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父与子     
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跟他受过高等教育的四十五岁的儿子一块儿坐在沙发上。突然一只乌鸦落在他们的窗户上。爸爸问儿子:“那是什么?”儿子回答说:“那是一只乌鸦。”过了一会儿,爸爸又第二次问儿子:“那是什么?”儿子又据实作答。[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方晴薇 《素质教育博览》2010,(1):I0008-I0009
时光老人手一挥,刚刚还是流浪汉的他变成了一个背着书包的读书郎。他满心喜悦地向学校跑去,路上看见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很热闹的样子,走过去探头一看,原来他们在玩弹珠。要不要玩一会儿呢?他又想到时光老人说的话:“一定要珍惜时间呀!不要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于是,头也不回地走了。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汇》2007,(6):11-12
《北京青年报》近日刊登一篇文章,说的是位“七旬老人寻找童年玩伴”。74岁的老人想找儿时的玩伴,童真挚情令人感动。看着身旁那些虽然放了假但还在上着各种各样补习班或者埋头苦读的孩子们。我感到阵阵心悸。我想。他们老了的时候,回首童年的时候恐怕除了“同学”,想不起几个玩伴来。  相似文献   

4.
闲思偶得     
李微 《老年教育》2008,(8):23-23
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可以平衡景物,看清楚远近层次。但看得清楚,不一定说得清楚;有的时候,也不一定非要用两只眼睛去看。于是就有了那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俗语。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赛马的故事:甲、乙两人各有一匹马,一天,他们商定比谁的马跑得快,于是,两人分别骑上自己的马,一会儿就比出了快马。这时甲说:“咱们再比谁的马跑得慢。”“这可怎么比  相似文献   

6.
心灵相约     
天津堂喜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老年夫妇虽然都是盲人,但每当夜幕降临,他们总是在自家的门口挂上一盏灯。大家对他们的行为很不解。两位老人却说:"我们挂灯是给那些夜晚回家的人照亮的。"我觉得两位老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们用一颗爱心照亮了其他人。  相似文献   

7.
弥补     
星期天,栽在县种子公司门口玩,一位乡下老人向我问路:“小姑娘,种子公司打哪儿去?他说得一口很浓的河南话逗得我“噗哧”一笑。看着他老实巴交的模样,我眼球一转,嗯,何不捉弄他一下呢?于是,我随手一指:“往十字路口左拐弯。”“劳慰,劳慰。”老人憨厚地道着谢走了。过了一会儿,仍不见老人回来,想起自己的恶作剧,不免有  相似文献   

8.
幽默三则     
现在几点了? 两个男孩在后院露营,他们不知道到了晚上几点钟。于是,一个男孩对另外一个说:“我们开始大声唱歌就行了。”“那就会知道时间吗?”第二个男孩问。“只管唱吧。”第一个坚持道。两个孩子开始大声唱歌。过了一会儿,一个邻  相似文献   

9.
晨曦中,在运河边的小路上,影影绰绰有两个跃动的身影:一个是十二三岁的男孩,一个是年逾花甲的老人。那是祖孙俩在“晨练”!冒着严寒,踏着冰霜,祖孙俩正在奋力地向前跑着。一会儿爷爷超过孙子,一会儿孙子又赶上爷爷。祖孙俩晨练后在做放松整理动作的时候,那种无拘无束的亲热劲儿,真像是一对“忘年交”!  相似文献   

10.
形象语言     
有两个美国人到西班牙去旅行。他们来到一家饭店吃饭,可他们不懂西班牙语,而女服务员又不懂英语。这两个美国人想要喝点牛奶,于是打手势叫来女服务员,左比划,右比划,但女服务员仍然不明白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其中一个美国人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他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了一头奶牛。女招待好像明白了,转身就走。“你看,”这个美国人洋洋得意地对他的同伴说,“在外国遇到这样的困难时,一支笔、一张纸真能帮上大忙。”一会儿,女服务员回来了,但手里拿的不是牛奶,而是两张看斗牛的入场券。两个美国人目瞪口呆。 …  相似文献   

11.
花坛     
三年前的一天早晨 ,我背着书包上学时 ,在楼下原本无人照管、已成杂草丛的花坛中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 :一位经历了大半世风霜的老人和一个年仅五六岁的孙女 ,祖孙俩在“花坛”中忙碌着。清早的照光轻拂着世间的万物 ,老人弯下他那年迈的腰 ,用他那筋骨突起的手在草丛中又挖又剪整理着花木 ,虽然他的脸上、身上沾满了土 ,但流下的汗却像水晶般晶莹。那小女孩站在老人身边 ,踮起她那又小又可爱的脚 ,用她那细细的小手拿着一块印有小白兔花样的小手绢给老人擦汗 ,嘴里还不停地说 :“爷爷 !爷爷 !您休息一会儿吧 !您都累出汗了 !”“我不累 ,你自…  相似文献   

