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言说动词研究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说动词是指用来指称言说这一动作行为的一批特殊动词,国内已有的研究对这一动词特类有不同程度的关注.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汉语言说动词的研究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大都只是为研究言语行为、动词分类或语篇分析提供例证:言说动词的相关概念有待进一步厘清;偏重语义层面的描写,对言说动词的语义与句法、语用的接口关注不够;缺乏对汉语言说动词这一词类的总体考察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讨论了英汉"听"类行为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英汉"听"类行为动词在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该类动词的核心语义均为"听",而区分语义则为方式、目的等;英汉"听"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均可归结为"动作+X(方式、目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史记》动词作状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史记》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动词作状语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能充当状语的动词有不及物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及物动作动词、及物性质动词四类;动词作状语其语法意义为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原因、时间等;其语义指向主要是指向主语或兼语,极少指向谓语和宾语;动词状语与谓语以直接结合为主,以用连词"而"或"以"连接为辅;动词作状语与动词作定语在古代汉语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琦 《语文知识》2012,(2):93-95
任鹰先生就存在句的动词语义问题提出"动词语义虚化"说。本文对该说进行考察,认为动词语义虚化是不成立的。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构式的整体观角度对存在句的动词加以探讨,指出存在句的动词词义是实在的,"常态动作"是动词能否进入存在句的必要条件,最终决定于环境论元和实体论元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语法学界对语义指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分析,而连动式这种多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以《三国志》连动句为语料,对句中动词及修饰成分的语义指向进行考察,以揭示连动式内部的深层语义关系;并由此论及语义指向分析在连动句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语法学界对语义指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分析,而连动式这种多核句法结构中语义指向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以《三国志》连动句为语料,对句中动词及修饰成分的语义指向进行考察,以揭示连动式内部的深层语义关系;并由此论及语义指向分析在连动句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据库,采用基于数据和数据驱动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得出:"自取"类动词呈现出消极的语义韵。通过古今对比,发现这一特性在现代更为明显。"自取"类动词的消极语义韵多表达违背客观规律、社会常理、个人经验从而招致对主体的消极影响,而到此地步,是自己主观造成的,含有活该之义。就古代语料而言,"自取"类动词呈现出的消极语义韵色彩,与古人"天人合一"的认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汉语动作动词自身语义中内蕴了大量体现行为“方式”的语义特征.本文通过对单音节动作行为动词内部语义系统中“方式”特征的提取、考察和描写,结合范畴化认知,梳理词内“方式”语义范畴的层级和类别,指出“方式”特征是动作行为的一类具有区别性意义的特征域,有的已深深内化在汉语语言表达认知之中.  相似文献   

9.
"一概"是现代汉语表全部总括性的范围副词,对范围副词语义所步及的全部对象进行总括,意思是总括对象都是如此.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总括性范围副词"一概"进行多视角的考察.其中句法方面,考察其充当状语和定语的句法功能及与其它同类副词、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的连用情况;语义方面,"一概"多为前指,偶尔也后指,具有表指向成分的多成员性及所修饰动词性成分的受事性弱的语义特征;语用方面,比较分析"一概"与其他类副词"都、全、全部、一律"的差异,发现"一概"具有表客观陈述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制作动词的配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现代汉语中的制作动词的配价状况,首先分析了制作动词的语义构成,给出了制作动词的语义表达式,确定了制作类动词的配价状况,然后着重对制作动词的句法、语义选择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制作动词句的句式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动词的词汇意义入手,从词汇语义和句法形式两方面对二价目的动词进行了界定,给出了二价目动词的语义配价框架,对目的动词作了句法和语义分类;然后本文考察了二价目的动词的句法选择,着重描述了二价目的动词对句式、时态、句法结构的选择,讨论了二价目的动词对配价成分的语义角色的指派,给出其语义配置式;最后对动词的核心格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能受副词"很"直接修饰的动作动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很"所直接修饰的,除形容词、情意类心理动词以外的"支持"类动作动词的语义、语法特征进行了考察。语义上,"支持"类动词是界于动作动词和心理动词之间的兼表动作和心理的边缘类动作动词,具有强持续性和弱动作性的特点。因而使"支持"类动作动词能够直接受"很"修饰。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共时考察中发现:"连连"是反映动作行为发生的短时高频率副词。语义可指向数量短语,也可指向动词谓语,或同时指向数量短语和动词谓语。其语义特征可描述为:[+频率][+反复][+持续][+间隔][+短时]。分布上,"连连"不受动词音节的限制,可修饰动宾短语。修饰准动宾短语时,数量短语一般倾向是个约量。  相似文献   

14.
L2语义知识分为产出和理解。本研究以"穿着"类动词为例,对中日母语者和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进行了产出实验,从实验对象所使用的动词种类数、使用频度最高动词等角度,来对学习者是如何使用区分穿着类动词及他们是如何学习目标语言的进行分析。其中,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影响学习者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产出实验的数据来看,即使是习得程度高的学习者也容易产生母语迁移。本研究将通过产出实验来考察穿着类动词的习得状况。  相似文献   

15.
在CCL语料库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构式语法以及三个平面等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自A自B"格式进行多角度考察。该格式中的A、B多为动词性的语素或词,A、B之间可以是相反、相近、相关等多种语义关系。"自A自B"主要的句法功能是在句子中作定语、宾语、谓语和状语,语义功能是用来表述一种行为、状态或某种情况,语用功能是评价他人、劝诫他人、说明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16.
动词语义特征会以特定方式反映在它的语法特征之上,从不同方面阐释、论证其形式特征和句法行为有助于深入观察、描写动词语义性能和语义变化。本文尝试从莫斯科语义学派集成描写理论出发,以俄语动词делать(做,行事)为典型,对动词不同义位展开句法分析和描写,具体将主要从配价模式、题元结构、兼容共现特征以及词汇-句法转换形式等方面对该动词义位进行多向位探讨。相关分析将从整合论角度推进动词语义句法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动词"劝诱"是带有负面评价色彩的言语行为动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只将其视作单义词,且存在循环释义。经例证查验,由于关注焦点的不同,动词"劝诱"的词汇语义单位应该有3个。借鉴莫斯科语义学派的元语释义理论对其语义进行阐释,可以弥补汉语词典释义的不足,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更好地揭示词汇语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汉语词汇语义场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关于抽象动词的研究相对欠缺。拟对先秦两汉时期"思考"类语义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选取这一时期内典型的文献来统计各成员的使用频率,对"思、图、虑、念、惟"五个词的发展情况进行详实的调查与描写,进一步分析这一语义场在上古时期呈现出的演变迹象及原因,为梳理"思考"类语义场在整个历史中的演变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集宁师专学报》2018,(2):80-85
该文把俄语名词分为动名词和非动名词两大类,借鉴配价语法中相关动词配价理论来考察俄语名词的语义配价。通过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和考察可知,名词的配价比动词配价简单;动名词的语义配价与其生产动词的语义配价关系密切;普通非动名词一般不具有语义配价,只有少数类别名词具有必需配价,它们要求的题元与其词汇意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句法行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断"事件指使构成物体的完整材料被分离或破坏且不可还原的日常事件。作为人类社会重要而普遍的日常活动,"切断"事件对人类语言与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词典释义和语料库语料对比分析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词化模式、论元转换和体特征之异同。结果显示两种语言的"切断"事件动词具有共享的范畴化特征和主要义素,但在次范畴化、语义场结构和词化模式方面存在差异。同时,两种语言间这些动词在论元转换和体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表明此类动词的句法行为对其语义具有敏感性,丰富了跨语言的动词语义与其句法行为关系方面的研究,并为动词语义决定其句法行为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