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向以来,散文的“写作部队”和“写作战果”是无比庞大和无比丰硕的。在此背景下,关于好散文标准的谈论只会被争论打断,因为每个作者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套水泼不进、针扎不入的标准,谁也别想说服谁,谁也不爱听谁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2.
<正>麦穗老师:这节课我们聊聊怎样才能写好状物作文。可乐:这个简单。状物,也就是对某一物品的描绘。喜欢的学习用品、可爱的布娃娃、神奇无比的变形金刚……都可以是写作的对象。唐韵:我觉得状物作文可以写静态的物品、植物,也可以写小狗、小鱼这些好玩的有生命的小动物。  相似文献   

3.
写作与自我     
正写作是表现自我的,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但是,写作过程中的自我并非自然状态下的自我,也不是被动静止的自我。写作之难,就难在它是一个唤醒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写作魅力之所在。一《滕王阁序》虽已能成诵,最近读之,又有一番新的感悟。其实,这是一篇"跑题"之作。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除了它对美景有"落霞与孤鹜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季羡林的散文创作思想。季羡林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形成了自己明确的散文创作思想,对散文的"真"、散文的结构及散文的语言有独特的见解。季羡林认为散文的"真"就是要写真事、诉真情,而且真情还必须是使自己感动的真情。他认为散文的结构"必须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季羡林在散文写作中追求饱含"真情"的"淳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5.
写作与自我     
写作是表现自我的,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是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写作之难,难在它还是一个唤醒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然而这也正是写作的魅力所在。写作,是为唤醒自我以《珍贵的礼物》一文为例,与其说它有高明的写作技巧,还不如说是作者唤醒了自我,唤醒了内心深处那份属于自我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和心理感受。唐诗带着我扶摇青天揽明月,领着我纵横大漠看落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何等的自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  相似文献   

6.
<正>【真题回放】写作(50分)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美丽的外表,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魅力。文章有魅力,人们就会爱不释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靠近与之交往。刘白羽《日出》:"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文题:请以"____魅力"或者"魅力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 ,差不多都是艺术精品 ,其语言精练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特别是抒情散文尤为突出。而散文所抒发的感情只有通过读 ,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所以 ,加强散文的朗读教学 ,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思想的感受 ,提高独立阅读欣赏的能力 ,又可使他们更好地领会作品的语言 ,提高运用艺术语言从事写作的能力。要读好一篇散文 ,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情者文之经 ,辞者理之纬 ;经正而后纬成 ,理定而后辞畅。”(刘勰《文心雕龙》)任何一篇好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注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  相似文献   

8.
写作与自我     
写作是表现自我的.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是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但是,写作又是一个唤醒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写作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散文的真实应表现于心灵的真实,这比细节和事件的真实更重要。我崇尚语言文字的朴素自然。我以为深沉的朴素是一个不易达到的高境界,不论为文还是为人。但朴实自然又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审美上习惯的或易于接受的方式,它构成个性。力量感,是我近期在散文写作中所追求的。也许我内心正需要它。—周佩红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散文五十年》作者:林贤治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因为语文教师的缘故,常常被家长、同事拦住索要书单:"你说中学生要读点散文,那具体读什么呢?"书单自然是有的,但我既不愿学生只读朱自清、老舍、冰心等"爷爷奶奶"的散文,那毕竞有些老了,题材、语言都透着一份隔膜;也不愿他们只读中高考热点作家的散文,那中间太多的"时文体",容易把品位、感觉读岔了。于是,我常常需要向更广阔的空间里去搜寻。这  相似文献   

11.
<正>形散神聚——这个简洁明了、概括精道的词语,曾经是散文写作的"金科玉律",提到散文,这四个字就"噌地"从脑海里冒出来。这个词实在是好的说法,它既是方法论,又是评价观——写散文时它是"写作指南":形如何散、神如何聚;读散文时它是衡量标准:是否做到了"形散神不散"。一篇散文从"制造出品"到"质检优劣"都围绕这四个字展开,可见"形散神聚"的说法多么深入人心。有时候,什么一好,就成唯  相似文献   

12.
<正>《语言的魅力》一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身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人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老人处于凄惨悲苦的境地之中。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看到这一情景,在老人的乞讨牌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人们纷纷慷慨解囊,老人感到无比的快乐。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应放在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上,而理解诗人添加  相似文献   

13.
正《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的"乡关何处"板块。作者刘亮程以独特的语言方式,来展示时间、空间和存在等乡村哲学。教学该文,首先必须辨析其中的哲理逻辑。一、这算回到家了吗?"只几十年工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但这是"我早知道"的,"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这也是谁都知道的。很明显,"我"回到的是"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  相似文献   

14.
<正>在做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时,学生普遍感到古诗词难以读懂。所谓读懂,应该是在了解诗词写作背景、题目、注释、意象基础之上,了解诗词的字面义,将诗词用散文语言翻译出来,然后再深入地把握其情感主旨,艺术风格。但很多学生翻译古诗词字面义这一步骤都难以完成,究其原因,古诗词的语言和散文不同,它是独特的"诗家语",其语言凝练含蓄,言简意丰,又因为声律和修辞上的需要,往往会省略很多词语,诗句也常会  相似文献   

15.
基本上来说,所有学习文学的高中生,都有过散文创作的经历。但是,每个人对散文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创作能力也有高低之差。因此,在文学写作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名人的作品,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感受散文的魅力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要领。  相似文献   

16.
<正>写作是表现自我的,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是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写作,需要让那份只属于"我"的与众不同的体验感受从内心深处浮出,显示一份独特,这就需要唤醒自我。一位同学十分喜爱王勃的《滕王阁序》,有一回,他忽然悟出:其实,这是一篇"跑题"之作。——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投稿     
每个人都有许多"第一次"。我觉得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是投稿。奇怪吗?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投稿。那天,因为听见朋友们在讨论,我也鼓起勇气决定的,不知道,当时的勇气哪来的。我的写作不是特别好,相信是这个原因才使我从没有勇气去投稿。  相似文献   

18.
<正>一、高中生文学写作训练的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指导学生语文实践,"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是七个必修课程之一。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轻视或漠视文学性阅读写作问题长期存在。直到高中毕业,大多数高中生很少进行散文、诗歌、剧本、小说的写作。即使写,也问题不少:内容单调,思想情感单薄,艺术技巧单一,语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散文五十年》作者:林贤治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因为语文教师的缘故,常常被家长、同事拦住索要书单:"你说中学生要读点散文,那具体读什么呢?"书单自然是有的,但我既不愿学生只读朱自清、老舍、冰心等"爷爷奶奶"的散文,那毕竞有些老了,题材、语言都透着一份隔膜;也不愿他们只读中高考热点作家的散文,那中间太多的"时文体",容易把品位、感觉读岔了。于是,我常常需要向更广阔的空间里去搜寻。这  相似文献   

20.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一篇好的散文,往往使人读之如品香茗,满口余香.产生这一种美感的原因不外乎散文思想情趣的美和语言的美.散文家碧野曾说过:"正因为散文是美的,所以用辞措句要苦心推敲,做到句句优美,字字精炼."可见,语言美是散文称其为美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