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的菜园》是根据教育部2000 年颁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对于从教20多年的我来说,却还是一篇从未尝试过的新教材。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依次写了: (1)失去菜园、(2)决定开垦新菜园、(3)开垦荒地、(4)垒上石墙、(5)种上豌豆、(6)用豌豆肥田、(7)拾粪肥田、(8)菜园获得丰收等八项内容。作品通过对父亲的言行的具体描写,意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勤劳、坚毅的品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菜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按照略读课文的自读提示,我让学生按要求自学: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画出父亲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莱园》(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我家的菜园》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 ,先讲由于修公路 ,使我家失去四季翡翠的菜园。再讲父亲怎样开垦荒地 ,精心伺候 ,使原本贫瘠的死黄土 ,变得黑亮。最后写那一块坡地到现在仍然是我家的菜园 ,一年四季 ,都是一片诱人的翡翠。学习本文要初步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能力。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还要透过内容想一想 ,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学时要创设学习氛围 ,激发情感 ,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阅读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并受到教育。教学建议 :一、创设…  相似文献   

5.
最近,去一所学校试教《普罗米修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普罗米修斯的言行,体会人物善良、坚定、勇敢、无畏、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学生在体会人物品质的同时,习得抓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为了学以致用,我安排了一个"小小评神会",引导学生运用这个阅读方法评析宙斯、火神、大力神、太阳神。备课时,我只关注了文中有语言或行为描写的神,对只提到名字的太阳神没有在意,预设学生不会评价他。上课时,恰恰在这儿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6.
最近,去一所学校试教《普罗米修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普罗米修斯的言行,体会人物善良、坚定、勇敢、无畏、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学生在体会人物品质的同时,习得抓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为了学以致用,我安排了一个"小小评神会",引导学生运用这个阅读方法评析宙斯、火神、大力神、太阳神.备课时,我只关注了文中有语言或行为描写的神,对只提到名字的太阳神没有在意,预设学生不会评价他.上课时,恰恰在这儿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本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细节描写与意象,进而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蓝瑞美 《广西教育》2014,(29):75-75
正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文中关于父亲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3.领悟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的了不起。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8课王树槐的《父亲的菜园》;丁立梅散文《父亲的菜园》。【教学目标】1.在回顾课文《父亲的菜园》的基础上,引入同题文章丁立梅的《父亲的菜园》,通过师生猜读、想象补白等方法,聚焦父亲的言行句子,感受父亲对子女的牵挂和疼爱,丰富阅读体验。2.浏览、默读两篇同题文章,运用比较阅读策略,进一步领悟抓住人物言行刻画人物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并进行想  相似文献   

10.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力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方面的重点词句,运用"读、画、品、悟"的方法潜心学文,让每个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领会人物精神品质,进而体验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并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所写内容都是人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侧重人物的品质感受。落实“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发现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并能够受到人物品格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中学作文教学的重点虽然在课内,但常常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和实践,为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一、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如在讲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去探索邱少云的外表和心理活动的特点;讲《将相和》时,我把重点放在阅读描写廉颇、蔺相如言行的语句,从中概括其性格特征,让学生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少年闰土》时,我引导学生懂得写人必须抓住人物特点。同学们把这三…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贵在挖掘文本,品字析句,涵泳文字,把握意涵,而其中离不开对细节的把握。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细节,让学生从细节中体味文本的情感、意涵,感受文本的言语及表现形式。那么,该如何抓住细节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之精髓呢?笔者根据《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细节一:抓景物描写,析人物性格优秀的叙事文章,离不开好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推动故事发展,彰显人物性格,具有  相似文献   

14.
<正>【文本解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编排在六下第四单元。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语文要素包括“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叙事性作品。叙事性作品的教学,要能够使学生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教学中,只有抓住了叙事性作品的表达顺序,理清了写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罗春君 《广西教育》2012,(1):65+71-65,71
《父亲的菜园》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专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的事。课文语言充满张力,人物刻画细腻自然,开垦过程一波三折。这样的课文,如何使父亲的形象立体、丰满,避免父亲形象平面化,应是教师教学设计特别需要关注的内容。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文本,还原人物,立体解读,  相似文献   

16.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志向与心愿"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单元。其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编排目的是迁移运用习得的阅读与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单元所选课文有古诗、回忆录、议论文、叙事性作品四种不同的文体,承载着不同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体特点,理解"志向",聚焦表达方式,体会人物品质,指导学生学以致用,选择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心愿,从而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7.
邱勤江 《广西教育》2013,(33):54-54
文本细读强调抓住细节对文本进行深入、透彻地解读。这种解读不是没有目标和重点的探究,而应该是一种正确、深入、富有创意的细读,以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对文本细读呢?一、抓住细节描写,领悟人物形象在课文中,细节描写是指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具体描绘和生动地刻画,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最后的姿势》时,  相似文献   

18.
李爱英 《山东教育》2005,(10):24-24
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不幸有机联系起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情激情,突破重点。一、感受浓浓亲情,凸显“呼声”,激发渴望和平之情在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作者和妈妈与爸爸相约时的情景。提出: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读读、想想、议议。一是抓住“至今都忘不…  相似文献   

19.
刘毓娟 《快乐阅读》2012,(36):80-8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行动、语言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情景,感受父子真挚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6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正确读"洛杉矶、混乱、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4.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了不起。5.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教学重点】1.感悟"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