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选择题1.文字是文明的标志之一,但它不是文明的本质。那么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标志是()A.金字塔、万里长城等世界奇迹的出现B.古代哲学的产生C.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汉谟拉比法典》等成文法典的出现2.在这个国家中,每一个人一出生便隶属于其家庭的种姓,其社会地位终身难以改变。一般来说,种姓的职业世袭不变。请问,这描述的是古代哪个国家的制度()A.中国B.埃及C.西亚D.印度3.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录像、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等,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3.
《世界简史》是八九级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程.内容包括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四个部分,为配合这门课的教学和期末复习,列出每一章节重点问题和重点名词,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第一编 古代史第一章 古埃及:1.古代埃及中央集权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2.古代埃及有哪些文化成就.名词:金字塔;孟斐斯.第二章 古西亚诸国:1.了解两河流域有哪些文化成就.2.大流士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名词:苏美尔;巴比伦,空中花园;耶路撒冷;汉穆拉比法典,巴比伦之囚。第三章 古南亚:1.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早期佛教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一、通过对巴比伦的讲述,使学生知道:两河流域是古代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上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生产发展状况,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二、通过对波斯的讲述,使学生了解:波斯帝国是以武力征服建立的奴隶制国家,统治不能持久;大流士的政革,客观上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也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相似文献   

5.
《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法律出版社,2017年),作者余定宇用生动的游记故事,概述了从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到希腊、罗马再到英国、法国、美国的人类法治发展历程,引导我们站到高处,俯瞰法律史的大迷宫,体会法治的精髓。该书集情感、理性于一体,从最初非洲小矮人朦胧的权利观念到埃及农夫流畅的演讲,从汉谟拉比法典.  相似文献   

6.
早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初期,古代印度的四大种姓就已形成.种姓,是指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团体.按照种姓制度,人一生下来就属于某一个特定的种姓.种姓的出现,与阶级社会形成时期的社会分工有关.种姓制度,曾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古代和中世纪各国,但在印度的社会中表现的最为典型.在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中规定有四个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印度古代的种姓制度,也称作"瓦尔那制度"(参看本期《古代印度的瓦尔那制度》一文).  相似文献   

7.
本章教材扼要叙述了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的重要史事,大体上勾画出这三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说明了古代亚非人民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本章教学重点是:汉谟拉比法典、佛教和各国在文化上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是佛教。因为初二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有关宗教创立的历史,涉及到佛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基本教义(或宗教思想)和它的社会影响等多方面问题,鉴于教材写得比较简略,教师当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通俗易懂地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设计理念】《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依据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一般写作方法及特点,并在古埃及文化背景的引领下,感受金字塔外形特点及埃及人民的智慧,体会金字塔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及其象征意义,学生就能"言""意"兼得,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了解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以及建造过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课中,运用图片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这里从高中《世界历史》上册的插图中选出几幅,作些说明,以供参考.1.《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第15页)  相似文献   

10.
汉谟拉比是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国王,他颁布的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古巴比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地理位置在现在的伊拉克地区.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处在大禹创立的夏朝.勾股定理,说的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周髀算经》里有“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这里的“句”念作“勾”,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后来写法也演变成现在的“勾”.“股”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古人用直角三角形来测量,将长的直角边树立起来以后,像腿一样,所以叫…  相似文献   

11.
印度早期佛教如何对待种姓制度是印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资产阶级学者的印度史著作里,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所论很少,而且也未能作出深入、明确的分析。就英国资产阶级学者的印度史代表著作来看,V.A.斯密司的《早期印度史》对佛教几乎无所论述;《剑桥印度史》第一卷关于早期佛教时代的两个专章也未论及佛教政治思想。再就印度本国资产阶级学者的代表著作来看,《印度人民的历史与文化》第二卷有一节专论佛教教义,组织与早期发展史,而关于佛教对待种姓制的态度,则只是简单地说“婆罗门之对优越种姓地位的要求遭到了反对,但是种姓制却因刹帝利是高于婆罗门的种姓的教条而暗暗地被认可了”;R.C.马占达在《古代印度》一书中也只是说佛教“反对婆罗门所僭占的优越地位”。他们也说明了一些历史事实,但是由于没有联系到当时历史条件与阶级矛盾特点来进行分析,所以没有能充分阐明佛教种姓制度观的真相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掌握有关说明的方法。感受金字塔的特点及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遗产和对古埃及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金字塔的外形特点及构造,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把金字塔的特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书院教育的概貌和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掌握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要作用。2.了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文化内涵、教育方针以及学生守则。3.认识《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14.
自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国内对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学者们主要集中于对印度佛教和哲学的研究,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对古代印度社会历史的研究才开始展开。建国后,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渐成规模,有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和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刊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古代印度文明进行研究的专著、译著、论文不断涌现,范围涉及宗教哲学、种姓制度、土地制度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伊尼法典》时期构成了英国社会由野蛮到文明、由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过渡的重要一环,法典较真实地反映了公元6世纪末至英吉利王国统一期间的社会概括。通过对《伊尼法典》的研究,既可以明晰这一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农村公社的发展水平以及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情况,同时又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村公社问题论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内容综述】《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一到四单元讲述的是世界古代史。它历经了两种社会类型,即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的内容包括以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为代表的亚非大河文明和以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为代表的欧洲海洋文明。封建社会的内容,欧洲主要有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西欧的法兰克王国、封建庄园、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东欧的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亚洲主要有东亚日本的大化改新,西亚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阿拉伯文化等。  相似文献   

17.
埃及现有九十多座皇家金字塔,其中许多已经在尼罗河两岸屹立了四千多年。这些金字塔充分体现了古埃及人的建筑天才,也见证了人类光辉灿烂的文明。我们会分两部分对金字塔进行介绍。在第一部分里, 我们会介绍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背景,还会介绍金字塔是如何从石室坟墓演变过来的。在第二部分,我们会谈谈有关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著名建筑,敬请留意。  相似文献   

18.
一、单项选择题1.迄今为止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是()。A.《乌尔纳姆法典》B.《苏美尔法典》C.《汉穆拉比法典》D.《俾拉拉马法典》2.古代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同时也是世界法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体系之一是()。A.伊斯兰法B.罗马法C.古希腊法D.古印度法3.种姓制度为下列哪个法所特有()。A.古希腊法B.古印度法C.日耳曼法D.教会法4.今天伊斯兰国家中仍将《古兰经》奉为宪法的是()。A.伊拉克B.阿拉伯也门C.沙特阿拉伯D.阿拉伯联合酋长国5.普通法的基本原则是()。A.遵循先例B.程序先于权利C.正当程序D.自由心证6.日本法属于()…  相似文献   

19.
不少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重难点知识尤其是对难点的处理,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旨在对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一、补充材料,加深理解 这是突破难点常用的方法.通过补充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体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破解难点.例如上《古亚非文明》一课,如何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对于刚接触世界历史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可以让学生查阅该法典的相关内容: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在阅读、感悟材料中,就不难理解"它是一部奴隶主性质的法律文献",其实质上是保护奴隶制度的.用材料分析法破解难点,令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会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礼仪展风采"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题,侧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做到文明交往。【课程标准】与本课相对应的课程标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重点难点】重点:懂得个人礼仪基本要求和待人接物礼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