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语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修辞格,引起了认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近年来,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在反语的理解上。调查发现,心理学研究文献中的反差效应与同化效应能够预测反语主要语用功能的语用效力,这种反差与同化效应产生于说话人的话语内容与听话人对现实语境理解的对比中。  相似文献   

2.
反讽言语可以用来表达批评、否定等负面含义,表达期望、惊讶、赞美等情绪,还可以产生幽默效果。研究证明,一种叫做认知偏差作用模式的认知机制产生的对立效应能够对反讽话语主要语用功能(指责,幽默,惊讶,期望,赞美)的语用效力产生预测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认知模式下的对立效应与反讽言语其他语用功能---面子维护功能的表现力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丁芳芳 《科教文汇》2008,(5):169-169
本文旨在研究反语的理解问题。文章首先论证了传统反语理论的弊端与不足,继而探讨了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反语回应理论,认为该理论更好地揭示了反语的回应性本质,比传统反语理论更具解释力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反语的理解问题。文章首先论证了传统反语理论的弊端与不足,继而探讨了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反语回应理论,认为该理论更好地揭示了反语的回应性本质,比传统反语理论更具解释力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曾杨婷 《大众科技》2014,(6):295-296,307
隐喻的出现,主要针对的是对语言内部结构组成进行学习探索。现如今,隐喻研究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自身,人们开始站在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本质。1980年外国语言学家提出一全新的观念,认为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从语用学角度来解读隐喻将能更好地促进交流,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用作用。文章将从隐喻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分析隐喻所具有的会话含义的一般特征,对隐喻的语用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谢荷锋  刘超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49-1556
 企业各类正式的奖励制度能否有效地促进知识分享活动,目前存在较多的理论与实证方面的争议。文章从内、外激励机制相互“拥挤”的角度,提出了知识分享情景下,理解企业正式奖励制度激励效应的理论框架,并提供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内部激励是知识分享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基于企业奖励制度的外部激励的总体效应,取决于其正向的主效应和对内部激励负向的拥挤效应。相关结论对于理解相关理论争议,和指导企业内部知识分享激励制度的建设,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雪梅 《金秋科苑》2008,(4):242-242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语用失误的概念、类型和重要表现,并讨论了教学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及大学英语教学中针对语用失误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语用失误的概念、类型和重要表现,并讨论了教学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及大学英语教学中针对语用失误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终极控制、公司治理与地方国有公司过度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星  连军 《科研管理》2011,32(8):105-112
以2005~2008年中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滥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视角出发,研究地方政府作为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时,其持有的现金流权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所内涵的公司治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只有当地方政府持有的现金流权较大时,现金流权的"激励效应"才会显现,能够抑制公司滥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的行为;当持有的现金流权较小时,不足以发挥激励作用。(2)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表现出"堑壕效应",但是当地方政府持有的现金流权较大时,以过度投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成本加大,这种"堑壕效应"会有所收敛。本研究有助于理解转轨经济时期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丰富了关于政府控制下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实证文献。  相似文献   

10.
运用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析研究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从专利申请总量的角度,以2005—2014年的30个省市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3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的规模效应是推动总效应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为抑制总效应增长的主要因素,强度效应与总效应虽然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批评话语分析(CDA),坚持以语言学为主体,利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把语言看做是社会符号的观点,集中分析语篇中语言是如何反映权力关系。分析语篇是如何被人为地用来产生和维持社会不平等关系,揭示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它属于Halliday等语言学家倡导的工具语言学的范畴,即为了理解别的东西(如社会制度)而进行的语言研究。Halliday概括了三大语言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而其中的人际功能指语言用于建立、维护和确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功能,主要通过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实现。对于新闻、广告、法律、医学、公司会议,课堂教学以及机构话语等会话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已经很多,都已经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但是将批评性话语分析与功能语法语气(Mood)结合的研究却是寥寥无几,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手段,对于会话中祈使句的批评性分析所潜在的语用权力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短时记忆能力是口译成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认知心理学对短时记忆效应在口译中的心理认知机制作为出发点,分析了短时记忆在口译认知资源分配、口译信息加工、口译认知与语用、释意理论及图式四个方面的效应。研究提出了在口译训练中加强短时记忆的四个方法,并提出在口译实践操作中也不可忽视注意、理解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茂宁 《内江科技》2009,30(5):19-19
自我与记忆有着密切的联系。自我参照效应是研究记忆、自我与文化的纽带,通过对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时记忆的理解及文化差异对自我概念、我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溢出的乘数效应与加速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杨武  王玲 《科学学研究》2005,23(3):425-427
技术创新中的溢出效应,是技术创新外部性的典型特征。本文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溢出的乘数效应与加速效应,这种溢出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归于创新的示范与模仿效应和竞争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乘数效应与加速效应的技术创新源以及产生的正、负经济效应,得出知识创新产权制度安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随处可见反语这种不和谐的语言现象,它具有特殊的交际效果。近几十年来反语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语言学界的理论层出不穷。本文作者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出发,将反语进行分类,并使用关联原则解释反语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识别制约西部地区环境改善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强的改进方案、提升西部大开发的整体品质,本文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角度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显示,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是西部大开发对工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途径,其中结构效应的变化主要由国内市场对西部地区工业品需求扩大引起,并不存在污染天堂影响;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这与当地政府在推动低碳技术发展中主导作用尚未真正发挥有一定关系,相反,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却对工业能耗降低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推理关系,它不仅涉及到语言结构还与语境因素有关,并对话语理解中的语用推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证明语用预设对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晓略 《科教文汇》2008,(20):251-251
一、引言 关联理论从认知过程的角度研究语言交际,提出了语用理解是在语言意义与相关语境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推理的观点,符合人类人知的特点。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它是一项必须经过语言表层推知信息产生者深层意图的认知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9.
批评话语分析(CDA),坚持以语言学为主体,利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把语言看做是社会符号的观点,集中分析语篇中语言是如何反映权力关系。分析语篇是如何被人为地用来产生和维持社会不平等关系,揭示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它属于Halliday等语言学家倡导的工具语言学的范畴,即为了理解别的东西(如社会制度)而进行的语言研究。Halliday概括了三大语言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而其中的人际功能指语言用于建立、维护和确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功能,主要通过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实现。对于新闻、广告、法律、医学、公司会议,课堂教学以及机构话语等会话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已经很多,都已经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但是将批评性话语分析与功能语法语气(Mood)结合的研究却是寥寥无几,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手段,对于会话中祈使句的批评性分析所潜在的语用权力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李崇梅  傅崇辉 《资源科学》2016,38(6):1169-1178
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理论框架下,定量分析人口规模与废污水排放量关系的动态稳定性,对于理解中国的水环境变化趋势具有理论参考价值。本文利用中国官方统计数据和省级面板回归模型,通过构建时间交互项和斜率虚拟交互项,分离出人口规模与废污水排放量动态关系的固定效应和进度效应。研究发现,2003-2012年间,人口规模对废污水排放量具有显著性的正向固定效应,人口规模依然是水环境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负向进度效应表明人口规模对废污水排放量的影响有下降趋势,人口数量因素的环境效应正在被人口结构因素所取代;动态分析表明进度效应有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中国正进入人口规模与水环境动态稳定的窗口期。人口规模对废污水排放量的进度效应有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政策应该考虑人口规模与废污水排放量关系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