篇杂文入手,通过比较,从而探索阅读、写作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的规律.《答北斗杂志社问》设疑与提示一、本文写作形式上有何特点?这对内容的表达有什么好处?提示:作者用书信的体例,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对创作问题发表了议论。  相似文献   

12.
[总体阅读思考]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发表于1989年8月28日的《光明日报》上,写的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钱学森的感人事迹.文章一发表,即引起全社会的震动。阅读这篇文章,要从以下几点去思考: 一、钱学森在哪些地方值得中国人骄傲?结合社会现实,体会文章发表的意义。二、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描写了钱学森不平凡的生活经历? 三、文章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重点语句. 2.从“劝勉”“讽谏”“致君”三个层面探寻本文的写作意图. 3.感悟并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岳阳楼记》白问世九百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仅仅因为这篇文章文辞优美吗?如果不是,那还有什么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4.
【总体阅读思考】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怎样提出自己的论点?二、本文可大致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本文主要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述?有什么逻辑特点?整体结构如何?【阅读入门指津】一、这是一篇论述文。一般来说,为了论证的方便和明晰,论述文的作者大多在文章一开头就要点明自己的论点,使读者明自他要论证和阐述什么样的道理。本文一开头,作者就点明了文章的论点:“对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紧接着又指出对一事物可以有三种角度的判断:美的或丑的,真的或假的,善的或恶的。实际上也就是指出,对待同一事物,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5.
[总体阅读思考] 一、本文主要是针对哪种错误倾向而写的?文中阐明了哪些主要观点? 二、根据议论文一般的结构方式,想想本文的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应如何划分? 三、文章是怎样引出中心论点的?开头三段关于科学和文学的分科、分界的论述,体现了些什么观点?由此引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 四、提出中心论点后,紧接着引用鲁迅给颜黎民的信,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五、本文是从何入手,从什么角度展开对“重理轻文”不良倾向的分析论述的? 六、作者批驳了哪些造成偏科和忽视语文学习的错误认识和偏见? 七、三位老科学家的事例为什么会令人信服? 八、简要说明文中分析论述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阅读入门指津] 一、弄清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具体针对性。议论说理性文章总是有感而发的,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本文就是为纠正学生中存在的偏科现  相似文献   

16.
[总体阅读思考]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它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恰到好处”。全文是怎样围绕论题来展开论证的?试就以下问题进行阅读分析: 一、全文共四段,是怎样围绕中心论题来做文章的?各段的大意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 二、什么是“恰到好处”?文中举了哪些事例作说明?从文章里划出表示“恰到好处”的关键性语句。三、列宁说的“只要向前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同“恰到好处”有什么论述关系?用了哪些事例说明“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一、阅读“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呈现不断上升的总趋势,原因是什么?(2)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3)图中反映出我国农业生产最突出的矛盾是什么?如何缓解这一矛盾,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参考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显著改善;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50年代后期,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农…  相似文献   

18.
[学生留言] 在平时的写作中,老师经常会提到"点题",我知道它很重要,关系到一篇作文的成败,却总也把握不好火候.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老师跟帖] 当然可以了!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点题".一般来说,点题也叫"扣题",就是用最简洁的话交代、提示或点明文章的意旨,以便让读者知晓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你的写作意图.概括地说,点题就是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安排建议] 可安排在第一单元议论文中进行教学。现行课本高中第六册讲读课文“二、杂文二篇”改为课外自读课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按照“预习提示”预习。“预习提示”共四节,提示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题解,预习时要了解课文的背景;二是概括了议论的中心。预习时要领会邓小平同志“批判了”什么,“深刻地指出”了什么,“科学地论证”了什么;三是要联系“北京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领会学习本文的“重大指导意义”;四是注意本文的论证的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与教法提示]: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船夫怎样驾驶小艇和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描写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讲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第二段讲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儿的;第三段讲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第四段讲威尼斯的小艇的作用。全文围绕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这一中心展开,文章条理清楚,写作思路清晰。 教学本文时,先从文章的条理入手,弄清作者的思路,再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思边议的方法阅读课文,指导学生弄懂作者是如何抓住威尼斯小艇的特点来写具体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