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在广泛查阅和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所出现的关于武术教育科研论文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教育科研随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性;武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过程,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科学研究探索的本质,决定了武术科研的创新性;武术教育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武术教育科研的经验型;现代武术教育研究的精细特点;武术教育科研不断追求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武术科研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古代武术理论的精华、近代武术研究的变化、现代武术科研的发展等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武术科学研究的定义,展望未来武术科研的前景,提出武术科研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现阶段我国武术科研的整体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1—2009年间12种体育核心期刊的武术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年间武术科研论文年度发表量保持快速发展的走势;论文研究涉及面广,观点百花齐放;作者年龄集中在中青年群体,副高和讲师是武术科研的主力军;研究内容具有不平衡性,主要集中在武术基础理论、技术、教学与训练;有关武术运动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科研论文呈快速增长;在武术运动选材、武术市场开发与产业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薄弱。  相似文献   

4.
武术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点及其生理生化测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对武术运动进行研究,正引起武术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武术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根据该特点把握运动负荷,促进疲劳恢复,对武术科学化训练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师资队伍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师的年龄结构、科研能力、专业水平、学历层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师生比严重失调;武术教师队伍学历偏低,科研能力滞后;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武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武术教师的队伍结构、工作现状、科研情况、福利待遇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高校武术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合理、中坚力量强、年轻化、富有朝气;武术教师教学工作热情、态度端正、敢于创新。但其中也还存在数量不足、高学历教师偏少、工作压力大、教学水平不高、科研水平低、学术氛围不浓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3-2008年间国内13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有关武术套路的149篇科研文章的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武术套路科研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但核心作者群较弱;科研工作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5-49岁的中青年科研群体,其中体育类院校和普通高校是我国武术套路科研的主要力量,而体育类院校是武术套路科研文章的重点和多产区;整个科研文章的作者群中,中级和副高级职称人员人数比例高,而正高级、初级作者人数较少。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继承、发展武术的重要阵地,为了得知苏北高中武术课的教学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科研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武术发展到当代,吸取了时代的元素,形成了当代武术的一些重要特点,表现为:武术竞技的分化和训练的科学化、武术科研的多元化、武术的体操化和休闲化、太极拳的全球化和武术的市场化等几个特征,认识武术的当代特征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今天的武术,促进武术快速健康发展,服务于当代社会。  相似文献   

10.
1994~2006年我国中小学武术科研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1994-2006年我国中小学武术科研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我国中小学武术科学研究的状况,旨在揭示这13年我国中小学武术研究的状况和特点,探讨其发展规律,以期望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学武术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论述了"武术三观论"对武术发展和建立当代武术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并认为在当时"武术三观论"的提出对武术基础研究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综述法、文化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研究当下传统武术的发展。认为:传统武术作为人类格斗文化中的一员,其本质是带有规则的“技击之术”,对其研究和发展需要基于“技术”和“规则”;当前武术研究的“文化”导向将传统武术发展带入了歧途;传统武术的以“德”为主导的模糊规则让其技术体系停留在混沌之境地。传统武术的有序发展必须建立在系统、科学、逻辑的规则基础上;以技术进行分类,突出主技;以技击对抗为主要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嬗变下传统武术的历史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文化生态"概念,将其引申到对传统武术的研究中来,是为了更好地讨论传统武术目前存在、发展的状态及其历史走向。文化生态嬗变下传统武术表现为多元历史走向:实践舞台的消失,传统武术的技击转向对个体生命的多元参照;生活方式的剧变,传统武术的健体趋向一种东方健身休闲式样;农耕土壤的摧毁,传统武术的传承作为一项民间"薪火相传"的文化交流媒介;竞技武术的挤压,传统武术的发展须与竞技武术统一、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地域文化学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策略: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两方面立论,确保地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地域成熟期,以当时主流强国为标志的地域武术版块组成了瑰丽多姿的中国武术体系,使得中国武术既包含中华不同地域的文化特殊性,又呈现民族整体系统的文化同一性。剑器和弓弩代表的春秋战国武器制作水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吴越宝剑与秦弓工艺反映着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气质,深蕴的武术工匠精神折射出中华文化内敛雄浑的核心竞争力。百家争鸣融汇中国武术的德性文化内涵,赋予中国武术鲜明的武德文化标志。诸子养生思想涵化了中国武术养生文化特色,提升了中国武术德性文化特质,构建出极具生命科学图景的身体文化修炼系统,确立了中国武术恢宏的文化自信气度与厚重的文化自信根基。春秋战国出现的"武侠"群体与"江湖"概念对于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凡此种种皆显示出春秋战国的突出武术史地位,也蕴含当代中华复兴进程的武术发展启迪。  相似文献   

16.
梁山是中华武术四大发源地之一,《水浒传》作为武术类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对后世社会生活包括武术影响深远。围绕《水浒传》和"梁山功夫"探讨"水浒武术文化"、"《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水浒武术"以及"梁山功夫"的概念界定和相关关系是进行水浒武术文化研究的前提,对于开辟武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武术运动的快速发展,各种理论、学科体系相继形成。但是,作为约束习武者思想行为的现代武德却未形成一种与时代相呼应的气息。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着手,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武德发展的关联,以期能够重建“尚武、崇德”之风,并能推动武德发展与时代接轨。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被国人誉为"国粹"、"国宝"。武术史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但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巫、医等结合起来研究中国武术历史文化的几近没有。《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一书将武术置于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剖析,免去了纯刀枪剑戟的考证,做出了对武术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判定。  相似文献   

19.
孟田 《体育科研》2018,(5):22-2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民国时期的武术期刊进行梳理,提出近代武术思潮是尚武精神、国术科学化以及全民国术化。在思想激荡的民国时期,众多武术期刊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武术思潮的传播。一些期刊旨在启迪民众,改变读者对武术固有的看法,促进“尚武精神”深入人心;一些期刊在传承传统武术的同时,引进西学中的“民主与科学”,力图在传统与现代之中找到平衡点,促使武术成为一种具有民族主义本质的理性表现;还有一些期刊则将自身置于思潮的风口浪尖,大胆矫正武术思潮在实践层面存在的一些偏差,促使“全民国术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传统文化精华,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是人们知识积累与创新的场所,也是武术传播与继承的有效途径。在高校开展好武术事业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方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了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培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