12.
看孩子打架     
一天到楼下散步时,我在小区里看见小明和小强因为抢皮球打起来了,两个三四岁的小家伙你一拳我一脚互不相让。在远一点儿的地方站着他们各自的爷爷,似乎在偷偷地看这两个孩子打架。果然,随着一声稚嫩的哭声,两位老人笑着走上前,“调解委员会”这才开始“工作”。我有些搞不懂,孩子打架时,这两位老人为什么要冷眼旁观呢?转天我又见到这两位老人,通过交谈方知,两位老人看孩子打架却很少介入,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想法:“男孩儿不打架,很难长得大。”老人认为,孩子打架,是一种“竞争”,是一种“锻炼”。后来,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国外教育的…  相似文献   

13.
回放生活场景假期同事们带孩子搭伙出外旅游,阳阳和辰辰是两个小学生,坐在前排;俊俊还在上幼儿园,坐后排。两个小学生聊得不亦乐乎,俊俊在后面总想插入他们的游戏,但是因为年龄差距,这会儿两个哥哥与一个小弟弟成为玩伴是不可能的。于是,小弟弟就在后面一会儿拽两个哥哥的衣领,一会儿拍他们的头,一会儿揪他们的胳膊。为了能玩下去,辰辰不断地安慰阳阳:“别理他。”但是俊俊继续在做恶作剧,阳阳终于着急了,大声朝俊俊叫:“别闹了!”俊俊安静了不到一分钟,又开始闹,阳阳站起来,朝俊俊的脸挥了一拳头,把俊俊打哭了。阳阳的妈妈过来,尴尬地先哄…  相似文献   

14.
笑语长廊     
《老年教育》2010,(11):39-39
“长寿秘诀” 一个女孩早晨跑步路过一座楼房时,见一位老人站在阳台上向她微笑。于是。女孩也笑着向老人问好。并对老人说:“您虽然年纪这么大了,可看起来很开心呀。请问您有什么秘诀鸡?”  相似文献   

15.
《广东第二课堂》2010,(3):52-52
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卡尔曾做过一个“果汁软糖”实验。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房间,发给他们每人一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软糖。”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外国有位老人,退休后在湖滨买了一幢房子,想清静地度过晚年.住下才几周,他就发现有些调皮鬼天天在他家附近的草地上追逐打闹.老人实在受不了,但直接赶他们走,效果不见得好, 于是就对他们说:“我喜欢热闹,如果你们每天都到这里玩耍,我给你们每人1元钱.”几个小家伙十分高兴,更加卖力地闹起来.过了两天,老人  相似文献   

17.
一生的财富     
我和小伙伴们发挥了爆竹的最大功能:“连锁炮”,“冲天炮”,“炮炸猪鼻”,“炮惊母鸡”……最后,我们想到了“炮人”。不一会儿,一位50多岁的老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大喊一声:“放!”小伙伴们将一个个爆竹点燃后抛出。“啪!啪!啪!”“击中了!击中了!”小伙伴们欢快地叫喊着。老人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得慌了手脚,摔倒在地上,整个人被自行车压着。小伙伴们一哄而散,但我没有跑。只见老人摔倒的姿势使他爬起来很困难,我呆立了一会儿,跑过去使劲地把自行车拖开。老人看了我一眼,没说话。我的眼睛紧盯着地面,等待着老人的一顿…  相似文献   

18.
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痛骂齐湣王那个坏脾气。他走在街上,东倒西歪,“回头率”很高。突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老人,胡子拖到了几十米外的树林里,头上辫了上万个辫子,也有十来米长。南郭先生大叫道:“你是何方妖怪?”白发老人哈哈大笑,用震耳欲聋的声音说:“我是时光老人,看你这么烦恼失意,特来为你解忧的,跟我来!”一会儿,南郭先生又回到了皇宫,只听时光老人说:“我让你看看你继续留下去会有什么结果。”于是。南郭先生看见另一个南郭先生走到齐湣王面前,吹了一首非常难听的曲子,可他自己却说:“大王,这是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诗人,自古是爱闲的。“静扫空房惟独坐”,“日高窗下枕书眠”,这是闲居.“相与缘江拾明月”,“晚山秋树独徘徊”.这是闲游;“大瓢贮月归春瓮”,“飞遥闻豆蔻香”,“林间扫石安棋局”,“短裁孤竹理云韶”,这是闲消遣。如果他们忙起来.他们也要忙里偷闲;他们是“有愧野人能自在”,所以他们忙极的时候也要“闲寻鸥鸟暂忘机”。  相似文献   

20.
“卖鱼啦!就剩几条了,50块钱全部拿走!”卖鱼的老人在不停地吆喝。“50块钱全部拿走?便宜!”3个同路的人商量了一下,想买这几条鱼。可是,3个人口袋里的钱都是面值20元的,而卖鱼的老人又没零钱可找。“我们每人出20块钱买下这几条鱼算了。”另外两个人都同意,于是他们就凑了60块钱买下了鱼。卖鱼的老人拿着60块钱觉得不合适,怎么可以多收10块钱呢?于是就换了零钱去追买鱼的人。老人发现3人过了河。于是,老人让摆渡的撑他过去,可是得收2块钱。老人追上了买鱼的人。“等一等!”老人气喘吁吁地说,“刚才你们多给了我10块钱。我坐船过河用2块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