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40分钟的教学中,准备活动仅占20%左右,如果我们体育老师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出这短短7、8分钟时间的价值,将对顺利完成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准备活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不增加教学时数和准备活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准备活动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练习内容,为学生学习基本部分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提高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专项准备活动也称为针对性或专门性准备活动,是完成与所授课主要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以及各系统的机能作好充分准备的活动。其完成的好坏,对集中学生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起着积极的作用。也相对缩短学生的身体适应过程,为基本部分技术动作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且为突破教学难点做了有利铺垫。同时对防止运动伤害事故,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等都有重要意义。1.时间分配一般体育课时间多为45分钟或90分钟,以每次课90分钟为例,准备部分时间按15~20%计算,大约14~18分钟,除去课堂常…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乒乓球的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要继续保持我国乒乓球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对乒乓球教学训练的每一环节都进行深入地研究,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本文就如何安排乒乓球课的准备活动,谈一点粗浅看法。准备活动在一次教学训练课中的比重很小,以一次课100分钟为例,每次课的准备活动时间只有十五分钟至二十分钟左右,看起来,似乎对教学训练任务的完成影响不大,其实不然,适宜的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而且也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些教练员、运动员和个别教师,对准备活动重视不够,导致在一些比赛中,教学训练课上受  相似文献   

5.
健美课教学 ,受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 ,特别是受到时间的制约 ,使教师在安排练习内容和训练量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堂教学课最多90分钟 ,除去准备活动、结束部分的时间 ,一堂教学课实际的练习时间也就是60 -70分钟时间 ,这还包括教师讲解动作技术要领所占的时间 ,因此如何合理安排健美课的内容和运动负荷 ,是每位教师的教学难点 ,“量”小 ,练习效果不佳 ;“量”大 ,时间不够 ,学生难以完成。本人总结多年健美教学实践经验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健美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方法 ,供大家参考。将一学期的键美选修课(一般为16周)均分…  相似文献   

6.
针对有些体育课存在的体育教师忽视准备活动重要性的现象,提出准备活动的意义、作用以及安排准备活动的要素;在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对准备活动的认识、内容、组织教学及教学安排几个方面,阐述了合理安排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王军 《体育科技》2013,(5):155-158
通过文献资料和观察、访谈的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准备活动的安排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准备活动的安排上存在不合理现象,提出准备活动的科学化安排需要建立合理的内容体系,不断提高专项结合水平,同时要创新训练方法,还要提高师生对运动生物学理论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青少年学生在一节课中 ,课一开始思维从休息或其他状态下逐渐转移到新课学习中来 ,大约需要5分钟。5分钟后 ,在教师的激励下逐渐进入最佳状态。20分钟后 ,兴奋状态逐步转为抑制状态 ,思维活动的水平逐渐降低。传统教学一般把课的前中部分这段最好时间用于准备活动 ,待课进入基本部分后 ,学生的兴奋性、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已开始减退 ;加之以同一内容、同一标准、同一要求组织教学 ,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有留给学生必要的主动发展的时空 ,因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为此 ,本文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时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严蓓 《游泳》2002,(3):30-30
1.适当的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每个运动员从心理和生理方面为竞赛做好准备。在每一次比赛的开始阶段,教练员大约要安排一个半小时的准备活动(视运动员的年龄而定)。当你完成了一些热身活动,大约在裁判员宣布运动员起水的45分钟前应该做一些短冲练习。不管是个人还是接力比  相似文献   

10.
徐兆静 《体育博览》2011,(7X):68-68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达成。准备活动作为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需要教师通过认真的安排和组织来进行。本文在分析体育课准备活动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选用策略。为体育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  相似文献   

11.
准备活动的体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不同训练水平的300名运动员测试的结果表明:①小强度长时间(30分钟以上)的准备活动,体温上升不显著.②大强度短时间(10分钟以内)心率上升很快,但体温没有明显上升.③强度递增(30分钟)中等强度准备活动,心率、体温从活动20分钟后呈直线上升,当准备活动结束后,体温还继续上升,并维持10分钟左右。④外环境温度低,准备活动时间要长,强度也要大。  相似文献   

12.
专项准备活动对于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田径实际教学中要科学合理的安排专项准备活动,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比赛前的专项准备活动要使运动员在比赛前达到适合比赛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谢泰 《体育世界》2011,(7):51-52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达成。准备活动作为体育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需要教师通过认真的安排和组织来进行。本文在分析体育课准备活动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选用策略。为体育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宝凤 《游泳》2005,(2):16-18
采用何种形式的准备活动、需要多长时间以及能 保持怎样的竞技状态,其效果如何?对此,本文以游泳 为例进行了实验,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准备活动结束后的保持时间及效果 提到准备活动,首先提到以前做过的实验,即"准 备活动结束后保持的时间以及效果的持续性。" 游泳比赛并非像田径运动,准备活动后马上进入 比赛,而是需要等待一定时间(30分钟左右),因项目的 不同,也有需要等60分钟的选手。那么,准备活动后究 竞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对此,以7名较高水平的男子大学生游泳选手为 实验对象,模拟游泳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采用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在体育课上准备活动所依据的生理学因素,根据它的生理学依据来指导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实践,从而达到掌握技、战术和健身的目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和其生理学依据,为有效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合理地安排好准备活动的时间、负荷以及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而更有利于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望:"望而知之谓之神",评价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如何,重点看组织、内容和活动的落实情况。一是看活动时间。看每天20~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是否安排进课程表,看每个班级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到达规定的地点。二是看组织管理。看带队路线、活动队形是否合理,良好习惯是否养成,师生值日的督导作用是否发挥,政教处、班主任的组织管理是否到位,体育教师的辅导是否落实,齐抓共管、井然有序的局面是否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准备活动生理因素的基础上,针对艺术体操教学与训练中准备活动的一些问题,结合艺术体操特点和规律作以分析研究,提出艺术体操准备活动的安排原则、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并就如何提高准备活动效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课的内容之一,一般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时间大约三到四分钟。队列、队形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节奏感、协调性和审美观念;促进身体的一般发展,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他们认为队列、队形教材在小学阶段大部已学过,因而在教学中他们只重视基本教材动作要领的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准备活动内容的安排与组织措施,队列、队形的教学往往被忽视,表现在:1.在教材的安排上千篇一律,从初一到高三,内容几乎一样,节复一节,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2.在教练上缺乏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动作不规范。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动作,练习三到四分钟完成了这个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轮流带准备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有较大好处,但由于学生体育专业知识技能有限,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课前教师又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致使多数学生未能掌握好带准备活动的方法。结果是千篇一律地跑两圈,做几节徒手操就了事.没有与基本教材有机结合,内容与形式也缺乏新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谈准备活动在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沈阳体院林秀华鞍山三中万华准备活动是田径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的教学时数对于某些项目来说相对较少,如跳高、跳远、铁饼、标枪等,许多教师感到课堂时间不足。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方法就是把准备活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