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与文化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者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整体。既可以从语言材料入手研究文化的特质,也可以考察文化在语言中的投影。本文以日语的"湯"字和澡文化及日本的鱼文化和日语语言为例,浅谈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访谈类节目的日益兴盛,节目主持人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优美而富有文化内涵的语言不仅能提升节目的档次,也能对观众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主持人语言中文化修养的具体体现,并对如何实现主持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东 《新闻采编》2006,(5):20-21
语言文明是语言文化中积极、健康、进步的成份,在语言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加强语言文明建设对提高国民素质,抵御腐朽思想、抵御不良文化侵蚀的能力和思想分析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语言文字以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对语言文明建设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  相似文献   

4.
杨会英 《大观周刊》2012,(45):364-364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播工具。英汉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懈。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现阶段,由于英语文化的缺乏而造成了当今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针对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言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在语言文字领域里取得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语言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加强语言文明建设对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抵御腐朽思想和不良文化侵蚀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冯学信 《大观周刊》2010,(37):173-173
一、问题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石磊涛 《大观周刊》2012,(21):217-217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文化意识足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师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的直觉的敏感性.实现准确并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日渐凸显,同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无法分割,语言传播离不开文化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汉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儒家文化又占据着重要地位,MR技能张力引领下的儒家文化表现形式创新研究旨在通过新技术、新媒介,探索儒家文化的新型传播方式。MR技术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实践潜力已得到证实,正视其中的挑战,并正确利用其中机遇,达到加强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孟旭舒 《新闻通讯》2010,(11):28-30
今天,“按媒体划分,媒体语言可分为报刊语言、广播语言、电视语言、网络语言”①。虽然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可小视,但就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覆盖范围以及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上看,电视媒体才是对人们日常生活渗透最全面的重要媒体。当代,电视媒体语言对社会文明和民族文化的走向有着其它媒体不能比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田飞飞 《大观周刊》2011,(31):114-114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合格的语言使用者,就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吴茜 《大观周刊》2011,(18):119-119
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思想的碰撞.我们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语言是人类得以发展的辅助力量;是人类一切情感的表现符号.我们运用语言传递自己的情感.运用语言交流自己的人生.不同的语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交换着不同的心情.语言汇成了人类文化的江河.因此.要充分的发挥语言的作用,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语言语境.掌握语言的表现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徐霞 《大观周刊》2011,(35):142-14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是具备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很多的人已经达成了共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从台湾茶广告看中华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台湾茶类广告中,渗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包括儒家、道家精髓思想,中国传统语言绘画艺术以及中医养生观念等.在台湾的茶饮料和茶叶企业广告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4.
张琦 《新闻界》2012,(1):35-38
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当前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出现了内容稀释空洞、语言细碎庸常、表达形式单一、过分追求简单娱乐等危机。要提高语言品位,提升节目质量,广播节目主持人要有意识地利用消费主义文化带来的影响,对受众因势利导,并借助广播的情感特性运用情感体验的方式优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叶嘉 《大观周刊》2011,(47):169-16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栽的内容。英语教学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点,更应该把这种学习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只有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时这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忽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适度穿插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使学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语言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政策是国家语言战略的重要内容。研究文化传播领域中的外语政策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释语言政策及其构成要素和文化传播领域中外语政策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在文化传播领域中外语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燕 《大观周刊》2012,(33):247-247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承载文化。”运用英语有效交流”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通俗来说,即在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的西方人打交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邢晓梅 《东南传播》2015,(3):128-129
电视媒体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电视节目主持人则是语言传播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为了促使中国进一步了解世界,也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国家通用语言的传承和普及异常重要,它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传媒语言的规范化和吸引力上,同时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精神引领功能和文化导向功能。本文着重从电视主持人语言传播的规范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并针对如何保证主持人语言传播规范化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对主持人工作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人们经常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实这是不全面的。载体与运载物既可分别存在,也可用别的载体和运载物进行替换。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则不同,因为一切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所以文化的积累也都保存在语言的信息系统之中,这是其他任何载体都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20.
声音     
《网络传播》2007,(5):15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网络上形成了一套专用语言。网民们可烈随心所欲地创造网络文化语言,个性充分得到彰显。” ——网络文化研究学者 李钢 网上离经叛道、怪异另类等文化现象比现实社会生活中表现得更多,网上求同和求异并行发展,个性更加鲜明,差异更加细化,群体更加丰富。现实生活中不能容忍的现象,在网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宽容,高雅与低俗同在,传统与另类共生,这就是网络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