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新面孔     
《乒乓世界》2014,(11):18-18
杨恒韦 17岁|巨蟹座|中国台北 右手横板两面反胶 懵懂起步 小学二年级,因为单纯地喜欢乒乓球,杨恒韦就在学校开始了他的乒乓道路。在取得一系列成绩后,他更割舍不下对乒乓球的喜爱。好在有企业给学校赞助,杨恒韦就不用在外面的俱乐部找教练练球,而是在学校可以边训练边上学。现在,读高三的他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如何处理好学业和打球的时间分配”,他笑称:“两边都不能耽误,还是希望打球会对自己升大学有帮助吧。”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9,(9):146-147
《乒乓世界》: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球的? 陈绿平:我接触乒乓球是在89年我调到省政府工作以后,因为当时省政府机关里许多人都热衷于打乒乓球,我就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们省政府有很多球台,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在那打。  相似文献   

3.
阎密 《乒乓世界》2012,(10):74-74
1939年,何运富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跟大多数那个年代走上乒乓之路的运动员一样,她也是受人影响爱上了这项运动。在从“瞎玩”到“喜欢”,再到把乒乓球变成“终身事业”的过程中,哥哥姐姐算是她的领路人了。当何运富还是个10岁左右的孩子时,喜爱乒乓球的哥哥姐姐就经常带她去打球。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4,(7):124-125
容国团:第1位世界冠军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所研究出来的快速抽击,打破了当时主导欧洲和日本的花巧式打球方法。并于1959年4月,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乒乓球是国球,乒乓球是祖国的骄傲,乒乓健儿曾无数次为国争光,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激励着中国人,我更被激励了一辈子。”有着亲身经历的邓蓉蓉这样表达自己对乒乓的无限热忱。今年已经70岁的邓蓉蓉,曾经是贵州省乒乓球队运动员,并于1964年转型担任省队教练。56年的乒乓生涯,使她退休后,仍旧割舍不下对国球的这份情怀。所以,还想为乒乓做点事情的邓蓉蓉,就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将中国的乒乓球世界冠军裁剪成剪影(以下作品为节选),以这种特殊形式继续表达对乒乓的热爱。  相似文献   

5.
阎密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13,(3):142-142
《乒乓世界》:您什么时候开始打球的? 宁伟:我是从小就打乒乓球,喜欢但没能坚持连续打。直到2003年后才开始恢复,之前因为工作比较忙,打球时间有限不能进行系统地练习。总的来说开始恢复打球以后因为经常和一些高手练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提高的速度比别人要稍微快一点。比如之前不会拉弧圈球,之后通过跟赵运杰(前国家队队员)等高手学习,他们就基本要领教起,挤出时间到专业队有针对性实践,慢慢地自己就掌握了。  相似文献   

6.
季文镭 《乒乓世界》2010,(5):144-144
《乒乓世界》: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打球? 魏一明:1965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打了一年以后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当时我读的小学不是体校,但乒乓球是学校的传统项目。我后来从郑州去了洛阳,1969年又开始打了,当时的学校是洛阳师范第一附小,那个学校曾经出过很多知名的运动员,比如黄亮,还有他弟弟黄金健。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2,(3):63-63
陆永庆常年混迹于北京业余乒乓球圈,几年前完成了从乒乓器材发烧友转变为更注重打球本身,正是因为早期对乒乓器材的痴迷和现今在器材与打球两方面投入上的平衡,他每每出现在乒乓球室,总能吸引众多年轻球友向其咨询最适合自己的球板、胶皮、  相似文献   

8.
我的运动生涯中,有三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蔡振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塑造了我。还有一个人是我的主管教练尹霄,他从1988年进青年队一直到1999年,他对我和刘国梁就像父亲一样。再一个就是我的父亲孔祥智,他和母亲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我的父亲是乒乓球教练,他打球时进过省队,但没有赶上好时候,因为文化大革命不得不停止了运动生涯。我小时候看他陪队员打球,推挡还行,正手差一点儿。很多运动员的父亲都打过球.像邓亚萍、刘国梁,或者像王楠的爸爸那样特别喜欢乒乓球。我想,父辈们在年轻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邱钟惠说球     
多年来,许多乒乓球爱好者都希望我能再出一本书,把乒乓球的一些基本技术、训练方法以及自己在打球时的一些误区写出来。由于一直没有时间,书没有写成,但由于我经常去看青少年以及中老年的训练,对业余选手的训练情况比较了解,有时也给他们作一些技术性的指导。经过这些年来对乒乓球训练的观察和研究,再结合自己打球的体会,觉得现在自己对乒乓球的悟性提高了。如果我打球的时侯能有现在的悟性,那当年的我,打球的姿势会更美,球也会打得更好。所以,我要借大家喜爱的《乒乓世界》这块园地,把自己这些年来所积累、研究的东西,以及我所想到的、看到的,和大家作一个交流。当然这仅仅局限于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有些东西在书上都没有,难免有片面或不成熟的地方。乒乓球的个性特点很强,我只能谈从个性中提炼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东西,不一定对每个人都适用,大家可以作一个借鉴和参考,这也算是一名乒乓老兵奉献给乒乓球爱好者的一份心意。  相似文献   

