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程红 《传媒观察》2004,(7):45-46
办报办出了个“周末”,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个创新。到90年代初,步入了黄金时代。然而,近年来周末版“新闻失血”的现象,不得不叫人担心。无论“周末”是在副刊原有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还是另立炉灶,它一开始都吸收了副刊所具有的特点和风格,加上“周末”的办刊人员大部分是专副刊平移过去的,在办报的理念上、在具体的编辑方针上,难免会打上较深的文艺性和文学化的  相似文献   

2.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们党提出并实行的全党重视、依靠群众办报的方针。从广义上说,“两办”方针也就是全党重视、依靠群众办新闻事业,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新闻杂志等各种新闻传媒。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9月26日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强调了这一方针。他说:“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们党一贯的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结合新形势、新实践,更好地贯彻这一方针。”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首要和根本的,是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实践这一方针。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后的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的…  相似文献   

3.
办报难,办报难,难在办一版,难在办“要闻”。多难?说“难于上青天”是夸张,但算个“老大难”,怕没有一个搞新闻的会持异议。这让人头晕脑胀又叫人魂牵梦萦的“要闻”呵! “要闻”之难者多矣,大略言之,不外会议消息多,领导人一般性活动的消息多,讲话和大块文章多,空话套话多,如此等等。因了这几多,便有老百姓读报“从报屁股读起”之类的讥议。副刊、后几个版上的专刊文章乃至新闻,离生活近,离基层近,离老百姓近,近则“可读,可信,可亲”,有亲和力,于是离“进”庶几近矣。换言之,我们不少报纸,是靠后几版走进我们的受众之中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新闻改革爆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报纸副刊散文以其前所未有的鲜活与敏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并与当前中国散文走俏的大背景成呼应之势,成为散文世界里一块美丽的绿洲。笔者从事副刊散文编辑工作,现就90年代以来副刊散文的新面孔、新气象作一试描和分析。 (一) 关于副刊大战与散文走俏的背景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报纸的改革首先从周末版开始,然后又有人注意到周日版。“周末”和“星期刊”开始仅仅几家办,但很快就蔓延开去。到1993年,全国几乎所有的省报、省会市报和沿海大的城市报纸多由原来的对开四版扩为对开八版,有的甚至扩  相似文献   

5.
王霞 《新闻传播》2004,(6):42-42
“让副刊作品新闻化”作为口号被喊出来,是近两年的事情。与正刊一样,副刊也有引导舆论的功能,副刊应在一定程度上围绕着当前的新闻热点来办,不能游离于新闻之外。如果说,新闻版面标志着报纸的广度,那么,副刊则更多地标志着报纸的深度。新闻加副刊、广度加深度形成报纸的高度,由此提升报纸的品位。因此,在副刊上做文章,“打新闻的第二落地点”,已成为报业同行认可的应对竞争的办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名副实不副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把副刊称之为“报屁股”。有些副刊的编辑同志,听到这个不太雅的名字,就会有些不舒服,有一种低人一等之感,仿佛无端被人奚落了一通似的。我看问题出在两方面。言者是相沿成习,用旧的观点看新的报纸副刊;听者也是心中有鬼。副刊之被称为“报屁股”,也是由来久矣了。唐宋时代的“邸报”,大约还没有副刊,也决不会发表李白、杜甫和三苏的诗、或者柳宗元、欧阳修的散文小品。我国报纸最早的副刊,据说是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一日,上海的英帝国主义者办的字林西报上辟了一版叫“消闲报”的副刊;三年以后,上海同文报也开辟了“同文消闲录”。名曰“消闲”,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的副刊怎样才能“活”起来,以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企业干部、职工、师生及家属的心爱读物呢?我们在办企业报的副刊中,经历了一个不平常的过程。我们《广旺矿工报》副刊刚开办的时候,颇受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文学爱好者和中学生的青睐。稿源不断,表扬信也不少。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读者便开始“冷落”副刊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编辑部通过“征求读者意见”调查活动了解到,一些读者认为,副刊每期都是一个老面孔,不是诗歌就是散文,不是散文就是小说,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看了没兴趣,读了没“口  相似文献   

