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而文化品牌的创建及有效运作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题中之义.文章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结合西泠印社改制的实际,对文化品牌的保护、推广等做了研讨.  相似文献   

2.
一、沈阳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文化产业,就是利用文化资源。主要业务是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利润创造是其核心,文化企业是其载体。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是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与特征;文化产业应定位为:通过文化产品的创造和传播,把先进文化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文章对文化产业的市场定位与经营进行了探对.  相似文献   

4.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略探析——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震铭 《文化学刊》2010,(1):129-134
文化旅游是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辽宁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辽宁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依托文化产业园区,扩展文化旅游吸引物,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力;张扬和创新主题化、个性化文艺演出,形成有影响力的演艺品牌,促进辽宁演艺旅游产业发展;保护性利用文化遗产,形成文化遗产旅游、文化遗产商品、纪念品产业;运用影视传媒形式,促进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辽宁文化旅游研究和服务志愿者队伍,增加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09,(6):39-39
郭秀丽在《实践》2006年第21期撰文指出:草原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必须以内容的独创性为目标。文化产业是以内容为其灵魂的产业。文化产业内容生产要素与细节的研发与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资源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用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内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核心。文章首先明确了建设文化强国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指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工作核心,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以此带动其他文化要素的全面发展,将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路径。基于此,作者提出八项对策建议,下"硬功夫"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陈军 《文化学刊》2010,(1):62-64
文化的力量,不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我们应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审视文化,启动文化生产力,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本文通过对沈阳地区文化市场现状的研究,客观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积极探求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焯 《文化学刊》2010,(6):120-123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可窥,统筹协调、一体化格局和产业集聚度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应该基于自然、历史、人文和制度因素为考量,创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以原生优势文化资源为主的现代产业化模式,以消费新势力为主的文化新生资源的拓展与培育模式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春阳 《职业圈》2013,(8):74-76
江油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李白文化产业是江油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促进江油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文化产业为视角。在挖掘李白文化资源基础上,提出了江油李白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探究和分析.目的是依托李白资源优势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江油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最终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道路,实现“李白故里。文化江油”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0.
徐娜  屈晓静  骆静静 《职业圈》2012,(23):103-103
一、科技创新中的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也是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一百多年来,人类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得造纸术和印刷术不断改进,形成了科技运用与文化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电影、电视、广播等多元化文化传播途径的发展.孕育了现代文化产业的萌芽。而以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诞生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让文化产业成为融合多种技术群因子的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11.
张科 《文化交流》2010,(1):5-11
2009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明确了“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属类,和影视、出版、动漫相并列。这就厘清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岑孝清 《文化学刊》2012,(1):128-133
产业革命使文化发展产生了飞跃。一方面,它促使文化产业化,使文化成为了人机结合基础上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的创造精神产品的产业;另一方面,它促使文化管理产生飞跃,出现了文化系统工程和相应的文化工程技术科学。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及文化产业管理,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钱学森关于产业革命及其文化产业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声音     
《职业圈》2011,(1):10-10
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是软实力,不是软任务文化部部长蔡武近日指出:过去五年中国文化领域发生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初步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科学之路: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坚持“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文化产业成为了热门词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命题,不仅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还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踔 《文化学刊》2011,(2):173-179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文化贸易快速发展,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仍面临重视程度不够、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资源开发不当、文化传播力不强、缺少文化"摆渡者"等诸多问题。因此,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提升竞争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传承力;强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文化凝聚力;建构全社会参与建设新格局,增强文化发展动力;改善传播理念和方式,提升文化对外传播力;重视思想、观念和原则的生产和传播,增强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王路  洪晓楠 《文化学刊》2014,(4):155-167
当代文化新趋势的研究以全球化为背景,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发展的众多表现,如文化交流不平等、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经济间的一体化交融以及网络文化的形成等,由此指出,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主要表现为文化全球化、文化经济化与文化网络化以及文化全球化、经济化、网络化的一体化,对于每一个文化发展的新趋势都分别从发展历程、具体表现和原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英法韩文化战略看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以文化为核心内涵的软实力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为了抵御美国文化霸权的渗透和侵袭,无不从战略层面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对外塑造和传播本国的文化形象。英国、法国、韩国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做法,成为其提升国家形象的手段。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关系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未来,有必要认真探讨,找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张勇 《现代企业文化》2011,(20):160-160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重要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振兴,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而文化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载体,不仅被纳入国务院产业的“振兴规划”,还被写进国家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国民经济序列的有效组成部分。因此,它的兴衰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和“国家软实力”问题。因此,加强文化产业建设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