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均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词汇空缺的现象。在英汉翻译中,应从词义搭配、词义的褒贬和词义的轻与重等方面正确地选择词义。  相似文献   

2.
说“乌”     
<正> 在当今口语中,“乌”的含义比较复杂,有明显的贬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乌烟瘴气”;又有无意识的褒义,如“乌发”、“乌黑”、“何首乌”、“乌发宝”。因此,探索“乌”之褒贬二义的由来,分析“乌”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对于我们了解汉语词义变化的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中,一些词除了具有理性义之外,还带有一定的褒贬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词义也在变化,词义所附带的褒贬色彩自然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新时期,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导致一些词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文章把词义的褒贬色彩变化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语言的褒贬色彩变化,一是言语的褒贬色彩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讨论在翻译过程中,掌握词语理解的几大要领,即辨词义、讲分寸、论褒贬、分词类等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并探讨词语翻译时词义引伸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词义依赖语境,语境制约着词义.在英译汉时,利用语境确定所指,使原文中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一性;依据原文特定语境的表达需要创造译文特殊的表达形式;通过语境确定词义的褒贬内涵;利用语境消除含糊,使词义具体化;借助语境的补衬作用,正确获得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6.
词义褒贬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是音义定型的最小造句单位。词义是词的内容,是由词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语言社会成员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其关系的概括反映。词义是由多种因素合成的体系,这就是词义结构。词汇中部分词义是有褒有贬的。通常认为,褒贬是词义结构中居附属地位的表情色彩(感情色彩、情态色彩)之一。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英汉词义各自的特性,论述了英语词义广而模精,汉语词义较特定的特点;阐述了英汉词语意义的某些“不等式”,最后列举了英汉词汇的褒贬取向不同。  相似文献   

8.
词义确定是英汉翻译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一词多义、一词多性、词的连用搭配、词义的褒贬、词义的引申及习语这六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尔雅》解释普通语词部分有二义同条现象,文章搜集《尔雅》二义同条30例。按照同一释条中,释词所取两个义项词性的异同,将二义同条归纳为同类同条和异类同条两大类。最后文章分析了二义同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尔雅》总计37个二义同条。以“一个意义”为聚合标准的同义词观判断,训词的词义来源丰富,分别训释对应的被训词,构成多种同义相训的关系,具有同义多组性。以科学方法对二义同条进行分析,才可达诂,准确类聚同义词。二义同条同义多组性主要是由词的多义性及编排体例造成的。它是《尔雅》同义词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中的失误往往是由于词义的选择错误所致.在英译汉时,词义的准确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处的语境.语境使词义的褒贬含义和词的搭配关系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更加明确,从而为译者确定词义提供了依据.因此说离开语境,翻译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英译汉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词义的选择、引申、褒贬,增词法及词类转译法。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中的失误往往是由于词义的选择错误所致.在英译汉时,词义的准确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处的语境.语境使词义的褒贬含义和词的搭配关系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更加明确.从而为译者确定词义提供了依据.因此说离开语境,翻译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对统词现象是指词义拥有矛盾对立或色彩迥异的现象;对统词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和范畴,对统词现象是指在共时平面上一个载体(词)里共存矛盾对立的两个义位或义素,诸如正反义、褒贬义、取予义等,共存于一身的现象。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客观基础、认识基础和心理基础;探析对统词现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成语褒贬色彩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的褒贬色彩是成语语义的重要构成成分。在长期使用和发展过程中,部分成语的褒贬色彩发生了转换。我们可以透过它观察到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以及历史发展中汉民族文化心态的变革,认识到社会文化对词义发展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作为单纯的颜色词来使用的,后来逐渐发展为特指、象征意义,有褒义、中性、贬义,分别源于皇权文化、方言、术语、外来语和外来文化等,词义的发展变化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由高贵到低俗,命运大起大落,词义褒贬几经沉浮。  相似文献   

17.
何静 《考试周刊》2010,(2):39-40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在不断变化,语言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其中变化最快的当属词汇意义的变化。词汇意义的变化主要有词义范围的变化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变化的原因也有多种。本文介绍了语义变化的类型及其原因,浅析了“土”的褒贬感情色彩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陈诗娜 《海外英语》2013,(9X):139-140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1年创作,1922年发表的经典作品,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本杰明·巴顿不同于常人的一生,并通过他的经历向读者描绘"爵士时代"中美国的灯红酒绿。该文基于英汉翻译之词义的褒贬这一主题,对《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一书的翻译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在具体语境下,词义褒贬色彩的正确选择对英汉翻译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词汇作为一种体系,属于历史范畴。每个词所具有的属性,都隶属于一定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一些词的词义扩大或缩小了,一些词的词义转移了,一些词的色彩意义发生了变动,还有一些死去的词又复苏了,这就是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就象晴雨表,总是记录着变革时代脉膊的跳动,反映出社会情貌、风尚的变异。本文试图从一些原有的词在新时期所派生出的新的引申义、新的褒贬义、新的比喻义以及词义的复苏四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词义所带的感情色彩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肯定或否定态度,表示赞许或憎恶等意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褒义和贬义了。在翻译中,为了准确表达原文内容,使之辞气相符,与原文等值,其中我们应始终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区分褒贬含义。本文试图就英译汉中的褒贬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一、原文的褒贬含义在译文中的准确表达例一、This Arctic scenery has abeauty which is the exact anti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