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具有民族凝聚力、精神激励等教育功能;厘清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课程体系,是培养、熏陶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学"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使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凸显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使他们逐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不仅给他们日后工作带来便利,而且为国家培养科研人才,使古代文学研究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3.
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学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时代的需要,认识国情、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和实施博雅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将厚重广博的传统文化融入古代文学教学,不仅对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有积极意义,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古代文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把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中对培养地方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中,教师首先必须要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同时,要重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革新课程教学模式,要找准切入点,把地方文化与古代文学课程无缝衔接,要把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还要创新古代文学课程评价机制。通过重构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怀、提升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也能促使教师的研究从理论走向现实,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芳 《文教资料》2012,(15):35-36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以文学发展历史及其文学作品为教学内容,它应当在新时期具有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古为今用的现代价值。因此教师在授课中一方面要完成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从文化反思的角度,在古代文学中寻找古代文明与现代人生的契合点,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人生的有关问题,力求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东西,从而发挥古代文学课程特殊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教学改革以及新课程教学目标不断深化与发展。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人文性特征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肩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为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使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结合高中语文人文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文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民族精神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构成,历史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育目标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也突出了其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重任,因此强化中学历史课堂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成了当前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如何强化历史教学的人文精神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人类发展历程的浓缩,历史教育紧密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传承和认识人类文明,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的教育功能。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思指出:“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这充分说明历史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渠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使命不仅在于课程知识与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实现历史课程文化的重建.即将改革的核心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相似文献   

11.
周洪琴 《考试周刊》2014,(8):125-125
<正>历史教学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与让青年学生认识民族历史的重要任务,在弘扬人文精神、科学理念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史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国外一位知名哲学家曾说,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类的精神,个人要从历史当中汲取养分。历史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关键,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不只是课程知识、课程结构的改变,最主要的是创新历史课程的文化内涵。高中历史课程的中心围绕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为目的而展开,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就是将历史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现代社会带来全面影响,也对古代文学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古代文学教学研究要有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并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古代文学教学要加强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重读经典,提升其文学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浸润型教学模式与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是一种天然的结合,借助于设计古色古香的书香教材,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训练诵读吟唱的音韵语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走进课堂,沉浸课堂,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解读文本和审美感知能力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和人文精神培育媒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磨砺和蜕变才得以形成,是华夏子孙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髓、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其中,人文精神更是人们价值观、社会价值取向和民族的时代精神集中反映。在高等教育中,要认识到人文精神对其的重要性,要重视对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匹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  相似文献   

15.
赋和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种重要文体,其作品的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不容忽视。但现阶段《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赋和骈文的作品教学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批判缺认同的问题。充分认识赋和骈文作品的价值,探寻到合理的作品赏析方法,才能达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罗筱玉 《文教资料》2011,(18):47-49
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是当前中国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古代文学课程责无旁贷且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优势,因而发掘与:軎育古代文学课程所内含的丰富的人文意蕴的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需重新审视与设计古代文学课程目标,让该课程内蕴的人文精神“走进”大学生的生命.使其理解和感受到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借鉴古代书院教育“对话”式教学,通过经典文本阅读的个案法训练.指向人文主体自身素质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涵 1.人文精神与历史教育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欣赏批评能力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功能.若借鉴比较文学的意识和研究成果,把中国古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参照系中讲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学观念和国际视野,有利于更新传统的封闭的民族文学史观,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深入理解中国文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本科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优质课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古代文化经典的学习,引导学生读原典、名著,增厚人文底蕴;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门偏重理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应用型高校,如何结合高校的应用型性质,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培养具有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有思想有温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主要从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三个方面来阐述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