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自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以来,这种以古堡、废墟等为背景揭露黑暗、恐怖、神秘社会的文学创作模式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哥特传统,对近代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起源,概括了哥特小说的特征与发展历程,剖析了哥特小说的"黑色浪漫主义"美学色彩。  相似文献   

2.
吴静 《海外英语》2013,(21):232-233
哥特传统广泛地存在于英美文学中。该文首先探讨了英美文学中哥特小说的起源,进而分析其在美国文学中发展壮大的原因,而后梳理出美国文学中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最后指出,哥特小说致力于揭露人类如何去面对善恶以及深刻的道德探索。  相似文献   

3.
美国南方哥特小说的现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特小说的风格及影响和它的缺陷一样突出,人们在批评它离奇的故事、散漫的情节、粗造的结构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根深(在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哈姆雷特》中已见其端倪)、叶茂(深深影响了英美德等不同国度的众多名家)、枝繁(在其内部衍生出女性哥特、城市哥特、南方哥特、后殖民哥特等许多哥特亚体裁,同时繁殖了侦探小说、科幻小说、惊险小说等大众小说体裁)、常绿(哥特小说从其发端之日起两个多世纪以来从未退出过雅俗两块文学领地),这些特征使哥特小说在西方文学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而美国哥特小说又是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4.
在英美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过很多具有影响力的小说流派,而其中影响力最为持久的,当属哥特小说。哥特小说来自于古老的英美文学,最早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而其真正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并且产生巨大的影响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这段时期。本文就主要对哥特小说的产生与发展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国内哥特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尼塞·享尼塞在其专著《哥特式小说》中指出:“哥特式”这个术语有三种主要含义:野蛮,如象中世纪的哥特部落;中世纪,和与之相联的城堡、带甲武士和骑士精神;超自然,和随之而来的恐怖、未知与神秘。[1]在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英国、美国文坛,哥特小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从1764年第一部哥特小说发表至1820年的60来年间,英国大约出版了5000部哥特小说。而且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英美主流文学也因吸收了哥特式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变得丰富起来了,从而出现了“心理哥特小说”、“科幻哥特作品”、“美国南方哥特流派”、“女性哥特”等现代哥特…  相似文献   

6.
张圆 《考试周刊》2009,(2):39-41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英国哥特小说最早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作为一个流派真正产生影响并形成高潮是在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哥特小说对英国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简要阐释了哥特小说形成于英国的原因和背景,论述了其历经19世纪和20世纪的发展在现当代的再度繁荣。  相似文献   

