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从政治文化角度论述当代官场小说,探讨政治文化对当代官场小说的影响,对清末官场小说和当代官场小说进行对比,认为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影响较大,许多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传统政治文化的演绎和诠释,然后对当代官场小说从官本位、官员道德自律与民众清官期盼、权术文化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政治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2.
反腐小说与官场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人们往往把题材涉及到官场腐败的小说通称为“反腐小说” ,这是一个模糊而过于泛化的概念。本文以近几年几部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小说为例 ,对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进行了区分和定位并指出 :反腐小说的侧重点 ,是其主题的尖锐性 ;而侧重人性刻画的 ,属于官场小说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大后,党中央对反腐对整顿官场作风的力度前所未有,取得了明显成效,由此,政治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要进一步巩固反腐成果、净化政治文化,巩固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定,中国还须以苏为鉴、以史为鉴,高度重视政治文化的影响力、重扬政治信仰的力量、着力营创现代文明的官场文化、培育积极的理性的参与型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4.
官场小说是以官场生活为表现内容或题材的小说。这类小说自古就有,现当代更是层出不穷。官场小说长盛不衰与中国社会官本位体制的影响有关。人们通过阅读官场小说来了解政治社会。此外,情节的丰富多彩也是官场小说吸引人的因素之一。官场小说可从三方面解读,一是权术,二是官场“游戏”规则,三是政治大智慧。  相似文献   

5.
“官场小说”大热。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官场小说品种达到123种,远超2008年的118种。对此现象,近日《大公报》(香港)刊文指出,官场小说之热,很大程度上热的不是文学,其文化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文学意义。热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相对满足了人们窥探的欲望。不透明的官场,给了作家们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而这种不透明对官员实为双刃剑:增加了官员身上的神秘感——传统政治文化认为,官员只有具备神秘感,才可能产生威严;其次,它也对官员无形中造成了损害。某些官场小说的人物、情节已和现实严重脱离。  相似文献   

6.
现实题材反腐影视剧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后,其主流叙事模式表现为清官反腐。最终说明的是惩治腐败要靠公正廉洁的党和国家干部。这些党和国家的干部具有我国古代传统清官公正廉洁的典型品格.因而该类影视剧蕴含着浓厚的清官文化精神。这种有着古老传统的清官文化精神在当代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它是我国现行政治法律生活的真实演绎,是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内圣情结”的合理演绎,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老百姓“清官梦”的集体无意识延伸。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政治课》是刘醒龙在原有作品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成果,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官场圆型人物,以讽喻笔法深刻展现了当代官场的政治病态,作品用理想来烛照社会现实的坚守姿态,构成对当代传统官场叙事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描写和揭露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传统主题之一。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小说名著中,对封建官场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欲清不能等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比其他古代小说作品更加全面深刻和细腻具体的描写与批判。尤其是《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把对封建官场政治黑暗腐败的描写与揭批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西部小说中的"西部",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中国当代西部小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到新时期,西部题材的小说才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当代西部小说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从文学文本中发现和开掘西部文化精神,关注的重点就在新时期以来的西部小说。一是研究生命意志、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二是按地域文化的分布特点研究西部小说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及其审美表现;三是探讨西部小说创作的一些宏观问题,如作家身份与西部小说创作、西部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11.
有字记载以来便产生了公。我国古代公实践及公理论的历史可以分为形成、完善、发展三个阶段,并自始至终贯穿着公风不断向简约、实用方向改革,对公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为官之道 ,具体从淡化“官念”、少说“官话”、遵守“官德”、干出“官绩”4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一个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好官。  相似文献   

13.
官员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两体现出一致性和互补性,市场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官员道德的强有力支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现代化进程加快,客观上对官员道德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官员道德体系应以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确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民主,平等,公正等八大观念。  相似文献   

14.
东晋时期的尚书郎多出身于高门和中低等士族,以品级较低的清流官起家,以后在清流官体系里迁转,所任最高官职一般超过寒门庶族任职的极限"五品"。因此,东晋尚书郎与西晋相比,只是官资略减而已,仍是高门和中低等士族乐意接受的官职。究其性质,无疑属于清流官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清代公文制度的内容,涉及文体运用、写作态度、抬头、避讳、缮写、用印、装订等撰写制度,进本时间、驿递规定、时限要求、递交方式、电信应用等传递制度,题本票签,限期办文、发抄遵行等收办制度,六科封驳、稽察注销、收贮存档等封置制度,以及涉及公文处理全过程的保密制度等。清代公文制度是在明代公文处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保持了明代公文处理的基本精神,但它较明代更为繁琐和严格。清代公文制度体现了封建社会公文制度的最后辉煌。  相似文献   

16.
行政问责制度作为建构责任政府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其发展模式和制度设计成为近一段时间来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社会发展、危机管理和法制化建设的需要直接促进了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和变革。对我国现行行政问责制度的解构分析,可以发现现行行政问责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直接导致了行政问责的效果存在局限性。行政问责制度应当建构由原则性制度和特殊性制度共同组成的制度体系,满足完整行政问责程序机制的制度化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管理领域,从政道德的言论越来越少,从政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使人们感到了从政道德的危机。强化行政官员的从政道德建设,使行政官员在无论有无外部监督的情况下都恪守自己的从政理念,则是行政官员从政道德建设的理想目标。有鉴于此,该文将对中国行政官员从政道德的伦理问题作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代官德教育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紧密相联,它的发展轨迹和脉络与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考察官德教育的发展轨迹,可以在前进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犯更多的错误.本文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领导干部道德(官德)的教育为内容,论述了中国当代官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现象古已有之,引人深思的是,近几年这种现象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与自古以来把"学而优则仕"异化为读书做官,以及现在社会流行的"官本位"有关,其实,"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正本清源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值得我们今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宋朝吏治腐败十分严重,几达触目惊心的地步.造成胥吏腐败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是胥吏自身素质不高导致,也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多元化冲击以及法律不健全、官僚体制弊端有关.胥吏腐败危害极大,不仅破坏经济发展,扰乱社会秩序,而且加剧了宋朝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对此,本文试图在以前学者论述的基础上,从体制、法律、文化等角度对宋朝治吏之弊作初浅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