10.
杨洋 《乒乓世界》2002,(9):47-47
我就读的巨一小学是一所乒乓球特色校。我从小就跟着柯元忻老师参加乒乓球训练。家里人对我打球很支持,为我订了《乒乓世界》杂志。我把杂志赠送的球星海报都贴在了房间的墙上,我每天看见  相似文献   

11.
邓明:从理念上,我觉得乒乓球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健康乒乓,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打球主要还是为了锻炼身体。上小学时,我曾是天津市篮球队的队员,那时候也接触过乒乓球,但条件有限,就是在砖头台子、水泥台子上打,球拍是用木头自己做的。40多岁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机能下降,长期以来一直在事业上很努力,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为了锻炼身体,我又捡起了乒乓球,也开始参加乒协的活动。初衷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体魄确保正常工作,打出了一身汗后就会停下来。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乒乓球的? 明平英:2006年,我的工作岗位从陕南的一个市交流到铜川,这是陕西十个地市中我唯一没来过的地方,在这没有亲戚朋友,当时感到很孤独,因为离家特别远,特别想家和孩子。到铜川半个月后,我的前任组织部部长和一个副市长带我接触到了乒乓球,这边的乒乓球氛围特别好,领导干部也都打球,就这样,我才正式开始打乒乓球。  相似文献   

13.
竞赛与观赏     
《乒乓世界》开辟了“我说改革”专栏,很好,为广大乒乓球迷提供了发表自己见解的园地。我是一个有五十年球龄的老乒乓球迷,至今仍坚持乒乓球运动,受益匪浅,并有两项与乒乓球有关的实用新型专利,对乒乓球的一往情深是难以言表的,所以对乒乓球运动的改革也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您最早是如何与乒乓球结缘的?闫文照:我最早打球是1961年第26届世乒赛结束后,当时我还是个四年级的学生,也没有拍子。后来搞了一只五毛钱的拍子,贴着一面正胶,几个同学就开始玩儿。  相似文献   

15.
新面孔     
《乒乓世界》2014,(9):18-18
江宏杰 25岁|双鱼座|中国台北右手横板两面反胶 小学3年级,江宏杰因为中午不爱睡觉会眇到其他同学,就被老师叫到外面去玩乒乓球,时间一久,教练觉得他手感不错,就让他每天午休时间过去打球,从此,他就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乒乓球这项运动。“我现在是研究生,有时也会出国打球,不过老师很好,为方便我打球,会集中一段时间上课。前两三年,我因为受伤,没怎么出去打比赛,今年我会到德国打联赛。”  相似文献   

16.
美好的回忆     
刚上中学,我就成了乒乓球迷。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之后,我这个住校的中学生对乒乓球迷到了几乎“疯”的程度,只要不上课,我就泡在乒乓球室里,中午打了饭端着碗就去球室里排队,因打球听不见上课铃声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同班同学柴慈钢是我的乒乓“战友”,  相似文献   

17.
孟德忠 《乒乓世界》2014,(1):131-131
我是铁杆的乒乓球迷,今年已经68岁了。第一次接触乒乓球,还是在50年代上小学的时候。体育老师给我们上了几节乒乓球课后,我和许多同学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当时打球的条件十分艰苦,我的第一个球拍是用一块三合板自制的,它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开心的日子。之后,大姐从北京给我买了一对木板球拍,这让我兴奋得几天都睡不着觉。日子一天天地过,我对乒乓球更加痴迷。尤其是在26届世乒赛国家队夺取金牌后,举国上下掀起了全民乒乓热。  相似文献   

18.
陈洁 《乒乓世界》2001,(8):27-27
在大阪世乒赛期间碰到耿丽娟,听说我是《乒乓世界》的记者,她马上说道:“我在加拿大经常看《乒乓世界》。任海外打球,我们都把《乒乓世界》当作了解国内乒乓球的一个窗口。你们的杂志现在的确越办越好了。”她这么一说,把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相似文献   

19.
初见徐辉的人,都觉得他不爱说话,但一讲起乒乓球,徐辉就滔滔不绝,而且话语中流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感。 徐辉的路一直走得比较顺,说起自己的运动生涯,他一脸平静地叙述说:“我6岁开始打球。有一天,抚顺雷锋小学招收乒乓球小孩班,我妈妈就给我报了名。第二天到学校去训练时,我才发现乒乓球很有意思。我  相似文献   

20.
认识白杨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介绍。那是1998年9月中旬我在江西宜春采访全国乒乓球锦标赛,遇见了意大利著名的体育记者Gennero.Bozza。Bozza一听说我来自河北省,就惊喜而又夸张地叫起来:“啊,河北,白杨!”原来Bozza特别喜欢河北的乒乓女选手白杨,他对我说“在去年八运会上我就发现了她,她一定是未来的世界冠军。我一定得跟她聊聊。帮我翻译一下吧。”最难忘的一场比赛白杨是保定人,人如其名,皮肤白晰身材挺拔,才14岁就长到了1米69。白杨5岁开始打乒乓球,不过她说小时候并不喜欢打球,妈妈很希望她能学舞蹈;可是她爸爸特别喜欢乒乓球,老给她讲那些世界冠军的故事。正好河北女队的主教练唐银生跟白杨家住邻居,一看白杨的身材和协调性,她又是个难得的左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