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艺札记     
记者的采访本每个记者都有一本采访本。一位做过多年记者工作的同志对我说:“我们记者的采访本,可是一样好东西;简直可以这样说:采访本是我们记者认识社会生活的‘万宝全书’!”他说:“作为一个记者,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常常是很难从书本上学到的。要熟悉社会情况,根本的办法就是向社会作调查,向一切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的人请教。”  相似文献   

2.
三、增强科技新闻可读性的几点思考(一) 从采写角度加以改进,提高可读性。美国一位科技编辑说:“科技新闻写作是一种翻译艺术。”掌握好这门“翻译”艺术,才能做到通俗有趣,这是可读性的起码要求。但要写出高质量的科技新闻也并非易事。首先要把那些抽象、怪僻、难懂的专业术语化难为易,化深为浅,要有把行话术语“翻译”成大众语言的能力。这种翻译工作一进入采访就已开始,方法是向采访对象——专家们请教,请他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表达“专业术语”。解释学术理论和技术名词。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更要多方面请教。采访什么学科就学习什么知识。记者在采访中一定要有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虚心求教,不要怕人家说你知识面窄,更不能不懂装懂。记者一定要先把素材“消化”搞懂,然后再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3.
一、名词解释:(每题四分,共二十分) 1、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部门的记者。2、采访作风:是记者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在采访问题上的综合体现。3、采访基点:是记者蹲点调查的点,是记者经常报道的点,是记者参加实际工作的点,或经常了解群众思想情况、研究实际问题的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俗话:打破沙锅问(纹)到底。意思是要弄清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应有一种穷追不舍的劲头。这正是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要具备的精神。美国著名记者约翰.布雷迪认为:新闻采访不要面面俱到,但需要追问挖掘。采访中,记者之所以要运用追问技巧,这是由于采访对象的多样性、心理的复杂性和表达能力受限而决定的。记者采访中的追问技巧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诱发引导思维,顺藤摸瓜追出细节  相似文献   

5.
第十五章开座谈会一、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 开座谈会(调查会),不光是记者采访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其他实际工作者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学会开座谈会,对我们的工作大有益处。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开座谈会好,并掌握开座谈会的基本方法。要求:联系新闻采访实际,深入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会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邹正 《记者摇篮》2015,(1):12-13
记者是采访对象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更好地将采访对象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说受众更期待、更想了解的真相展现出来,这就得看记者自身的业务功底,记者们除了要在采访初期提前做足功课外,更需要在采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临场发挥,而最后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受众对节目呈现的效果有多少认可,这些大多都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和采访对象融洽沟通有直接的关系。我把记者采访过程中的沟通分为语言类沟通和非语言类沟通两类。一、语言类沟通语言类沟通,顾名思义,就是记者与被采访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7.
电视采访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是七分跑,三分写。”从新闻界一直流行的这句话, 不难看出采访的重要性。一、摆正记者身份,以“情”取胜。在采访活动中,第一步是要接近采访对象,这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需要记者放下身架,有时候甚至要故意“套近乎”。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有一些从事电视新闻的记者把话筒和摄影机作为自己的尚方宝剑,似乎所有人都有义务回答提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  相似文献   

8.
有些同志在新闻采访中,常觉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融洽不起来,深入不下去。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于这些同志知识面较窄,不懂得采访对象讲的知识和专业,不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等。如果说古人称向外行请教为“问道于盲”,那么我们有的记者、通讯员去采访那些自己根本不懂的领域里的专家,或可称是“盲者问道”。“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记者、通讯员和采访对象之间由于缺少共同的语言,而给记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新闻的严谨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台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工作也要积极推进。新媒体时代除了对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明确建议,也要求其采访艺术能够跟上信息快速发展的步伐。相比以前,电视台记者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和难以控制的问题,这不仅是对电视台的考验,更是对记者本人的严峻挑战,本篇文章分析了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价值点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面对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总结出提升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几个方案,对于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台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次,湖北随州市副市长彭勇到一个乡镇调研农民增收的情况,随州日报派了一名青年记者随同前往采访。这位副市长到这个镇后,先后了解到农民增收、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民进镇等情况。按规定,记者准备报道这位副市长调研活动的全过程。可这位副市长对记者说:“不要报道我个人的活动,你可以根据自己见到的事,采访有价值的新闻。至于怎么报道好,文章由你自  相似文献   

11.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总希望采访对象乐意提供情况,而且谈话直率、中肯切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有位年轻记者采访武汉钢铁厂负责人时,是这样提问的记者:我们参观了武钢之后,真是大开眼界,武钢规模宏大,果真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呀!……被采访者:(插话)不,不是最大的。记者:噢,是全国最老的钢厂了。被采访者:也不是最老的。记者:嗯,对了,那就是最先进的了。被采访者:也不是最先进的。记者:(脸上泛起了红晕)嗨!您别谦虚嘛!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出好的报道,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有人说记者采访“要学秤砣水下沉,莫学蜻蜒点水掠”,就是指的要扎扎实实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这是记者和通讯员的一项基本功。有经验有成就的记者都深深体验到,只有深入实际采访,才  相似文献   

15.
第二个内容:怎样进行情况储备? 从事新闻采访要情况“富”,必须善于储备情况是一个关键。谈起怎样储备情况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剪剪贴贴”的事,而且大有功夫。中外许多记者在这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我在几十年新闻工作中也摸索出一些储备情况的具体做法,现在简要介绍如下: 其一,建立采访档案。这种做法是对自己经常采访的行业、部门、单位和人物等,把每次采访所得的主要情况归档入案。档案,最好采用卡片的形式。其优点是:一是精粹。由于卡片较小,记载的内容要重点突出,吸收精华部分;二是清楚。卡  相似文献   

16.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到新华社安徽分社工作不足一年,正式当记者从事采访还不够半年。在一次年终总结会上,我把我几个月工作中的体会。归结为一句话:痛苦多于收获。想不到分社领导对这句话产生了兴趣,让我给《新闻业务》写点东西,题目就叫《“痛苦”也是提高》。好在平时草草写了些日记,在此选几篇,与新记者交流,向老记者请教。×月×日采访了一天,累得我精疲力竭,心里颇有点不高兴。本来,在决定采访这个文明村时,已收集了不少资料,我想,进一步采访要做的工作无非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