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它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孙中山在经济上追求共同富裕,即创造“多数人的富”;二、在政治上,孙中山追求“全民政治”,主张“以俄为师”、“人民独裁”;三、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是资产阶级代表,但在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孙中山的思想不断进步,跨越了资产阶级的局限,以“合乎人群之需要”作为人生追求;四、孙中山将共产主义作为其民生主义的理想,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一样,几经摸索,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一生倡导和实践民族、政治和社会三大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始终立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实际状况。其民族革命由最初狭义的反满发展到反清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其政治革命是主张“破”与“立”的结合,提出了“权能分开论”,本文对此作出新解。关于孙中山中国式社会革命的措施,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等,本文亦有新的看法。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可称为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观与南京政府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行政建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体制建构,构成它所承载的政体的底层结构。清末民初以来,地方自治成为一个“举国耳熟能详”的政治思潮,无论是主张改良还是革命的政治家,都不约而同地主张建立地方自治制度,以解决中国基层社会控制与管理的难题。孙中山也不例外,地方自治构成其革命程序论的重要内容。孙中山本入虽来不及将其付诸实施,但从20年代末以来取得全国政权的南京国民党政权,施行了他的训政主张。自称是孙中山学说忠实执行者的国民党政权,以孙的《建国大纲》等著作为理论依据建构了一系列地方自治法规与制度…  相似文献   

4.
虽然新化运动与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都是为了反击封建复辟势力,拯救中国,但孙中山并不支持新化运动,其原因是:新化派与孙中山对当时的国情认识不同,双方选择了不同的革命方式:孙中山不赞同新化派对中国传统化的彻底否定,主张对其继承,改造。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支持,并不表明其支持学生的新思想,而是对学生的政治行动和爱国精神的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作为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为中国革命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些宝贵遗产。为中国大革命失败后诸多民主党派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在各民主党派政纲、主张及斗争实践上都可以看到孙中山的影响,尤其是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与中共合作的传统,使得民主党派与中共能长期合作奋斗,夺取了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孙中山“社会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方案在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从而深化了孙中山社会主义理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初期,冯玉祥倾向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发动了北京政变。成功后,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成为孙中山的革命信徒。他领导的国民军也正式从军阀队伍中分裂出来,向民主革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8.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政治学说中最主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一九○四年提出之后,在他直到逝世为止的二十多年革命生涯中。他不断宣传这一主张。孙中山认为,在推翻满清统治的民族革命完成之后,应当实行“社会革命”,而“平均地权”则是这一“社会革命”的核心。他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伟人,他们分别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二人都曾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孙中山晚年提出“以俄为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主张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走俄国人的路。可见,俄国对两人的影响之深,同时也表明了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借鉴、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设想,他的社会革命理论、所有制结构、按劳分配、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及对外开放等理论,二战后均被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广泛地实践着。这证明孙中山当时的社会主义设想决非“主观”与“空想”的社会主义,而在人类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外察世界潮流”思想是孙中山变革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石,孙中山坚持“仿效外国改革政治,成立民主政体”的主张,在“建立民国”和“捍卫民国”的斗争中,表现出对近代世界各国历史改革具有革种同一性的“从同”的认识,他坚持认为,“世界潮流已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时期”,一方面主张迎合世界潮流,“振兴实业,发达资本”;一方面强调“思患预防”,“以欧美为鉴,力谋社会经济之均等发展”。在化变革和化整合方面,他坚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的化兼取精神,主张“作成一中西合璧的中国”,用民族精神救国,以道德立国,憧憬“王道”国际政治,共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2.
在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过程中,反满是永恒的主题。但反满的原因及对以后的影响各不相同。通过分析其反满,揭示“满人”到“满族”概念的转变,从一个侧面解释随着西方民族主义的传入,在中国传统文化观下的部族概念怎样演变为现今的所谓民族概念,以及这种转变对近现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主思想是孙中山整个革命思想体系的精髓。这一思想是孙中山在充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思想和欧美民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内实际状况而确立起来的。这一思想在指导孙中山等革命派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完善,包含着革命程序、地方自治、五权宪法、权能分治等内容,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理论指南之一。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民主建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23蒋介石受孙中山委派,作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访问苏联。通过记述蒋介石访苏的背景、经历、观感,他访俄前由师法苏俄到访俄后对苏俄应有事实与主义之分转变的原因。正确看待这些原因对我们认识蒋介石这一时期的思想面貌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思想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由于肩负的历史使命相同,也由于孙中山思想包含了丰富的民主性的精华,因此,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须借鉴孙中山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对孙中山思想在各个方面进行“扬弃”的结晶,这种“扬弃”具有批评、改造和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孙中山提出琼州改省,并通过移民开荒,建设港口交通,开发天然富源等方式发展海南经济的构想,但该构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1988年海南建省实现了海南经济的腾飞;2012年设立三沙市提高了海南省战略地位,才使当年孙中山设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为了究《孙子兵法》的思想内涵和现代价值,对孙子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研究,孙子虽然没有美学专论,但其对美的本质、美感和形式美都已有了深入的理解。《孙子兵法》以其辉煌的成就和独具特色的体系构筑了东方军事美学。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立法院长孙科四次出入苏联,他被蒋介石选作使者乃因他同其父孙中山一样有过俄国情结,他并不赞成苏联的意识形态,但为了中国的抗战大局,他主张把民主国家苏联当成中国的朋友,笔者从他担任“中苏文化协会”会长期间的活动,他同苏联党政领导人进行的谈判,为中国抗战争取到3.5亿美元的贷款,或亲自或促成了几个重要条约的签订等方面,分析孙科为维护战时中苏关系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把对国民进行道德教育视为民主革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德育思想有关德育的政治功效、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手段等理论都被孙中山所借鉴.这种借鉴始终是围绕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中心任务来展开,以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由于传统德育思想的封建本质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事业是不相容的,所以这种借鉴只是一种表显层次上的认同,而在深隐的层次则含有许多对旧观念的否定.而且,由于服务于政治的功利性很强,导致孙中山对传统德育思想的借鉴和对自身国民道德思想的建设是不系统和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20.
辛亥政争中,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席位让给了袁世凯,很多论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这不无一定的道理。实际上,民元孙中山让位,它是由当时两大对立的集团清、袁与孙共同直接参与、互相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