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计算特殊的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剪刀、学习研究单。【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在给朋友送礼物时,我们都会精心地包装一番,包装里面也有学问,也要用到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教材通过学生熟知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引领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并发展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4.
《江西教育》2014,(5):19-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一册P36-37。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分析与思考】“体积与容积”是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范畴中较为重要的一节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容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转换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17~118页。【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参与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梳理过程,感悟“知识整理”的方法与策略。2.创设学生实践的空间,提升学生与同伴合作、探究的能力。3.通过不同层次的质疑,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角度的思考与交流,从而体验整理提升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学具"这一任务驱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正确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经历"学具"的设计、切拼、包装等活动,沟通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丰富对形体的认识,发展他们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教学背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后,安排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展开图"一课,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节。【教学目标】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17~118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容积)及其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合理、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66~67页。【教学目标】1.经历摸、摆、堆、滚、搭等游戏活动,巩固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2.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3.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6页。【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并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更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理清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5~27页。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10页。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2.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与态度。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三、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纸盒各一个、剪刀…  相似文献   

15.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7):41-4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试用修订本 )第 72页“图形的认识 (一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   2.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的口袋一只。   3.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橡皮泥 (或…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一、知识勾连——抓住衔接点,感知模型师: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图形的体积?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相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哪些?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正方体的体积与边长有关。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1~10页“圆柱和圆锥”。 【设计意图】 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知识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会求这两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当生活中常见的像圆柱或圆锥一样的物体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可能会萌发出计算它们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 :“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 ,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设计思路】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它是在学生初步识别长方体、正方体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为学生今后进一…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0~71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而本课时安排的内容是学生在巩固已有分类思想的基础上,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另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所以教材呈现的内容主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一些物品,让学生通过说  相似文献   

2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25-27页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性目标: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学会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模式的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