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余姚—丽水断裂庆元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在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在变形的微地貌部位开挖了探槽、在第四系覆盖区开展了浅层人工地震勘探。运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和光释光测年法,对构造变形物质以及断层覆盖层进行了年代确定。研究显示,余姚—丽水断裂庆元段地貌特征明显,表现为沟谷、垭口及线性地貌,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推测该断层为1574年庆元51/2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2.
以野外地质勘查和断裂的地质剖面为依据,阐述了和林格尔断裂的空间展布和构造特征。并应用区域地貌、地震地质、第四纪地质方法对和林格尔断裂现代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上述断裂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其活动趋向稳定状态,属于晚第四纪活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东营市东营区属于第四纪地层覆盖区,在构造位置上位于东营凹陷内,近20年来该区域的许多工程项目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在这些项目的近场断裂评价中应用了浅层人工地震技术资料。结果表明,胜北断裂和陈南断裂为第四纪早期断裂,其他断裂为第四纪以来不活动断裂,按照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都不是一般建设工程需要避让的断裂。  相似文献   

4.
黄岛地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与NE向断裂相比,NW向断裂规模较小,有关其分布、特征及性质等至今仍缺少系统的研究,研究相对薄弱。通过野外地质踏勘和地质制图,对黄岛地区NW向断裂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地质剖面分析,初步厘定了区内NW向断裂的活动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对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黄岛地区NW向断裂包括蒋家店子断裂、大楼村断裂和赵家河断裂,活动性质以正断层为主,并伴有左旋走滑特征。NW向断裂控制了黄岛地区的主体构造格局,尤其对当地山体聚落分布和房屋等建设群的展布方向有重要控制作用;同时,NW向断裂的展布与环胶州湾地区现代震中的分布趋势吻合较好,成为最可能的孕震和发震断裂。上述研究对黄岛地区城市规划及地质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郯庐断裂北段的依兰-伊通断裂的展布特征,地层学,动力学演化背景,现今地震活动性等资料的分析,对依兰-伊通断裂构造特征和演化进行研究。得出依兰-伊通断裂是仍在活动的断层,并且受太平洋板块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和野外实地考察,厘定出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断裂当雄段有三条次级断裂在台地前缘平行展布,其切割台地前缘I级阶地并形成断层陡坎。通过测定错断地质体位移和收集沉积物年龄数据,认为该段全新世4ka以来,垂直活动速率约为1.7 mm/a,左旋走滑活动速率约为0.6 mm/a。综合分析认为,当雄盆地北缘所积累应变能在1952年谷露7.5级地震和1411年羊八井8.0级地震中未能够得到充分释放,据此推断该区应为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断裂带上的地震空区,且全新世以来仍在持续积累应变能。该地震空区的断裂长度可视为潜在地震地表破裂的最小长度,利用Wells等模型计算认为,当雄盆地北缘断裂上潜在地震的最大矩震级至少为M6.8级。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表明大洼断层为清东地区主干断裂,造就了本区北东向展布的基本构造格局。同时,大洼断层"强-弱-强-弱"的活动特征控制着本区沉降中心迁移、沉积厚度呈"厚-薄-厚-薄"变化,进而控制着主力烃源岩的分布、演化以及沉积相带类型及分布特征,同时多样的断裂特征造成陡岸发育以断层为主的疏导体系以及受构造控制的构造及岩性构造等多样圈闭。总的来说大洼断裂的分期活动、强度变化、断裂组合特征控制了本区油气成藏基本条件,进而控制了储盖组合分布与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辽河滩海东部地区是辽河油勘探重点接续区域,其新生代不同时期断裂体系特征发育具有较大差异,同时,走滑作用的存在使得构造演化的研究也愈加复杂。目前对于研究区构造样式、主干断裂发育时期的研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结果,从断层平面组合以及地震剖面特征两方面分析了研究区断裂系统;结合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明确了研究区新生代不同时期受到"主动断裂"与"被动断裂"应力机制的控制作用。滩海地区东部构造演化期次划分为:始新世,发育以NE向燕南断层为代表的、以伸展作用为主的控凹断裂,东部凹陷开始形成;渐新世,燕南断层受到走滑挤压作用改造,断层平面走向发生改变,剖面特征几乎直立,西侧派生NEE向雁列状断裂,同时燕东活动导致燕东洼漕形成;新近纪,剪切走滑作用为主的燕东东断层剧烈活动,燕南及燕东断层受其走滑作用改造发生强烈羽化,"东部凹陷-燕南潜山-燕东洼漕"凹隆构造形态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9.
韩晓飞  扈桂让  张丽  史双双  董斌 《科技通报》2020,36(5):48-56,62
田庄断裂作为联系太原盆地东西两侧控制性断裂的隐伏断裂,深刻影响着太原盆地中、北部的构造格局,构造活动使得沿该断裂中小震活动不断。从勘探成果和整理资料来看,田庄断裂晚更新世及以前和南堰断裂南段(文水断裂)一起控制着太原盆地北部构造格局;全新世以来,交城断裂控制了太原盆地主沉降中心,而田庄断裂控制了盆地北部的次级沉降中心。田庄断裂东段分段是由于西温庄隆起向南延伸至清交凹陷所致。田庄断裂主断裂活动性质强,上端点距离地表浅,应对断裂的活动性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其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工程建设质量受工程地质活动断裂影响,一旦工程建设地质或地下结构发生活动断裂,建设工程质量以及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都会受到危害,所以必须在工程建设前期做好全方位的断裂调查工作。本文结合某断裂调查案例,对断裂调查中可能会应用到的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土壤氡气探测法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宋瑞有  廖静  韩光明 《内江科技》2011,32(12):113-113,63
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研究的两项核心技术,本文针对地震属性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崖城23-1异常体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展开说明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首先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异常体的空间展布和分布格局,再用地震属性技术和地震相分析技术对异常体横向预测和烃类检测。  相似文献   

