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林云 《传媒》2006,(8):61-62
探索女性报纸的新闻之路 提出女性新闻概念,寻求理论指导到目前为止,《都市女报》是除了《中国妇女报》(周六报)之外唯一的一份女性日报类报纸,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她和全国其他几家女性周报的差别.与《今日女报》、《现代女报》、《新女报》、《当代女报》和刚刚创刊的吉林的《时尚女报》相比,表面上看,仅仅是出版周期的差别,但正是这种差别,决定了她几乎是迥异于这几家同类报纸的办报模式和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2.
舒环 《新闻世界》2011,(1):131-132
女大学生的媒体形象呈现作为女性刻板印象研究在媒体上的延伸和扩展,最近几年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研究中却逐渐流于模式化。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不同受众定位的两家媒体——《人民日报》和《华商报》进行比较,对两家媒体上所呈现出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形象进行对比评析,通过比较2009年《人民日报》与《华商报》有关"女大学...  相似文献   

3.
高荣 《东南传播》2023,(1):104-107
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大女主剧”在电视屏幕上迅速崛起。文章梳理了凝视理论的发展流程,采用个案分析法,以凝视理论分析古偶剧《梦华录》中的女性主义。从三个维度——被窥视的女性群像塑造,男性凝视下的女性自我规训,他者的女性主义走向,可知古偶剧《梦华录》中男性凝视甚至是女性凝视的存在。身体的欲望,生命的欲望是真切的,但是身为女性如何才能逃脱他者身份的桎梏,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女四书》是我国古代四部女子教育教材——《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的总称,在明朝晚期被学者王相汇编合刊。尽管有些学者认为《女网书》并没有超越中国古代其他女训著作,仍然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中心,阐述妇女礼教规范和言行准则,但由于是由女性亲自撰著,  相似文献   

5.
岳傲南 《视听》2018,(11):59-60
自《后宫甄嬛传》大获成功之后,"大女主剧"纷涌而至,其中不少从筹拍到宣传都备受关注。"大女主"题材的兴起反映了女性意识的崛起,是女性在现实中的内心折射,也是其在面临困境时的精神慰藉,因此大女主剧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一定会占有日趋重要的地位。2018年,"大女主剧"《延禧攻略》异常火爆,不仅播放量破百亿,与该剧相关的话题还频频登上热搜榜。本文试图通过探析该剧火爆的原因,为大女主剧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慧 《出版广角》2016,(23):92-94
《红楼梦》中的以戏点题互文手法一直为作家们所称道并借鉴,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便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苏童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在《妻妾成群》中,他娴熟自然地运用绍兴戏剧《女吊》、京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霍小玉》,分别以复仇的美丽女鬼—决绝刚烈的痴心女—无尽报复的厉鬼这三个戏剧形象映衬小说女二号梅珊,将她这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栩栩托出,通过这样的互文表达,加深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凸显中国旧家庭女性陈陈相因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基于女性与传播研究的背景,本文对1990年始《中国妇女报》和《重庆晚报》中的女性报道进行了梳理,分析在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同时,横向比较两份报纸,分析国内党报与都市报在构建女性形象上的异同,使女性形象研究更加立体。总体来看,《中国妇女报》构建了一批自立自强,并具有较高学历的职业女性形象,并且关注每个时期女性群体出现的问题及取得的最新进步。《重庆晚报》对女性的评价态度越来越客观,但依然没有摆脱少许偏见。通过横向对比发现,社会普通大众对于女性形象的认识与国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解读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相似文献   

8.
《女论语》是由中唐时期的才女宋若莘、宋若昭姐妹编撰的,它以女性的视角,对儒家"礼"的重要思想进行了阐述,明末时期的儒者王项将其选入《女四书》。《女论语》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着极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学的早期研究应本着历史真实的态度,中国近代重要女性期刊《妇女杂志》因此进入研究视阈。小说《黄鹂语》的文本细读向人们揭示了女性叙事仍然被男权思想所遮蔽,从文本主题、文本结构、人物塑造等各方面都被陈规旧律所束缚。而女性文学也在文学的缓慢进程中艰难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杜若松 《新闻爱好者》2011,(14):137-138
女性文学的早期研究应本着历史真实的态度,中国近代重要女性期刊《妇女杂志》因此进入研究视阈。小说《黄鹂语》的文本细读向人们揭示了女性叙事仍然被男权思想所遮蔽,从文本主题、文本结构、人物塑造等各方面都被陈规旧律所束缚。而女性文学也在文学的缓慢进程中艰难发展。  相似文献   

