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是建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内容包括确立创新教育观、优化体育课程结构、构建多维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体育课堂教学与校园体育活动的互动机制、建立符合创新教育思想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体育教学管理模式;其主要措施包括修订体育教学计划、柔化培养方向、建立高校体育课程创新体系、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培养创新型体育师资队伍等。  相似文献   

2.
从改革高师教育类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入手,提出了构建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的设想,即渗透性课程、根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成长性课程“四大领域”;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学理论、教育技术、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六组模块”;主修、辅修、讲座活动“三类课程”相结合的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引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组织与课堂教学模式。“以课题组织课程,以问题组织课堂”是实现传统的数学教育专业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整合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此项改革使零散的课程得到整合,课堂更富生机,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现了为基础教育培养适用数学师资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创新,教育改革与发展也要以创新为主题。教育创新的涵盖面广、意蕴丰富,包括教育在思想、体制、内容、方法等多方面的创新,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高素质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就高师教育而言,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必须在教学管理机制、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惟有创新,高师教育才能应对挑战,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高师数学教育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课程体系与内容陈旧,缺少现代教育气息,不能与基础教育改革衔接,缺乏教育性品质。树立“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内容创新、素养本位”的课程改革理念,强化高师数学教育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意识;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基础平台课程 模块化课程”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模式;借鉴先进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养本位”的高师数学教学策略成为高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是一个上下互动的长期过程,其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师教育要在这场大变革中得到生存和发展,教学管理就必须从创新机制的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形成四个方面建构一个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体系中存在“培养院校”与“培训院校”两轨,教育学院属于培训院校。在教育理论界“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逐渐地意识到,职前培养与入职辅导、在职培训的分离是影响高师教育培养质量和效益的障碍之一,克服这一障碍,积极探索“一体化”的改革,依据终身教育思想、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的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从高师学生创新教育途径的角度,阐述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的指导、现代化教育手段等渠道进行创新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其次,从高师学生创新教育课程模式的角度论述和归纳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创新教育学科渗透的模式”、“以开设专门的创新教育训练课为主的模式”等几种暂时性课程体系,进而论述了学科渗透模式、内容结合模式、目标复合模式、目标主导模式、环境辐射模式等高师学生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9.
“反思”与“实践”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培养反思性实践教育者”为目标;以“反思”“实践”为理念,提出构建基于幼儿园实践的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选修、既定教育实践、反思共五大类课程。并指出保障条件为:树立以“反思”与“实践”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建设有话语权的示范性实践基地、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师小教专业是近年师范教育结构改革而出现的一个新兴专业,其专业课《儿童教育学》的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该课程价值的体现与功能的发挥。本探讨了构建《儿童教育学》课程目标体系;精选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基本理论性、创新性、操作性、师范性;采取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教育情境体验相结合、单一口授与多种教学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策略;改革课程评价,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课程评价模式等一系列整体教学改革,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理念是“现代”教育理念 ,蕴含着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等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 ,在本质上与创新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校园文化理念引入构建高师院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于 ,校园文化的发展历来就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支持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师院校具有比较优势 ,高师校园文化的发展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以校园文化理念构建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其核心课题就是改造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2.
构建未来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学习观、人才观 ,这也对师范院校面向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 ,势在必行———在教学内容方面 ,要更多地向信息技术倾斜 ,但又不能偏废 ;在教育目标上 ,主要是教育观念和相关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要利用网络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探讨式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 ,使未来的教师构建较全面的教育技术知识框架和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教学实践智慧缺失主要表现为不熟悉新课标、新教材、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教学机智缺失和教学评价语言乏力等。其外在原因主要在于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单一和教学实习指导形式化;内因则是师范生自身教学反思意识薄弱。可以通过优化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结构、改善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模式、强化师范生的校本培训及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反思意识和习惯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中学地理课程与环境教育课程内容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中学地理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相关性比较和夯析,发现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主要存在下列问题:“各科渗透式”的环境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当前的中学老师难以胜任环境教育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环境教育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采用“独立设课式”的环境教学模式,让中学地理教师兼任环境教育工作解决方案,以促进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制度是我党加强领导和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根据前苏联红军设置"政治指导员"的做法,和我军"把支部建在连上"等重要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需要建立起来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当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积极研究辅导员制度沿革和发展趋势与优化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创新和突破有: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和综合;实用化、现代化的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强调创造性地教和创造性地学;科学性、发展性的课程评价高师生培养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培养目标;调整高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明确要求“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每个专业建设好课程思政势在必行。专业课教师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行和道德发展的最大因素。工程管理教育与课程思政改革在育人目标、价值引领、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内在契合的一致性,有利于教学双方的政治素养提升和道德人格养成。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创新需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设定专业思政目标、搭建课程思政平台、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思政素养、提升思政教学管理。课程思政的终极追求,是勉励每名学生拒绝做“才胜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并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燃灯者”。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涉及教育观念、体制、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呼唤。高等学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Coronavirus outbreak mediated pandemic impacted most of the sectors globally. This includes the academic world that consists of millions of enrolled learners and active teachers who previously had regular classes in their institutions, and due to the pandemic, got stuck at the home. To continue the education process, the online class was introduced in most of the countries, including India. In this mode,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ppen through electronic devices which are relatively new to the entire teaching-learning community.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how online classes had fared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India. Besides, it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users’ experience and the unique set of challenges that this mode of education brings.Four separate questionnaires were created for school students, school teachers, college students, and college professors. The questions inquired about various aspects of online classes such as setting up online education at home, knowledge transfer, comfort, evaluation, and future aspects.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circulated electronically as google forms. The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from the teachers (school teachers and college professors considering all courses) and learners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considering all courses) of variou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The data was compiled and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wo ways, firstly,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versus the learning group and secondly, school versus college groups on online versus regular classes. Though online training/distance education is practiced for a long time, the research on the mentioned aspects was limited.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which reflects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new-normal online education from home in the compiled voice of teachers and learners group in India. The study addresses the participant’s compliments and grievances of online education compared to regular classes. This further enlightens how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ies to make them use more efficiently. Besides, this study gives a proper framework to modify or create educational policies, laws, and schemes to obtain equal access to resources for all.  相似文献   

20.
逻辑学知识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逻辑修养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逻辑素养的形成主要依赖专业教育,而目前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并没有普遍开设逻辑课程,直接影响着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逻辑素养的养成。因此,应该逐步在教师教育专业开设教育逻辑,以适应学生将来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师教育专业开设教育逻辑过程中,必须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形式、构建“教育逻辑学”理论体系、应用中小学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构建突现个性的教材体系等措施。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