12.
位于新疆焉耆盆地的宝北区块,次级断层十分发育。次级断裂具有规模小、断距小、延伸距离短,以及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剖面不易识别的特点。本文基于区域构造背景,采用三维地震、测井资料解释及钻井岩芯精细观测等多种方法对该区块三级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三级断层的展布规律、组合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区块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受到不均匀挤压作用,而具有独特哑铃状形态的背斜构造。继而发育的次级断裂构造的分布规律和性质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NW段为左行走滑剪切模式,SE段为右行走滑剪切模式。其动力学机制为不均匀推挤作用下的横弯双向剪切模式。  相似文献   

13.
美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巨大影响引发了全球页岩气开发的热情。该研究整合了公开有效的数据信息如沉积、区域构造以及地球化学方面等,使用生物地层学限定下的层序地层学模型评估中国页岩油资源潜力,高品质关键开采层以及分析构造地质对产量影响。构造剖面和镜质组反射率数据限制了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渤海盆地)的古生油窗深度。成熟油地层的埋深、厚度、生油岩评价仪参数、镜质组反射率、孔隙度以及沉积环境等用以评估非常规资源潜力。构造对热成熟度的影响对于可能的甜点区的空间展布起到关键作用;对准噶尔和三塘胡盆地而言,二叠系页岩是勘探的理想候选对象,产量取决于埋深和保存条件。该研究同时将中国湖相页岩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以及美国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邢静 《内江科技》2012,(3):51+60
东辛浅层勘探范围包括东营穹窿背斜构造和辛镇长轴背斜构造以及二者接合部。东营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放射状和环状断裂体系,辛镇构造是被两条二级断层切割,近东西向长条状的地堑。该区断层活动时间长,在油气大规模运移的馆陶-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深部油气通过断层、不整合面、储集层运移到浅层,聚集成藏。该区浅层成藏受宏观构造背景控制,大的油源断层附近油气易于富集,尤以反向屋脊断块最为有利,局部受岩性控制。断裂组合制约油气富集程度。实践证明,东辛浅层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遥感图像不仅可从宏观上展现活动断裂与其它活动构造的影像全貌,而且可直观地揭示活动断裂的影像信息,为分析断裂的活动状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提供丰富的信息。本文通过对余姚及附近地区断裂构造进行遥感解译,解译了北东、北西及东西向断裂共计32条,之后对这些断裂中的主要断裂进行了野外验证,证实了解译结果的准确性,为余姚市城市活断裂探测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许永韶 《内江科技》2007,28(7):67-67
大亚湾西北部地区主要断裂有澳头断裂、霞涌断裂、新墟澳头断裂和企岭吓断裂.这些断裂涉及到重要工程建设布局,经研究,断裂最新一次较强烈活动的年代为中更新世中期。断层泥热释光年岭272800-448800a;土壤氧气测量一般RnF/RnB=1.8~3.9,表明现今断裂基本无活动或活动性弱:据记载.本区属弱地震区.地壳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沉积相是控制储层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通过野外剖面、岩芯、测井曲线、地震剖面及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从宏观上反应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展布特征,为寻找有利的勘探开发目标奠定基础。红柳泉油田构造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处于阿尔金山与昆仑山夹持的"三角区"内,北部临近七个泉-狮子沟构造,南部与尕斯库勒湖相接,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咸化湖盆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带在短距的范围内变化快。因此,必须从沉积体系特征及地质、测井、地震等方面对该区目的层的微相进行精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浅谈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震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勘探,英文名为seismic prospecting,是利用专门仪器检测、记录人工激发地震的反射波、折射波的传播时间、振幅、波形等,从而分析判断地层界面、岩土性质和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广泛应用在煤田和工程地质勘查、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三维区典型断层发育史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区地震资料解释和断裂特征分析,总结出该区新近系和古近系两套地层断裂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和断裂发育特征。古近系断裂,可以划分为控凹断层和断块控制断层两类,断层走向大多为EW向,断块控制断层呈雁行式排列。新近系断裂可以划分为新生类断层和继承性断层两类。继承性断层是对早期断层的延续,具有断距大、延伸长、控凹作用明显的特征。新生类断层则具有规模小、延伸短、数量多、NwW向雁行排列、近EW向带状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柴西南地区发育了丰富的断裂,这些断裂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关系密切。研究这些断裂对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对指导该区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对柴西南地区断裂特征、生烃凹陷和沉积相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岩性油气藏有环绕生烃凹陷分布的特点,三角洲前缘相和浊积扇沉积体系具有形成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而断裂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形成和分布、沉积相的发育和油气运移的特征。昆北断裂上盘可形成下切谷岩性圈闭,下盘形成构造-岩性圈闭;阿拉尔断裂和III号断裂控制了断层-岩性复合圈闭的发育;红柳泉断裂控制下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七个泉断裂上盘发育了一个坡折带,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及断裂-岩性复合圈闭;VII号断裂下盘发育坡折带,形成浊流扇岩性圈闭;且这些断裂均离生油凹陷距离很近,断裂活动时间与其排烃时间相匹配,为良好的运移通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