8.
做人与写文     
《今传媒》1996,(6)
做人与写文文/贾保民前做人与写文岁岁花相似”,多年都是一副老面孔,没有什么起色,应该过一段时间就换编辑。陕西有句俗语叫“一块地一种胡基,一个人一个脾气”,此话说得极有道理,办报亦是如此。比如《西安日报》副刊,为什么自创办以来,一直办得很好,深受广大读...  相似文献   

9.
陆应铸 《新闻通讯》2011,(10):58-59
副刊是一份综合性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界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是:报纸靠新闻“打天下”,靠副刊“守天下”。报纸新闻做得好,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可以抢得更多的份额.吸引更多的读者,而副刊做得好则可以留住更多的读者,巩固既有市场。实践证明,副刊不“副”,在新的办报条件下,副刊的内容、题材不断地丰富、延展,副刊的构架、形式也在不断地重组、刷新,许多得到市场认可的晚报、都市报,副刊版面富有创意.稿源充裕,名家荟萃,夺人眼球。种种迹象表明,报纸副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试以包括《盐城晚报》在内的晚报、都市报为例,谈谈副刊文学性延展与旨趣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10.
《老百姓》是《晋察冀日报》(含《抗敌报》副刊中出版较早、时间较长、读者面最广的通俗性副刊。它创刊于1938年11月21日,到1942年7月21日结束,前后共刊出109期。担任其主编的先后有陈春森、仓夷、张正光、曾易。《老百姓》副刊是“运用群众形式反映群众内容的一次成功尝试。”就这个副刊而言,具有较强的受众意识——即充分关注读者的特点和需求,做到“办报为大众、办报靠大众”  相似文献   

11.
自从编辑浙江法制报副刊《天日山》以来,我便与法制散文和她的作者们交上了朋友。把法制与散文嫁接在一起,会否是一杯难喝的“鸡尾酒”?我没有研究。但细想来,既然有法制文学一说,总该也可有法制散文吧。《左传》及韩愈、柳宗元著作中的一些篇章,似乎就有法制散文的痕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为繁荣法制文学(包括法制散文)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作为法制报副刊的编辑,我也常常发出“苦恼人的笑”:真  相似文献   

12.
8月18日,在汉口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附近上演了一场闹剧———所谓的“热吻比赛”。第二天,武汉不少媒体均在头版对此作了报道,篇幅不一,“心态”也不一,让人看了感慨良多。作为媒体,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及时迅速地捕捉每一个信息,本是工作之职责,但报不报道,如何报道,则体现了媒体的办报思想与办报水平,其中大有学问。在“热吻比赛”这一闹剧中,各媒体的报道体现了各自的办报思想,作为一个读者,本人无意在此品评各报之短长,但我能深切地感受到楚天都市报的责任与理性。标题警人,旗帜鲜明。在此事的报道上,楚天都…  相似文献   

13.
新近在《新闻爱好者》2001年第一期上拜读了孔祥科先生的一篇文章《曹雪芹讲的哪里话?!》,对孔先生文中有关《红楼梦》中方言的有关问题的见解,敝人颇感兴趣且有同感,遂草就小文一篇,求教于各位学者、专家与喜欢读红的读者诸公。只是余少小出身穷乡僻壤,一向调笑戏耍者多是乡村野老,捧读“红楼”及研究“红楼”方面的文章少矣,文中言谈必文不对题,恐多编差,姑先作一揖,诚请各位高人勿以为笑则个。 孔文在“前记”中说,去年4月7日,南阳作家周熠先生在《河南日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新春读“红楼”》的文章,认为…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编辑《科学长廊》科学副刊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一条方针:突出新闻性。三年来,《科学长廊》已编发了近百篇带有新闻性的科普知识稿件,受到读者欢迎。新闻性是报纸科学副刊的特点和优势报纸是“新闻纸”,报纸上的任何版面都不应脱离新闻性。期刊化是办报的大忌,即使是科学副刊也不能例外。现在国内的综合性与专业性科普期刊已有百多种,报纸科学副刊要想办出有别于期刊的特色来,就必须扬长避短。报纸科学副刊的长  相似文献   

