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师德,顾名思义,是从师者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本文所谈的是武术教育工作者们的道德修养。武术教育工作者的道德修养离不开传统武德及新时期的武德内容范畴。凡习武者无论是教拳的还是学拳的,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习武先习德,先学做人,后学拳术"。"武以德先","未曾习武先习德"、"短德者不得与之教"、"短德者不得与之学"。武德不是先天带来的,要靠后天教育才能成就,可见,武术教育工作者是首当其冲的武德传承人,上行下效,代代相传,武德也就成为武术文化的灵魂,成为武术事业的生命。因此,武术教育工作者们的道德修养就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武术礼仪作为武德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承载着习武者做人、做事的行为标准,是一个习武者能否通过修身达到修己的桥梁。历代武术流派把“习武先习德”、“德为艺先”作为习武的基本准则。近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武德传统”在年轻一辈中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间接阻碍了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现今武术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武术礼仪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期望习武者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继承武德文化,形成武德习惯,提高武德修养。  相似文献   

3.
“大树理论”作为一个激励人的理念,对中国武术亦有很多启示作用.文章主要运用移植法、文献资料法等将“大树理论”运用到中国武术之中,且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武术的“大树理论”:岁月磨砺的武术修炼、不动如山的武术信念、牢实坚固的武术根基、开阔向上的武术发展空间、阳光充足的武德环境.其理论旨在强调如果想要练好武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练习,以及吃苦好学的精神,这样才能打好武术基础,更重要的是教导人们习武德、遵武德、守武德的中国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武术礼仪是武德文化的载体,在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术人历来讲究"习武先习德""、德为艺先"。近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武德"传统在年轻一辈中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间接阻碍了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拟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武术礼仪进行规范,使武术礼仪在实践过程中更具可操作性,并使习武者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继承武德文化,形成武德习惯,提高武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高校武术课应注重武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作为我国的特有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授学生武术的同时除了武术套路本身,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武德的培养。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一直是我们的传统。习武之人要有武德;读书之人要有道德;经商之人的诚信也是一种道德体现。人无德不立。从古至今,“德”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所以,在高校开展武术课时,武德的教育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历采以德为本,习武首生武德。扶危救难,见义勇为是武德的重要内空。当会社会并不安定,远不是路不抬遗、夜不闭户的世外桃源,各种刑事犯罪的有发生,各种犯罪分子严重地扰乱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主。维护社会稳定,打击刑事犯罪既是公安部门的责任和义睾,也是我们普通百蛀的责任和义务;造就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既有利于他人,更有利于自己。因此,我们提倡见义勇为的精神。见义勇为,不仅仅习武之人要讲,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这种精神。见义勇为,既是武德,也是社会公德。我们《中华武术》杂志,以弘扬…  相似文献   

7.
探析武德教育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武先学礼,习武先习德”。武德是衡量武术人才的道德与文化的重要指标。作为习武之人应重视武德教育,把武德的教育放在武术整个教育过程的首要位置,以促进武术呈良性正规方向的发展。文章解释武德的由来及其涵义,进而描述了武德的发展现状及武德宣传教育的形式,最后着重从武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武德教育的原因,以此来探析武德教育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8.
对习武学生开设武德课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而武德即是武术的思想精髓。中国武术之所以能够广泛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具有常胜不衰的强大生命力,这除了武术项目本身所具有的技击价值、健身价值之外,还在于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价值。而武德便是这种价值的集中体现。自古以来,人们习武的目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以德  相似文献   

9.
从武德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探析当代武术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德的实质和核心是对习武者的一种内在的制约机制,升华了的武德是习武者经过"内外兼修"的习武过程锤炼而达到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当今的学校武术改革必须把武德置于首要位置,既是出于保证武术教育沿正确的方向前行的考虑,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武德与武技的统一,表现为以武德统制武术技法,武德融入武技之中。习武一方面要求除暴惩恶、见义勇为;一方面又要研修既可迅速解除对手战斗力、捕俘对手又不致伤残对手的制人术;还要求习武者既要苦练技击术,还要学好救治术,有杀而不知救有悖人道。表现为以武技之能,行武德之举:以武卫  相似文献   

11.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说明了武德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在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突出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作用,并以传统的崇德扬善的道德观来协调习武者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德”与“艺”(武技)的统一。文章以武德的概念,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来分析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价值。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注重对武德思想的关注,及学习。  相似文献   

12.
以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研究内容,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武德素质与文化素养、创新素质与运动美感的培养方法。在创新能力方面,提出了武术技战术、操作思维及知识结构等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武术教育理论中武德是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道德规范、武术行为和方法;把道德观念视为习武者的基本准则,武德以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仁爱谦和为基本内容。高校习武者是武术爱好者中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武术运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武德教育对于习武者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现在的学校武术教育,尤其是对武德方面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求促进学校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研究发现:学校武术教学很少将武德内容纳入教学中;现今学生的道德品质情况不容乐观;体育教师队伍师德问题时有发生,应该加强武德教育的管理;丰富武德教育的内容;渗透武德于技能训练中。  相似文献   

15.
学校武术教育是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青少年德育教育与武术文化传播结合进行研究,认为普及民族传统武德的精华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弘扬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视角,阐述了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的时代价值,指出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思想存在的问题,提出武术教学要树立"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树立"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理念、树立"武术文化传承与技能传授并重"的理念、树立"尚武崇德"的理念、树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大力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道德成长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很大关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武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武术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武术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几点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武术教师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校学生武术价值观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对策。结果认为,上海市高校学生武术价值观构建应转变武术教育观念,注重武德培育;强化人文素质培育,弘扬武术传统文化;营造校园武术文化氛围,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创新武术价值观,提升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