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荀勖《荀氏录》与崔豹《古今注·音乐第三》,是西晋乐府诗批评中的两种代表作。《荀氏录》所反映出的荀勖之于乐府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与《宋书·乐志》、《晋书·历律志》等之相关记载,共同构成了苟勖“古今并重”乐府观最为本质的内核。崔豹在《古今注·音乐第三》中对19首乐府诗的题解,不仅首次将“前乐府”与汉乐府合而为一,同等对待,而且开对汉魏乐府“题解类批评”之先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到底是什么使得《春江花月夜》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使文人墨客竞相折腰呢?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全诗共达一千七百多字,属"杂曲歌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为"无名氏",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此于"杂曲歌辞",合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一般以该诗第一句"孔雀东南飞"起兴趣题。《孔雀东南飞》运用了很高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创刊39周年     
《语文教学之友》2020,(2):F0002-F0002
纪君祥(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创作杂剧6种,现存《赵氏孤儿》一种,《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存于《雍熙乐府》等曲籍中。《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故事采自《左传》《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节士》《说苑·复思》等书。作者做了提炼、改造和虚构。  相似文献   

5.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同为乐府古题,又均有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但因作者的个人才情、生活遭遇不同,两首诗在音乐描写方面呈现出迥异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王悦 《文教资料》2011,(36):243-247
古体歌行这种诗体,源出于古代乐府诗,建安以后.文人摹拟乐府歌唱,或沿用乐府旧题,或另立新题.统称之为“歌行”。李白继承发展了这一创作传统。他的歌行.有的仍用乐府旧题,有的则据内容另立新题。他的创作.在形式上更为自由奔放;在艺术表现方面,更是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风骚”的比兴体制.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意向更加完美。本文列举其代表作《蜀道难》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意逆志”探讨其中“愁而非愁”和“乐而非乐”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后世所作《巫山高》是汉乐府《巫山高》的赋题之作,这种赋题之作在诗歌主题、诗歌形式、诗歌主旨以及表现技巧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甚至在诗歌意象方面也逐渐与前代作品不同。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收的历代乐府诗《巫山高》体现出了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新乐府不入乐,并认为新乐府已失去演唱功能,成为一种准歌诗,是不可歌的。如任半塘《唐声诗》中认为:“唐之‘新题乐府’,已不歌唱,通体离乐,名实全乖。”其实,认真解读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序,可以发现,新乐府辞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时已经入乐演唱或是徒歌清唱的乐府歌辞,献考证可证明至少有50题新乐府是曾经入乐歌唱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元僧杨琏真伽盗发宋朝皇陵的时间和《乐府补题》是否因寄托发陵而作,曾引起学术界的争鸣。夏承焘先生《周草窗年谱》认为至元十六年(1279),周密、王沂孙、张炎等11位词人在会稽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诸题,隐指去年发陵事,后编为《乐府补题》。  相似文献   

10.
乐府旧题《将进酒》“将”字读音的探讨争论主要体现在读“jiāng”还是读“qiāng”上。从语气语境来看,《将进酒》不同于《诗经》中“将子无怒”、“将仲子兮”的温婉和缓语气;从语法结构来看,“将仲子兮”、“将子无怒”都是“将+宾语+无+谓语”的结构,而李白《将进酒》一诗不同;从对仗辞例来看,将”字在“将进酒”中没有做动词“愿,请”之意的可能;从语义词例来看,李白《将进酒》一诗包含宾主、进酒、歌诗、劝饮四要素,乐府旧题的“将进酒”三字应是主敬酒于宾客之义。乐府旧题《将进酒》中的“将”字应该读“jiāng”。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家瑞在《中央日报》发报道,他曾于杭州书铺中见到明刻本《陶真选粹乐府红珊》,未及细阅而原书迷失。六十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名汉学家韩南,看到了大英博物院收藏的清嘉庆五年积秀堂覆刻的《乐府红珊》,写出了《乐府红珊考》,指出李家瑞认为此书是陶真选集的错误,确考此书为戏曲选集,并对全书十六卷所选剧目的来历一一考查清楚。但由于他在美国不了解中国的昆曲艺术,不了解魏良辅《曲律》,所以未能指出此书是昆曲折子戏选集,未能考出《乐府红珊凡例》是魏良辅的曲论。本对此作进一步的考释,并对国家图书馆所藏孤本《乐府名词》也作了考述,阐明《乐府红珊凡例》和《乐府名词曲条》均源出于魏良辅的《南词引正》。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乐府诗作笺注成为学术取向之一,其中黄节《汉魏乐府风笺》、朱建新《乐府诗选》和闻一多《乐府诗笺》三部著作值得重视。在相对一致的广义“乐府”范畴下,三著存在“乐府”观念、选目和笺注体例的差异性。整体而言,黄著取材宏富、考证严谨、体例完备,朱著选诗广、分类新,而闻著笺释颇多新见。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0年12月版)《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话:“《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见课本第34页)而与教材配套的《高中语文课课练》  相似文献   

14.
《燕歌行》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歌行》是汉代乐府旧题,它的曲题来自于古代燕地民歌,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历代文人在其基本的思妇主题上,进行内容和风格的有意创新,这是有合理的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15.
胡萍 《教育文汇》2004,(2):35-37
汉魏乐府中有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的《焦仲卿妻》诗,写的是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妇殉情化鸟的悲剧故事,凄婉感人,“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它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公元507—583年)选辑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宋人郭茂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三册李贺《李凭箜篌引》课后注释:“箜篌引,乐府相和歌旧题。”这一注释不够准确,其中的“箜篌引”当为“引”。利用乐府旧题写乐府诗,始于汉末建安时期,多用歌、行、曲、引、吟、谣等。徐师曾《文体明辨》:“按乐府命题,名称不一。其放情长言,杂而不放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曰曲……”隋唐及隋唐以后,以乐府体写诗一直很流行。褚斌杰在《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和张籍等,都有许多乐府名篇。他们都不过是用乐府古题,学习古代民间乐府歌辞的‘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形式上不拘字数不  相似文献   

17.
《兵车行》是歌行体诗歌,自拟新题,选择社会实事入诗,主旨为批判最高统治者以一己之私给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后果,这在当时是创举。“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词,唯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胡适高度评价《兵车行》。  相似文献   

18.
李白《蜀道难》,袭用乐府旧题,着力描绘蜀道之高峻险要,一唱三叹,音韵铿锵,气势磅礴,豪迈壮观,其开篇一句"噫吁哐戏,危乎高哉"破空而来,很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9.
近日偶读《乐府诗集》中的《凉州词》,发现与小学课本里的《凉州词》(选自《全唐诗》)第一句不同,《乐府诗集》中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课本中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同为王之涣的作品,为何会不同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到玉门关后写下的一首千古  相似文献   

20.
一、意图及切入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诗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多年,立下战功却拒绝接受封赏,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