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 《文化博览》2005,(12):8-9
编者按:2005年10月17日,"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走了.<随想录>被视为最能体现先生的"良心"之作,既有叙事议论之篇,也有怀人念旧之作,一以贯之的,是作者对国家、民族的满腔热爱和对一个讲真话的世界的热切期待,本刊节选了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首都的一所国际性大学,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慕名来到这里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学校创办<中国文化研究>,举起中国文化的大旗,令人不能不佩服创办者当初的远见卓识.于今这本期刊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十五年风风雨雨,十五年辛勤耕耘,十五年硕果累累.编辑者没有刻板地注明第1期、第2期等等,而是在封面上标注"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使人眼睛一亮,觉得很雅致,一种书卷气扑面而来,真不愧是一本张扬中国文化的刊物,文化味道很浓,文化品位很高,也体现了编辑的创意.这使我想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在上海办<人世间>杂志,他在<发刊词>中开宗明义提出"开卷有益,掩卷有味"的办刊宗旨.<中国文化研究>一年四卷宏文,沉甸甸的学术份量,开卷能启迪思想,读罢的确能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浙江兰溪籍著名烫画家胡海明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一书,他的烫画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和交流,已饮誉神州大地及世界.迈入"知天命"之年的胡海明,在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上已走出了不同寻常的轨迹,令业内外人士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研究>已走过15个年头.在当前中国文化重新为人瞩目之际,回瞻<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化共命运的世纪走向,确实令人感慨与反思俱生,高兴与忧患共存.<中国文化研究>诞生于90年代的第3个年头,当时还是一个乍暖还寒、阴睛不定的时期,精神与世俗互为消长,光怪陆离,不一而足,<中国文化研究>也处于一个更为艰难与微妙的时代.人们还都记得,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文艺与美学领域的人文思潮的兴起,人们再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研究.当时有些学者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精神是背道而驰的.1985年,在当时的文化热中,大型不定期文化学刊<文化:中国与世界>出版了.第一辑发表了<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几个问题>一文,文中提出:"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传统心理、传统知识形态、传统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必然要求于中国人的现代意识、现代心理、现代知识形态、现代行为方式之间的全方位遭遇了总体性冲突."而冲决这种传统的目的乃是使中国文化在80年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性"自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在20世纪初叶传入中国伊始,学术界就将其应用到中国文学全球发展的论述中。其时,中国正在经历从朝代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日益觉醒,中国的"中国文学"、"世界文学"观念因此得以创生。郑振铎是中国最早系统论述世界文学的学者,他于1922年发表的《文学的统一观》一文,认为人类文学虽有地域、民族、时代、派别的差异,但基于普遍的人性,文学具有了世界统一性,这就是世界文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为之赞叹。中国,在短短40年是如何实现的?前一个谜团尚未完全解开,新的"谜题"再次涌现:阔步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借助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契机,在强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寻找破解"中国谜题论"的钥匙,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新时代的命题,向世界阐释新时代中国的积极意义,以及中国为世界发展注入的正能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中国媒体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中国文化以开放、自信、丰富多样的姿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更加紧密,当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倾听"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一、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之需、世界之需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历史与现代共生的、丰富而鲜活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  相似文献   

8.
光阴荏苒,一眨眼,<中国文化研究>便已经十五岁了. 还记得,她的产房是无人知晓的"风雨千秋寺",说白了就是北语家属4楼3门5号.时序正值仲夏盛暑,广布于众的确切时间是1993年8月5日.尽管孕育的时间短暂,但历经艰险;没有接生婆,但却承载着无数文化人的殷殷期盼.作者和读者眼巴巴地等待着婴儿的第一声呼唤.她没有让人失望,<中国文化研究>创刊特大号如期而至,这第一次的啼声,就可称得上"呐喊".本来要假香山饭店,特在第三届世界汉语教学大会上安排了"首发式",张岱年、季羡林、任继愈、钟敬文、丁守和、汤一介、乐黛云、谢冕、杨义、王富仁及教育部的常务副部长柳斌、光明日报总编辑徐光春、新闻出版署期刊司司长张伯海等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和十数家新闻媒体都会如约而来参与这个文化"婴儿"的诞生"盛典",来自世界各国的几百位汉学家和国内的学者也期待着参与助兴,但写入大会议程的"首发式"却突然被无故取消.这个"文化秘密"不知何时才可以解禁.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过。中国崛起是21世纪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对全球的影响力正快速增加,中国经济的增长红利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低迷,以及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了曲折和困扰,"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等不断在西方社会和国际舆论场兴风作浪。如何帮助海  相似文献   

10.
加里·哈默尔出生于1954年,他是strategos公司的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他是战略研究大帅,被<经济学人>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财富>杂志称他为"当今商界战略管理的领路人";在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全球管理大师"的评选中,他位列第四,可谓声名显赫.他提出的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战略规划、行业前瞻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革命性概念,改变了许多知名介业的战略重心和战略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说明和传播中国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课题,是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途径。中国走向世界经过了长期的"中国学"过程,即不断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力量自觉自新自强的过程,也是基  相似文献   

12.
荷兰壳牌公司调查发现,<财富>杂志197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名单中,有1/3的企业到1983年已经消失了.在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岁,只有2%的企业寿命能达到50岁;在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为7至8岁,中小企业平钧寿命只有2.9岁;而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为40岁至42岁,1000强的平均寿命贿30岁.  相似文献   

13.
杨惠妍首次闯入公众的视野,是在<福布斯>亚洲版2007年中国富豪榜上,她第一次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而后,她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却是因为<新财富>杂志发布的2009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杨惠妍以160.3亿元位列第四,并以财富蒸发638.3亿元位列"财富蒸发榜"的榜首.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文明史上,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血腥和战争。一个日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将会展示出什么样的形象,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此篇理论文章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刻解读,作者从"和平发展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科学总结和概括"、"走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国际形势大变革大调整中对各国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以及"坚持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体现"五个方面说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的英明决断,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是解读十七大报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丰富多彩,其中许多可以成为我们建立新世纪文学理念的资源,这些就不必一一详述了.我今天只想讲一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最根本的理念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对崇高和不朽的追求,将文学视为崇高的不朽的事业.古人对"文"的解释,对"文字"的解释,对文学的解释,都体现了这一点.<诗三百>在汉代被尊为经,<离骚>在汉代也曾被称为经,<文心雕龙>前三篇为"原道"、"徵圣"、"宗经",都表现了古人对文学的尊崇.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下进行大国传播、与世界对话的关键话语之一。"中国梦"提出的大背景是中国崛起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型,但近些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经济实力的增长并未给中国形象带来大的改观。正如学者赵汀阳指出的:"如果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的知识体系的建构,那么,即使有了巨大的经济规模,即使是个物质生产大国,还将仍然是个小国。"因此,"中  相似文献   

17.
正自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类世界迈入到一个开启"新全球化"进程的"后西方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命题,并呼吁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此,中国媒体尤其是涉外媒体开启了向世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程。近年来,中国对外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种跨文  相似文献   

18.
2008年7月19日至20日,<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邀请国内外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在京召开了<中国文化研究>创刊15周年高层论坛暨"胡同与北京文化"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正>"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多次提到的命题。当今中国,已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需要主动塑造与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正面国家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的自己;世界渴望了解中国,希望通过了解和研究中国的"何来""何去""何从"来借鉴成功经验、破除疑惑与误解。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意义  相似文献   

20.
瑞典文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作品打动了世界。他的作品广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莫言的获奖,表明世界文坛对中国文学的肯定以及对中国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他的魔幻想象力通行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