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行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时,由于学生课前看了相关教材,故于课上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拜上帝教和拜上帝会是什么关系?”说实话,我在备课时没有特别关注这个细节,并认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而就不假思索地告诉学生:“拜上帝教是一种宗教,而拜上帝会是其具体的组织机构。”当时这样说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课后回想起来总觉得有些不确定,因为我本身并没有研究过拜上帝教和拜上帝会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如何有效实施“问题链”教学,让数学课堂更高效呢?笔者认为在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每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思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但是很少有教师会认真地思考课堂上该提些什么问题,一般地都是在课堂上临时想到什么就提问什么.有些问题提得没有针对性,有点浪费课堂的时间,课堂的随意性就比较大.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要依靠什么问题来解决的,要想把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该用什  相似文献   

3.
一、尽量让学生提问题自然教学要诱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借助课题,引导联想提问题。比如教学《青蛙》一课时,课前布置每组(4人)学生捕捉青蛙带到课堂上,师揭题后提出:“你们对青蛙感兴趣吗?看到青蛙,你们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联想课前捕捉青蛙的情景,纷纷举手提出了以下问题:“青蛙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青蛙怎样运动?”“青蛙喜欢吃什么?”“青蛙是一种有益动物吗?”等等。二是质疑环节,倡导民主提问题。授  相似文献   

4.
【问题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高中语文“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课型概念。苏教版教材更是在每一个专题前明确标示本专题所要采用的课型。然而,究竟什么是文本研习课、什么是问题探讨课、什么是活动体验课以及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究竟“文本研习”是谁在研习?“问题探讨”要不要“以文为本”?“活动体验”可不可以脱离文本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花建平 《江西教育》2003,(16):29-29
1.唤起“主角”意识。“疑”是探索的起点,有“疑”才能产生认识的冲突,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如“统计”一课教学,一开始,教师以“小朋友,过生日你会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设疑。接着说:“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想提什么问题?”当  相似文献   

6.
王建  龚雪 《教学月刊》2011,(6):17-18
课堂的沉闷是语文教师不能漠视的尴尬,“生命力”课堂的基点是什么?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些什么?这些问题都曾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最近学习了同行的一些文章,认识到课堂应该有“课眼”。有了课眼,课堂就易有核心、灵魂、生命,师生就易有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可什么是“课眼”,似乎并不明朗,本文主要从前提、指向、宗旨及形态,谈谈课堂教学的课眼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每个学期,一般每一个教师都至少要上一堂汇报课或教研课。这犹如对每一位教师的大阅兵,也使其他老师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及教研组教师的“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来这是一种很好l的教研方式,但现实中出现了一种“做”课的现象:教师提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答什么问题,一堂课来。顺顺畅畅、圆圆满满,似乎老师教得很好,学生素质很高。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师生睬前排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思政课的提质增效中,“教与悟”承载着将知识体系转化为理论体系、信仰体系的重任,深层彰显着思政课育人的本质,全景展现思政课育人的过程,多维度揭示思政课育人的逻辑,因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蕴。把握“教与悟”在思政课中的核心地位,厘清“教与悟”的内在意涵,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难题,以及悟什么、怎么悟的困境,这是思政课的基本任务与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从教师层面来看,思政课要教知识、理论、技能、方法以及素养,需要从“进”和“出”两个层面着手解决。“进”就是要钻得进学科、钻得进教学、钻得进实践,“出”就是要想得出来、讲得出来和写得出来。从学生层面来看,要悟道、悟理、悟境,学会领会、沉浸、体验。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一课·一问·一得”?这里所提的“一”不是一个绝对数,而是泛指,“一课”既主要指一节课,也可是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程;“一问”指的是“一课”要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或者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其他的教学、学习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一得”就是学生围绕阶段目标,经过阶段学习,在语文具体能力上,能够有一个主体性收获.“一课”是平台,“一问”是手段,“一得”是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前僵化、呆板和随意性过大,是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和生成的主要问题。现行人教版的教材属于“选文型”,编者没有对课文的教学内容、达成目标作出明确的价值引导。教师面对一篇课文要教什么内容、要落实什么目标都无所适从,只能凭借着笼统的单元目标、零星的课前提示和几道课后练习提供的蛛丝马迹进“行臆断”而成。几乎每一个教师的每一堂语文课对课程内容或教材内容都进行着这样或那样的个性化的阐释,教学内容缺乏学理上的审查。“因而也就变成可以随便有什么内容,语文课实际上是一门没有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  相似文献   

11.
结尾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结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或者是象征性地提—个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是机械性地布置一下作业:课后把书看一遍,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我们要“虎头”也要“豹尾”。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从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内容、路径。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明晰为什么要建好“大思政课”,要着眼于大,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延伸与拓展,是“国之大者”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厘清什么是“大思政课”,要遵循与现实结合根本要求,充分立足国情、及时融入教材、有机贯穿课程、坚定教师信仰,运用好新时代伟大实践的育人富矿,发挥好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的育人功能。探析怎样建好“大思政课”,要把握“善用”这个关键,从认识、方法、载体、规律四个方面全面发力,打造因事而化的“大思政课”。  相似文献   

13.
宓哲锋 《科学课》2010,(2):50-51
结尾是整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结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或者是象征性地提—个问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是机械性地布置一下作业:课后把书看一遍,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我们要“虎头”也要“豹尾”。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听了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一篇课外阅读文,文章情节很感人,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似乎配合很默契,所以课上得相当顺利。临下课老师提出“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懂”,学生们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举手。为打破尴尬,老师说“如果你们没有问题,老师想提几个”。最后老师匆匆忙忙地提了几个问题,草草收场。是无问题吗?没有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不难看出,这是一堂精心设计、反复试讲过的公开课,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流畅,只是没想到借班试敦的学生不留情面,连“简单”的问题都不想提,最后留给大家的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相似文献   

16.
在每个学期,一般每个教师都至少要上一堂汇报课或者教研课。这就如对每一位教师的大阅兵:可以检查一下教师的上课水平怎样,是有所提高还是有所下降;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还是有什么值得推广的地方。也使其他的老师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及教研组的教师的“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方式。但现在出现了一种“做”课的情况:教者提什么问题,学生就能答什么问题。学生个个是神枪手,百发百中,绝不要担心课堂上学生卡壳,出现冷场的情况。一堂课下来,顺顺畅畅、圆圆满满。似乎老…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年雏鹰争章”活动有哪些章吗?你得过什么章?生:活动有礼貌章、安全章……我得过文明章、阅读章……师: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大家看,这是什么章?(出示课件:“信用章”图片)怎样才能得到“信用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讲信用》。(板书课题)2.看课题质疑,探究学习方法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什么是讲信用?生2:为什么要讲信用?生3:怎样做到讲信用?生4:讲信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生1:读课…  相似文献   

18.
小学四年级开设地理课。四年级学生对“地理”一词是很陌生的。什么叫“地理”?地理课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学地理?他们对这些问题都弄不清楚。因此,在上新课之前,必须上好地理始业课。下面是我上地理始业课的教学实况。我在黑板上写了“地理”两个字,问:哪个同学知道什么叫“地理”?有个学生答:地理就是讲大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并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的确,语文教学中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提问,是调动学生思维,开拓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那么提什么问题才能触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呢?我们的做法是: 1.提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当韩麦尔先生把上面写的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的新字帖发给学生时,文章写道:“个个人那么专  相似文献   

20.
贲道宏 《儿童音乐》2010,(11):59-61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有效的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提什么样的问题,要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来进行分析。听懂了什么,感觉是什么,并不是适合所有的音乐作品。首先,音乐教师自己要理解音乐作品,在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