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利用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体系建设的途径: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强数据库建设、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等;并就创新高校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思路提出了设立"馆藏数字资源期刊部"、提高馆员信息服务能力、整合数字信息资源、提高读者馆藏数字资源利用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呈现出服务模式数字化、信息资源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等特点。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信息中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克服效益观念淡薄、数字资源建设速度缓慢、专业人才短缺的不足,牢固树立读者观念;丰富馆藏,实现资源共享;注重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读者的管理和培训.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教学和科研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呈现出服务模式数字化、信息资源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等特点。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信息中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克服效益观念淡薄、数字资源建设速度缓慢、专业人才短缺的不足,牢固树立读者观念;丰富馆藏,实现资源共享;注重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读者的管理和培训,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教学和科研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借用web3.0的技术理念,设计了一个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聚合平台。旨在通过使用web3.0的主流技术,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聚合,使得可以实现各成员馆资源的共建共享,读者的一站式访问、个性化信息服务、智能推送以及协作咨询服务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逐渐进入传统馆藏和数字馆藏并存的复合图书馆阶段。相对于传统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在馆藏构成,馆藏资源获得方式、馆藏模式、馆藏质量评估等方面都体现出新的变化。复合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要提高电子文献的收藏比例,加快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进程,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及有关技术问题的研究,促进馆藏资源建设整体发展,保证数字文献安全。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新型图书馆,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优势的信息服务系统,能智能地存取网络上以数字化格式存在的信息,是世界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首要条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对现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收集。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馆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跨越的今天,数字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升本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资源建设是当前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需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要求也较高;而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对其进行搜索、重组、标引与管理,则是对馆藏数字资源的有力补充.因此,"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与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兼顾"应该是目前新升本院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西部小型高校应根据本地区、本校、本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馆藏特点,按照节能、优化、高效、实用的原则建设数字图书馆。楚雄师范学院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模式是服务主导型,它以图书馆本身的数字化特种馆藏、商用的网上联机数据库或电子出版物、因特网上有用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主要数字化资源,由一个统一的信息访问平台和一个为读者服务的网上参考咨询台为两翼,实现对读者的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0.
学术数字馆藏的使用、用户群及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构成了图书馆学术数字资源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都具有明显的长尾效应,利用图书馆学术数字资源的这一特征,为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应对建议,如开发数字资源利用中的冷门资源,注重信息检索教育,优化检索平台,丰富馆藏资源和检索渠道,吸引潜在用户等,以减少资源浪费和服务盲目性,使图书馆馆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对于信息资源的整理、管理以及为读者提供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和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区别在于网络化的结构以及先进的检索方式所带来的主动性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内涵是内容的数字化、形式的网络化和检索的智能化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该包含数字文献资源库的建立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建立。在数字文献资源库的建立中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版权问题和文献信息数字化的技术问题。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中主要包括网络的建立及如何提供方便的检索和其他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 ,我们首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明确数字图书馆的规模、服务范围等 ,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和整合资源 ,形成基本馆藏 ,提供好的检索和使用方法 ,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存量急剧增加,类型日益多样化。以每个图书馆自身有限的信息资源、技术力量和服务能力,无法满足飞速增长的信息需求,因此整合特色馆藏文献资源,构建统一数字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知、  相似文献   

13.
统计表明高校图书馆纸媒资源利用率近年来持续下降。积极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和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提供优质数字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的两大抓手。文章从新生入馆教育、阅读推广定位、采购有效资源以及拓展数字服务渠道等方面探讨了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图书的采购,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对馆藏质量、馆藏结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保障之一。图书采购工作,就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的需求及经费状况,通过选择、采集建立馆藏,并且连续不断地补充新出版物的过程。近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普及,使得海南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及供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是为教学、教育、科研及地方文化经济建设解决知识信息查询与获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起着帮助各知识层次读者找到文献资料或找到适用信息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读者提问,凭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包括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人员的技术、智力资源等,与读者双方互动交流而直接提供给读者所需知识信息等成为服务的主要内容。面对新的情报信息供需环境,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需要在队伍建设、搭建平台、网站建设等方面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图书馆的发展也步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资源成为了图书馆非常重要的馆藏,且其利用率较高,大大改善了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状况.面对众多的数字资源,读者希望能够通过统一的界面,方便快捷地检索到图书馆所有分布式资源.如何整合现有数字资源,并与不断增长的数字资源无缝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影响了图书馆的利用率。作为以纸质阅读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需要根据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要求的变化,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在馆藏资源结构、场所空间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在数字阅读的大环境下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对比并分析其特点.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不仅需要在观念、体制、内容、方式上创新也应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馆藏数字化、深化信息服务工作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数字化时代的特征入手,分析了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通过增强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现刊资源,发挥其使用价值功能;挖掘过刊资源价值,提升馆藏资源再利用;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资源的实效效应;利用网络资源,提高馆藏利用率等改进策略,以此拓展服务管理目标,提高读者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精确、细致、完备、契合需要的深层次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20.
虚拟馆藏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馆藏是一切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的基础 ,对于图书馆而言 ,对读者最具吸引力的永远是其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 ,若仅靠有限的经费购买文献来增加馆藏 ,已远远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随着科技、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联网已逐渐增多及普及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 ,提出了“虚拟馆藏”的概念 ,通过In ternet使用其它馆的文献资源 ,以此作为补充馆藏的一种文献信息收集方式 ,形成自己的馆藏 ,成为馆藏的延伸及补充 ,与实体馆藏形成互补共存。本文就如何利用Internet网建设虚拟馆藏 ,提出了一些具体思路及做法 ,使馆藏资源贫乏的中小型图书馆突破了馆藏的限制 ,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无限扩大 ,作了一些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