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文化生态平衡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村旅游的无序盲目发展加速了当地的文化生态失衡.本文在分析乡村旅游不当开发导致当地文化生态失衡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强化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倡导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发挥乡村旅游的教育功能等途径来维护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乡村旅游的发展波及到后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已成为过去30年国际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搜集了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2010年以来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通过分析得出:①经济价值取向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②乡村旅游者出游动机多样,体验方式及内容不同,对服务、产品的满意度是影响其忠诚度的重要因素。③乡村小企业发展具有局限性,创新和合作非常重要。④乡村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不一,社区参与是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社会公平的关键因素,且该领域研究更多在于“如何参与”的问题。⑤政府干预存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实践效应的差异,其研究往往与其他领域研究相融合。⑥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呈现批判性特征,旅游的“正向”经济影响在社区层面的实证研究中受到质疑,目的地的文化变迁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负面”“被动”的问题等。总之,国外学者多把乡村旅游视为“现代”经济行为,乡村旅游地作为资本、权力的实践场域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鉴于此,中国学者应根据社会需求拓展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反思价值伦理问题,重构本土理论等,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军  王媛 《资源科学》2011,33(11):2175-2181
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本文对江苏海滨湿地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旅游规划的参与、参与旅游经营及收益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当地社区参与观念淡薄,社区在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旅游收益、相关宣传和培训等方面的参与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参与方式单一,程度浅,参与内容狭窄。因此本文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依据墨菲的社区旅游战略模式,结合研究地的实际,从进入性模式、商业经营模式、社会文化展现模式、管理模式、环境保护模式和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决策模式6个方面建立了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一方面促进了对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内在因素的探究和把握,从而有助于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并对维护江苏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对这些内在因素的了解,为当地社区旅游开发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已成为湖州旅游的一张名片和品牌,城镇化在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负面影响。文章对城镇化给湖州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有利于湖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与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人们越来越向往乡村宁静惬意的生活方式。乡村旅游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的一种常态,同时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关键的一部分,为美丽乡村带来新的生机。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区民宿业的兴起为当地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遇和巨大的经济效应,本文主要从金秀民宿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入手,对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瑶族文化优势、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方面进行阐述,浅析乡村旅游中民宿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不但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而且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是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的黎、苗少数民族文化)也极其丰富。文章从乡村旅游与文明生态村建设互动整合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基于社区参与的黎、苗文化生态文明村”、开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中部旅游发展路径,并探讨黎、苗文化生态文明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旅游对喀纳斯村图瓦社区影响的多层次灰色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对社区的影响评价是客观审视旅游开发实际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引入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构建了旅游对喀纳斯村图瓦社区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专家打分和当地居民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旅游影响的灰色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旅游对喀纳斯村图瓦社区的影响较大,其中综合影响值为3.780,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值分别为3.819、3.685、3.781.从实际应用中发现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可以较好的解决旅游影响评价研究中方法少、主观性强和数据来源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以来,居民幸福感成为衡量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是民生三感的核心价值之一。乡村地区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开发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广西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传统村落数量庞大,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地居民幸福感对当地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此,文章以传统村落旅游地居民幸福感为研究切入点,提出提高传统村落旅游地居民幸福感策略,以期为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不但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而且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是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的黎、苗少数民族文化)也极其丰富.文章从乡村旅游与文明生态村建设互动整合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基于社区参与的黎、苗文化生态文明村"、开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中部旅游发展路径,并探讨黎、苗文化生态文明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海南乡村旅游,不论是对旅游业本身,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分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选择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着力加强乡村旅游规划,注重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养,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乡村旅游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品位,拓宽乡村旅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社区参与机制是保证乡村旅游系统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润滑剂"能够避免发展乡村旅游时的大部分矛盾,为乡村发展提升发展速度,开创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出发,结合多方利益者提出五种机制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22)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的弘扬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研究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分析总结昂昂溪区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优化当地乡村旅游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园艺产业和乡村旅游相互融合,为西藏乡村旅游提供潜在资源,不但能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西藏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已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地,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藏地进行观光旅游。至2018年西藏的旅游发展还停留在奇特的自然奇观、神秘的宗教文化、悠久的人文历史等方面。2018年伊始,"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吹响祖国大地,在全国开展乡村振兴的大好形势下,西藏乡村的发展也迎来了春天。西藏乡村旅游不仅能凭借独有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独放异彩,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当地农牧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园艺产业,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带动全区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优化路径,旨在保护、传承、开发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计划。  相似文献   

15.
提升九江乡村旅游文化品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九江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针对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从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角度提出提升具有九江本土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品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地域和空间,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从孝感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入手,结合孝感地区特色文化——孝文化,对孝感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明确孝感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定位,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周杰  陈志永 《科教文汇》2012,(21):202-203
文章基于贵州的郎德模式、天龙模式和西江模式等三类典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认为三种模式分别对应着单方治理、参与管理和共同治理的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同时这三种社区参与模式暗合了民族村寨核心竞争力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有其特殊性,在制定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规划时,用旅游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影响做出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寻求相应的保护方法和开发措施,实现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提升旅游品位的关键.本文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是提高乡村旅游品位的出路,最后提出了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小云 《内江科技》2019,(4):117-118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域旅游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协调管理,能够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新方向。安徽省芜湖市六郎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淀积深厚,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文章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探讨六郎镇乡村旅游科学发展路径,旨在推动六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助力六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