7.
被视为新一代幻想文学代表的英国作家尼尔·盖曼(Neil Caiman),在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坟场之书》中,一方面传承了英美哥特文学中的“黑色”元素,另一方面对哥特文学传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与颠覆,创造性地运用陌生化效果、幽默元素、“过山车”游戏等策略改变了哥特小说中原有的恐怖趣味和模式化叙事,从而以惊人的想象力打造出一个儿童式的“哥特世界”,彰显出儿童文学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哥特小说作为小说创作流派.曾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风靡全欧.并进而形成了一种创作传统.成为小说类型之一。近、现代的许多英美小说家都深受它的影响。鉴于我国哥特小说研究领域的相对滞后.以及目前本土恐怖小说创作的盲目跟风状态,有必要对我国英美哥特小说的接受史、研究史进行一次认真的梳理,以便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哥特,是英语单词"Goth"的音译,它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用于区别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通过查阅文献,哥特式文学在文学史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换言之哥特式风格始终存在于英美文学中。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必须抓住英美文学作品的哥特因素,才能够与文学作品的创作者进行精神交流,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文章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主要从哥特式背景、哥特式人物及哥特式艺术效果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雪琴 《时代教育》2014,(11):150-151
死亡是爱伦坡哥特经典主题之一,也是其小说《陷阱与钟摆》中最值得探讨与研究之处。本文旨在分析该小说的死亡主题,对死亡的恐惧,通过对作者经历的回顾分析并挖掘他青睐该主题的原因,对死亡的态度及死亡主题是哥特文学中独特艺术的另类哲学。由此深入探讨作者的"为艺术而艺术"唯美写作风格,以及坡式"来自心灵"的哥特恐惧成就的独特效果,从而对爱伦坡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大意义进行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英美哥特式小说的类型主要有超现实的纯恐怖小说、与现实主义的不同成分相结合而产生的宗教哥特小说和女性哥特小说,这三种类型产生不同的社会意义,使纯属娱乐和挑战人神经极限的哥特式成分被赋予了更深更广的社会价值,使其艺术审美价值和道德审美价值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了现代主义的辉煌后,英美小说界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文学枯竭"的声音,宣告小说形式已经用尽.然而,在此背景下,以福尔斯和巴塞尔姆为代表的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却在自己的作品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文学的再生之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和<白雪公主>等作品中,作家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戏仿和叙事方式本身的解构,对传统小说形式进行了革新,从而实现了小说艺术形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简·里斯的《藻海无边》不仅是对《简·爱》这一经典文本的重构,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女性哥特小说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作为哥特式小说的常驻元素,"疯癫"这一充满暴力性的情绪在《藻海无边》中成为了他者的标签。加勒比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巫术元素,不仅与哥特息息相关,也与边缘化的他者紧密相连。通过以安托瓦内特、克里斯托芬和"他"为例,本文将分析小说中极具哥特色彩的"疯癫"以及巫术元素,进而探讨小说中哥特元素与他者再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题材和体式上完成了哥特小说和罗曼司小说的融汇,用他的神来之笔,将英美文学的“黑色“传统调和成亮灰色罗曼司,使人们能够透过黑色寻求亮光,从而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自我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王红莉 《海外英语》2012,(22):222-223,229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常常以复仇、凶杀、变态、精神错乱为主要内容,给人以荒诞、恐怖、血腥、离奇的五官冲击,他的小说往往使人感到诡异,但是这种诡异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不禁使人感叹爱伦·坡这绝妙的构思。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使爱伦·坡的文学作品在这近一个世纪里特别受大家的追捧,他在文学界也逐渐享有很高的声誉。在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是哥特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而爱伦·坡所写的小说绝大多数就是这种小说,但是他的小说因为精妙的叙事结构,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怪诞的氛围营造,独特的坡式幽默等艺术特点又有别于其他的哥特式小说。爱伦·坡的文学作品用其绝妙诡异的艺术创作成就使哥特小说的流行模式更加完善,对英美其他文学家的作品产生深刻影响,也对英美文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章主要从叙事结构、心理刻画、渲染氛围、坡式幽默四个方面阐述爱伦·坡小说的艺术创作成就,领略爱伦·坡小说的独特的艺术风采,走进爱伦·坡式黑色幽默的恐怖世界。  相似文献   

16.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前期作品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它继承了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的传统,蕴含了大量女性哥特小说的元素,集中体现在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及其双重作用、女性与父权制度的矛盾关系和小说文本的矛盾性这三个方面。在女性哥特这一新的视角下考察这部小说,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乔治·艾略特女性意识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7.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享誉文坛的浪漫主义作家。他成功地借鉴了英国哥特小说创作传统并促进其在美国文学中的传播和接受。在爱伦·坡的作品中,暴力、凶杀、死亡、复活等哥特元素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恐怖、怪诞而又神秘的画卷。以《黑猫》《红死病的假面舞会》和《过早埋葬》为例,分析爱伦·坡小说的哥特元素,以便更有力地呈现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作为几乎同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哥特小说与浪漫主义诗歌虽然一"俗"一"雅",但二者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审美旨趣上多有重合,在布莱克、柯勒律治以及济慈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哥特小说的影子,而其地位上的殊异更多的来自于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以及浪漫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意运作;作为一种通俗的非现实主义小说,哥特小说的诸多技巧和情节也在维多利亚时期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得以重现,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以及狄更斯的《荒凉山庄》等小说中都可以清晰地发现哥特小说的痕迹。可以看出,哥特小说的出现拓宽了当时文人的创作思路和审美趣味,并不断把其身的影响渗透到各种文学形式中去。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有助于素质教育。小说恐怕是最具可读性最有吸引力的文学样式,它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优势,因而以鉴赏为主的小说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以下两个方面显得更为突出一、有利于优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小说教学更能体现“教学的教育性”(赫尔巴特语)、“文学的人学性”(高尔基语),因为“文学是人学”,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作品,它“最深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哥特小说作为一种伴着国家历史进程而产生的文学类型,应被视为一种美利坚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传统形式,甚至可以说哥特式文学的美国化特质决定了哥特式在美国已成为一种大的文学类型甚至元类型,因为它追溯了哥特中的暴力根源不是通过个人心理或宗教冲突,而是通过作为美利坚民族形成的初始框架中导向暴力的思考。由此,探究美国哥特小说中暴力导致的民族创伤显得异常重要。通过将哥特符码置于美国历史发展的场景中,这种场景也就成为美国被压抑的历史记忆的民族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