11.
章宏法  胡波 《新闻实践》2006,(12):27-28
今年3月,由《新女报》社发起承办,以“创新·超越”为主题的“中国女性报媒联谊会第一次会议”在重庆举行,这是国内首次以“女性报媒”为参会主体举办的全国性会议。《中国妇女报》、《新女报》、《今日女报》、《现代女报》、《都市女报》、《时尚女报》、《当代女报》共7家女性报媒  相似文献   

12.
新吕 《新闻导刊》2006,(2):I0003-I0003
由新女报社发起承办,以“创新,超越”为主题的“中国女性报媒联谊会第一次会议”3月21日在重庆举行。这是国内首次以“女性报道”为参会主体举办的全国性会议。《中国妇女报》、《新女报》、《今日女报》、《现代女报》等7家女性报媒的掌门人相聚一堂,共话女性报媒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勇  徐博 《新闻界》2005,(3):119-120
本研究选取《中国新闻周刊》、《看电影》、《瑞丽服饰美容》三种流行杂志,分别作为时事类杂志、娱乐类杂志和时尚类杂志的代表,对它们中的女性报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毕琳 《东南传播》2016,(8):141-143
社会新闻中呈现的女性形象较为丰富,因此能较为充分地反映社会问题。本文以《申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和文本分析,总结出《申报》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研究《申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媒介呈现的女性形象,并进一步探究媒介塑造出此种女性形象的深层原因和影响,从而论证大众传媒在两性平衡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敏芝 《大观周刊》2012,(37):19-20
张爱玲在文学写作方面的造诣众人皆知,曾一度在国内掀起一股“张热”。然而,张娴熟的外语能力在翻译领域的造诣相比之下却略显落寞,对其翻译领域的研究少有人问津。本文立足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从凸显女性主体性意识、打破两元对立模式和创新翻译策略等三个方面对张爱玲《海上花》英译本进行讨论,以期获得对张爱玲翻译方面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唐小霞 《新闻世界》2014,(11):100-101
1898年于上海创立的《女学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女性刊物,它在维新派男性精英的支持和协助下,由女性创办并以其为宣传对象的历史产物。它的出现给中国妇女办报带来了一次高潮,而相继创办的《女报》也是在其影响下的产物。结合两报办报的历史背景,它们同时又是在近代中国男性办报的影响和社会政治活动的需要下萌发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情况,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国风》160篇作品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质朴自然,流露出上古女性真实的心声.本文立足于女性视角,以《诗经》中的《国风》文本为依托,遵循"思春—相遇—相思—相会—出嫁—新婚—丈夫远役—被丈夫抛弃"的情感历程,对《国风》中上古女性恋爱婚姻相关诗篇进行解读,还原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发掘她们闪耀的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18.
郑雅心 《今传媒》2020,28(5):114-115
电影《相爱相亲》是中国台湾女导演张艾嘉的作品,它以平和细腻的电影语言和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叙事。电影围绕给外公迁坟这一事件,展现出老、中、青三代女人在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困境和成长。本文重点分析电影中男权主义对女性无声的压迫,在此困境中几位女性的行为表现和心路历程。经过一系列的情感碰撞与交流,她们在艰难抉择中让彼此都与世界达成共识,重获新生,进一步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王娟 《大观周刊》2011,(37):20-20,25
本文在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下,选取夏洛蒂·勃朗特极具女性主义的作;品《简·爱磅,对比分析女性译者和男性译者在《简·爱》中译本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语言特色,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翻译过程中女性主义译者主体性的凸显。发掘译者的女性意识对译本的影响,以此丰富当前的翻译研究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为视点,从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女性社会生活方式变迁以及女性解放诉求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申报》广告中女性形象体现了市民社会的商业化特征,是市民阶层生活方式变迁的集中反映,同时也表达了女性争取独立人格和平等地位的强烈诉求。《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那个时代社会变革的记录和缩影,承载着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