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7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模拟茶树叶片高温干旱失水过程,观测其叶片水分(相对含水量RWC、失水率RWL、自然饱和亏WSD)、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茶树叶宽、叶面积和叶片指数与RWL显著负相关。7种茶树叶片对高温失水反映迅速,在1~2 h内RWC、RWL迅速上升,WSD下降,肉桂、水仙保水能力较优,金观音最弱。光合色素含量测定表明,7个茶树品种的Chla含量处于同一水平(30.07~30.74 mg/L),而Chlb在品种间差异显著(11.78~28.56 mg/L),高温失水0~2 h内叶绿素总量除水仙外均下降。茶树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对高温失水逆境的反映迅速,主要集中在0~3 h内:Y(Ⅱ)在0~2 h内下降、2~3 h间上升。茶树的光合色素与叶绿素荧光参数间有相关性,并且在正常条件下和高温失水时(3 h)的相关性存在差异。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以上三类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出,7个茶树品种在高温失水条件下的叶片综合性能表现从强到弱为:肉桂>九龙袍>丹桂>毛蟹>金观音>水仙>奇兰。  相似文献   

2.
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种植、不同单位检验品质的综合研究表明:(1)强筋小麦与普通小麦产量处于同一水平,强筋小麦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明显.不同土壤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小于不同品种对产量的影响.(2)品种类型之间籽粒黑胚率无明显差异,品种间差异显著;粘土地黑胚率降低、角质率高.(3)品种类型之间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强筋小麦加工品质指标明显高于普通中筋小麦.土壤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是复杂的,沙质土壤对湿面筋提高不利,有利于稳定时间的提高;土壤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4)不同化验单位对小麦品质检验的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闽北茶区的水仙、肉桂、梅占夏署季节茶鲜叶为原料,分析了三个品种夏暑乌龙茶的品质特征及其生化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为有效利用夏暑茶资源和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个品种夏暑茶鲜叶各生化成分含量较丰富,品种间各生化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但不同品种各生化成分减少或增加的幅度不同;毛茶感官审评综合得分高低依次为:肉桂(86.38)>梅占(82.48)>水仙(82.20),其中肉桂具有较好的乌龙茶品质特征,且与梅占、水仙的品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17,(5):37-40
以福建主栽的7个龙眼品种的嫩叶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了龙眼嫩叶中的绿原酸、芦丁和槲皮素等3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并比较分析了不同龙眼品种间3种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7个龙眼品种叶片中芦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物质。不同的品种3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石硖",芦丁含量最高的是"苗翘",槲皮素含量最高的是"冬宝9号"。龙眼叶片中3种黄酮类物质含量因品种不同而异,推测可能是由于不同品种的类黄酮物质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砧木对嫁接西瓜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三种不同的砧木(麻粒、专用砧、三用砧)上嫁接同一品种的西瓜,对西瓜苗期成龄叶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嫁接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OD(过氧化物酶)活性、MDA(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以麻粒作砧木嫁接的西瓜叶片中含糖量最高、C/N最大,POD、MDA含量最低,SOD活性最高,是西瓜嫁接的优良砧木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为试材,以铁观音品种茶树鲜叶为对照(CK),研究了采摘标准和做青强度对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变化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摘标准的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以小开面最丰富,中开面次之、大开面最差;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的含量减少,氨基酸有所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持续减少,做青强度越大减少幅度越大,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增减变化还与鲜叶原料有关。各处理之间成茶感观品质差异显著,所有处理除了小开面重做青茶样与CK品质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与CK差异显著。还提出了利用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进行乌龙茶加工的工艺。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比例石榴枝搭配木屑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中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羟基自由基消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消除率、脂质过氧化抑制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栽培猴头菌的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配方7(28%石榴枝、50%木屑、18%麸皮、2%石膏、1%蔗糖、1%过磷酸钙)组成的培养基猴头菌子实体总酚含量最高达到3.642mg/g;并且羟基自由基消除、脂质过氧化抑制与多酚含量一定程度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辣椒花粉的生活力和贮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果表明,辣椒不同品种间花粉生活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以16号辣椒的花粉生活力为最高,在所研究的8种花粉贮藏方法中,以低温干燥(0-5)℃法最有利于保持辣椒花粉生活力。  相似文献   

