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德育交往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从德育交往的实践需要和本质特点来看,"目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双重交往理性的相互融合势在必然,新的和谐理性正成为德育交往根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德育之为德育--大学德育研究的前瞻性评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学德育研究中日益显现出人文缺失的弊端,其根源在于交往的缺失和目的理性的盛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从交往理性出发,确立“交往德育”理念。交往德育是一种主体间性教育,是一种师生的存在生存,其真谛是通过师生真诚而非扭曲的交往,指向一种“美好和真诚”的生活。交往不仅仅是一种德育方式,它本身便是一种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人际交往问题上存在着特殊的问题。传统的局限于知识灌输、伦理引领、规范制约的交往模式,既不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合高职学生交往理性认知和实践践行的特点。建构"生成性交往"这一现代交往行为模式,对于发展既符合高职学生现实交往需求、又与未来职业接轨的交往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挖掘高职院校德育潜力,拓展德育途径,力图在对高职院校德育现实的理性反思基础之上,构建一个内容完备而富时代感、全方位实施的高职院校德育框架,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的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德育困境及破解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德育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是当前各校普遍面临的难题.高职德育困境主要表现为德育目标政治化、德育内容智育化、德育方法机械化、德育评价终结化等.要破解德育困境,高职院校及教师必须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生特点,培育自己的德育文化,即回归人的主体性及对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反思,关注对学生集体及其发展的评价,回归学生成长的背景与其进行深入"交往"与"对话".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德育的发展源自于科技实践,科技与人文的分裂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交往理性是化解这一矛盾的关键,道德学习和终身德育则是解决这种矛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已呈不可阻挡之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具有理性逻辑——价值理性和交往理性。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前提是把学生世界还给学生,并尝试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三维目标出发探寻可行途径。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主体性为哲学基础的传统“主我式”高职德育范式陷入困境,遭遇尴尬。只有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实现高职德育目标从物化到人本的转换,德育内容从唯理性、泛政治化到生活化的转换,德育过程从外施性、专修性到内化性、整体性的转换,德育评价从重“鉴定”到重“发展”的转换,才能重构“他我式”高职德育范式,开创高职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高职师生关系承载着德育渗透的功能。文章认为师生关系能够创设课堂交往环境、师生交往能够营造课外心理氛围,并从师生关系德育渗透功能发挥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德育万能论"的思维定势长期以来一直影响人们对于近年来高职院校所出现的道德异化的理性判断,认为高校德育该负"无限"责任.但由于高职院校其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德育目标、德育对象内化的特点、德育实施过程、德育环境的局限性,高校德育对于学生的社会教化只能起引导而不是决定作用.但高职院校能否、又将如何超越"德育有限性",使高校德育的教化功能成为可能?本文从道德观念、生活实践、专业渗透、情感教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作为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和推进的中心工作。实行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必然引起高职德育主体、德育对象、德育体系和德育渠道的新变化,高职院校应当冷静面对这些新变化做出理性思考,做到德育工作不断线、德育工作不断层、德育工作不断裂、德育工作不断气,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策略,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机制、队伍、内容、载体、方法和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大学生德育交往的境域之一,生活世界德育交往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大学生德育交往的生活世界取向强调德育交往的实践性,反对把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割裂开来,把握其基本涵义、意义、特点和要求对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实践型德育交往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传统高职德育存在诸多弊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构建新的高职德育模式,从德育内容、手段、途径上创新,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一体亿的德育网络,以发挥高职学生主体作用,提升人才素质,增强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做好德育工作是新加坡高职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经验。文章详细分析了新加坡高职院校德育目标、内容以及方式,并提出了如何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即根据我国高职生的特点,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家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本,还德育本源;德法兼施,实现教化和强制相结合;建立德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与高职生思想实际相结合的措施来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效果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内容、学习观,还是教学方式、组织、师生关系都应该是充盈理性的。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理性缺失的现象。因此,应从教学自由、理性人格特质、师生关系、精神交往、对话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理性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6.
交往是交往德育的基本媒介,交往在交往德育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建基于生活世界之开放而自由的主体间意义关系情境中的交往德育,也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渗透、潜积、蕴涵、牵涉于其中,超不出其畛域."生活世界"是交往德育的基地,是德育交往以致于人的觉解和品德生成之所.  相似文献   

17.
高职德育教学尽管有着普通高校德育教学的共性,但其个性不容忽视。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德育教学的特殊性。高职德育教学必须重视职业指导、高职德育教学必须注重职业道德以及高职德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把这些着力点放在教学上,德育教学效果就一定会事半功倍,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德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总结了课改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人文德育的高职德育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问题视角看高职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特殊的德育。从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来看,高职德育必须跳出狭窄封闭划一的思路,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与学生自身的发展相结合,与当前的社会大环境相融合。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创新德育理念、拓宽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方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意义上,建立在"应然状态"理性表述基础上的高中政治课程,把德育教学过程简单归纳为封闭、单一的灌输与接受过程,忽视了学生主体的生命意义和自主能动性,背离了教学主体间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交往互动及其所依赖的鲜活、真实的生活世界。当前基础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回归学生生活,构建生活化、人性化的德育课程。高中政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