15.
报纸文艺副刊,是报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几年来,报纸副刊越来越受到文化消费群体的关注、读者的喜爱。这与副刊作品更加接近现实,贴近生活,靠近读者,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副刊散文则因为能更迅速敏锐地反映社会变革,和应生活节奏,折射心态变化,而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报纸副刊一直青睐散文,副刊散文的盛衰又往往受到社会环境、文坛景况的影响。这两年报纸副刊散文红红火火地兴旺起来,并非只是在原有格局上“增其旧制”,还出现了新的走势:一是取材趋向平民化,在多层次观照社会、描绘“寻常百姓家”、抒写悲喜人生等方面有了突破,赋散文“登堂入室”以新意;二是作者呈现民众化,而且不少新人涉足散文创作,为的是借此倾诉在普通生活、艰辛跋涉中积累起来的体验,将其作为审视人格力量和显示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尽管他们无意当“文人”、挤“小道”,仍然为副刊散文送来清新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周边地区党报副(特)刊之间的相互合作,由楚雄日报社发起的川滇黔党报副(特)刊编辑记者联谊会,于2001年11月7日至10日在楚雄举行。来自四川、贵州、云南的十几家报社的领导及副(特)刊编辑、记者参加了联谊。凉山日报、黔西南日报、安顺日报、云南日报、玉溪日报、大理日报、文山日报、曲靖日报、红河日报、昆明日报等报社的领导、编辑、记者就“党报副(特)刊的发展应放在什么位置”等问题纷纷进行了交流发言,并介绍了各自报纸(特别是副刊)的办报思路和发展方向。()川滇黔党报副(特)刊编辑记者联谊会在云南楚…  相似文献   

17.
陕西华商报的办报经验和业绩经新闻出版报、《新闻战线》等报刊突出报道后,引起全国新闻界广泛瞩目。探究其发展的致胜之道,可一言以蔽之:办党和人民都喜欢的报纸,创可持续发展的报业品牌。发展报业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1997年7月1日,发行量不足2万份、负债已达上千万元的华商报迫于生存压力,依据市场环境的需要全面改版,报纸定位为:“党和人民都喜欢的市民生活报”,并响亮地提出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办报宗旨。准确明晰的报纸定位和与此相适应的一套新颖独特的办报思路,使华商报得到了飞速发展:改版一年期…  相似文献   

18.
副刊的魅力     
黄啸 《新闻知识》2000,(10):18-20
十几年前,我是中学生,是副刊的读者。我把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北京日报“广场”副刊上的锦绣文章剪下来,剪成了厚厚的一大本。大学毕业后,我自己做了副刊编辑,一做就是10年,我的读者把我编的版面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跟我说他们的感动和收获,我觉得自己和副刊更加有了一种亲合的关系,再看报纸的副刊,就有了职业的探寻和比较的眼光了。辉煌与没落《光明日报》今年4月17日有一篇题为《文学副刊缘何日渐“消瘦”》的文章指出;全国各地不少报纸(包括一些大报和文学专业类报纸)原有的纯文学副刊,今年都做了大幅度调整,有的…  相似文献   

19.
坚持先进化的前进方向,努力使报纸副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人民放歌,为时代立言,这是副刊所遵循的道路,企业报副刊也不例外,但企业报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要想真正办到职工的心坎里,就更离不开“三贴近”的办报宗旨。平顶山矿工报副刊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专版也要多发消息章晋良报纸的要闻版,以发消息为主,这是办报同仁公认的。目前,争议较大的是,专版(特别是扩大版的专版,不包括副刊)是以发消息为主,还是以刊登大通讯、大特写为主。专版,顾名思义是专门报道某一内容的版面。尽管各个专版都有十分明晰的版性,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