9.
杉木幼苗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田学院学报》2015,(5):28-31
以1年生杉木幼苗为材料,测定杉木不同叶位的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杉木幼苗的叶绿素总含量为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P<0.05),但各叶位间的叶绿素a/b的值差异不大。Fo、Fm和Fv的值随着叶位的下降而减小,Fv/Fm、Fv/Fo、Qp各叶位间差异不显著。ΦPSⅡ随着叶位的下降而升高,NPQ的值则是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与中部叶的Fv'/Fm'差异不大。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绿素与Fo、Fm呈显著负相关,但与ΦPSⅡ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1年生的杉木幼苗的功能叶为植株中部的叶片,底部的叶片虽已趋于衰老,但对杉木的光合作用仍有一定的贡献,初展的上部叶虽然叶绿素含量最低,却已具有较高的转化光能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通过在土壤中添加复合肥、枯落物和牛粪,探讨不同添加物对冬枣林模拟土壤氮含量及矿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除对照外,添加复合肥土壤的NH4^+-N含量最高,枯落物次之,牛粪最低(P〈0.05);不同处理土壤NO3^--N含量的变化不显著(P〉0.05),氮素矿化量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复合肥处理〉枯落物处理〉牛粪处理〉对照;其中对照土壤的氮素矿化量呈负值,无机氮随时间而消耗;不同添加物处理的土壤氮矿化量为正值,表明添加物的施加促进了土壤氮的矿化过程,因此,在冬枣栽培区施肥管理中,可探讨按照适宜比例施加复合肥、枯落物、牛粪和农作物的秸秆,以促进土壤中氮的转化与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金华是茶叶产地,氟污染严重,其茶氟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对茶氟的调查分析,表明金华现有绿茶的茶氟含量偏高,但正常饮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提取技术对速溶普洱茶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不同的提取工艺进行普洱茶成分的提取分离并将其制成速溶粉,通过感观评审分析提取技术对茶粉品质的影响,获得优化的速溶普洱茶粉生产工艺.其工艺最佳方案为:乙醇浸提后加入8倍水100℃水浴,经浓缩、冷冻干燥得速溶茶粉.  相似文献   

13.
以茶叶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茶叶籽油,通过分子蒸馏富集提取茶叶籽油中抗氧化成分,并采用UHPLC-TOF-MS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CO2流速对萃取速率影响较大,采用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的模式,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茶叶籽油的酸价存在一定规律,在萃取初期,茶叶籽油的酸价较高,随着萃取过程的进行,酸价逐渐降低,说明游离脂肪酸更容易溶解在超临界CO2中。茶叶籽油分子蒸馏馏出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包括:山茶甙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阿福豆素,表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等5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波提取茶叶中的槲皮素,优化了提取溶剂的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固液比,并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茶叶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色谱条件为V(乙腈)∶V(0.2%磷酸溶液)=30∶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测定结果表明:普洱熟茶中槲皮素质量分数最高,为0.143 8 mg/g,普洱生茶次之,两种绿茶的质量分数最低,方法精密度在2.5%~4.7%之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皖南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等地有代表性茶园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茶园土壤硒与茶叶硒的相关性及理化性质等因素对茶叶硒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硒(全硒)与茶叶硒(全硒)呈正相关,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茶叶硒含量也有明显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及pH值等均对茶叶硒富集存在明显的影响,即茶树对土壤硒的吸收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天然富硒茶叶的开发和皖南富硒土壤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波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品种的茶叶及同一产地不同档次的茶叶中的茶多酚成份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Hyper-sil ODS柱,超纯水、甲醇和0.36%的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40℃,在280 nm波长处可对儿茶素进行检测,其线性范围为0.6~3.0 g.L-1,R为0.999 6~0.999 9.  相似文献   

17.
以粗老茶叶为原料,超声辅助提取其中的茶氨酸,用分光光度法测试含量,考察超声提取温度、超声作用时间和浸提剂的用量对提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表明,以水为浸提剂,在温度60℃、时间30min、固液比为1:50时浸提效果最好,浸提率为1.91%。该方法具有简便、有效和节约能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同时测定女儿茶中4种儿茶素(DC,EC,GC和EGC)及咖啡因(CAF),对女儿茶质量评判奠定基础,笔者采用伊利特C18(250mm×4.6mm)色谱柱,甲醇-水-乙酸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8nm,在所选用条件下,各组分理想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4.38%,回收率为96.6%~104.0%.其分析结果为: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青茶,全发酵红茶,即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随着发酵程度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