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15个不同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叶位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间氟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参试品种中水浸出氟含量以霞浦元宵茶最高,全氟含量以丹桂最高;而茶树品种间和叶位间氟浸出率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氟总浸出率最高的品种是龙井43(达到97.2%),丹桂最低(仅为58.9%)。茶树同一轮新梢不同叶位因茶叶老嫩程度而异,即叶龄越老,含氟量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含氟废物焚烧过程排放的氟化物会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本文旨在探究含氟废物焚烧过程中氟的析出特性、氟在焚烧系统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氟在焚烧灰渣中的赋存形态。这对评估含氟废物在焚烧过程中造成的氟污染以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点:1.系统研究了氟在焚烧过程中的释放特征以及氟在整个焚烧系统中的质量流,对评估焚烧过程中的氟污染及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2.系统研究了焚烧灰渣中氟的赋存形态,为后续灰渣中氟污染控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方法,分析研究含氟废物热解过程中氟的析出特性(图4和6);2.采用高温燃烧水解-离子色谱的方法,测定焚烧灰渣中的氟含量,并结合灰渣量等数据,得到氟在焚烧系统的分布特征(图10和11);3.采用连续化学萃取法,得到焚烧灰渣中氟的赋存形态(图12和13)。结论:1.热解过程中,含氟废物中氟主要以氟化氢和氟化硅形式释放;氟化氢的释放可以分为3个温度区:123.5~757.5°C、757.5~959.6°C及959.6°C以上;氟化硅的释放主要集中在132.6~684.0°C。2.焚烧过程中,超过79.17%的氟被湿法脱酸系统吸收,不到20.73%的氟存在于焚烧灰渣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占比小于0.12%。3.底渣和燃尽室灰中的氟主要以残余态存在;余热锅炉灰和布袋飞灰中水溶态、交换态和酸溶态氟的比例之和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不同pH水平下茶苗对铝、铜及矿质养分吸收和累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方法,就不同pH水平下茶苗对铝、铜及矿质养分钙、钾、镁的吸收与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值在一定范围内,对茶苗根、茎吸收和累积铝、铜的影响差异不大,但培养液中pH值升高,铝和铜在叶中的含量明显下降.随pH值的升高,根、茎、叶中的含钙量增加;钾在叶中的含量显著增加,在根、茎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镁在根中的含量增加,而在茎和叶的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铝及铝合金中微量锡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方法,并用于生产多年,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各种经济作物所衍生的产品价值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地域辽阔的中国有很多适应当地气候特性而种植的经济作物,茶叶作为其中的代表更是能创造很多价值.而茶树病虫害问题则是左右茶叶生产是否顺利的重要因素,几十年来,我国对茶树病虫害的种类组成及变化特点,主要病虫和天敌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防治策略以及具体防治方法的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几个方面对茶树病虫害的特点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植物铝毒及耐铝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对植物铝毒及耐铝毒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铝毒机制主要包括:(1)铝毒对植物营养物质吸收抑制的机制;(2)铝毒对根生长抑制的机制。耐铝毒机制主要包括:(1)有机酸的螯合作用;(2)铝诱导蛋白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铝及铝合金测量分析的准确度,适应新产品的开发,从试样的制备、处理到分析、测定不同元素,在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选择性等方面,根据重量与滴定法、分子吸收、电化学分析、原子光谱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引用文献资料,对铝及铝合金中27个元素的分析现状和各种方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
铝空气电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铝空气电池的静态.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根据试验所得数据,绘出铝空气电池的内阻特性曲线图,分析了铝空气电池的内阻特性,找出铝空气电池受盐水浓度影响、其静态及动态内阻变化的规律,为后期相关电路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五代茶叶生产与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代时期的茶叶生产,上承唐朝,下启宋代,在中国茶叶生产发展史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本文试图对此作初步的探讨。一、茶叶栽培、焙制与产量陆羽《茶经》卷上记述唐代茶树栽培方法时,只说“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初步认识了茶树的生物特性,总结了唐代栽培经验,指明了茶树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和栽种方法,但是太简略了,无法详细了解唐及唐以前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措施。一些学者便根据《齐民要术》所载的“种瓜法”,推测唐代种茶的方法。而五代人韩鄂在他所著《四时纂要》一书中,则对茶树的种植季节、茶园的选择、播种方法、中耕除草、施肥灌溉及遮荫等措施,都  相似文献   

10.
铝及铝合金具有密度小、质量轻、耐腐蚀、易加工成型等优良性能。铝合金材料已广泛应用 于许多产业部门及日常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逐步向汽车工业、宇航、海洋应用等 方面拓宽。改善和提高其表面特性、集装饰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已成为铝及铝合金产品的发展一 个趋势。 笔者对铝及铝合金电解着色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着色均匀,色膜平滑,色质鲜艳光 亮,色层牢固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It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 the rules about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arsenic and cadmium by tea plants, which will give us some scientific ideas about how to control the contents of arsenic and cadmium in tea. In this study, by field inves- tigation and pot trial, we found that mobility of arsenic and cadmium in tea plants was low. Most arsenic and cadmium absorbed were fixed in feeding roots and only small amount was transported to the above-ground parts. Distribution of arsenic and cadmium, based on their concentrations of unit dry matter, in tea plants grown on un-contaminated soil was in the order: feeding roots>stems≈main roots>old leaves>young leaves. When tea plants were grown on polluted soils simulated by adding salts of these two metals, feeding roots possibly acted as a buffer and defense, and arsenic and cadmium were transported less to the above- ground parts. The concentration of cadmium in soil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n- thetic rat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biomass production of tea plants.  相似文献   

12.
紫外光谱法比较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溶剂提取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成分,利用紫外光谱法进行分析,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茶多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540 nm处,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的茶多酚含量分别为26.4%和10.3%.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氟化铝法除去铝矾土中的SiO_2、TiO_2、Fe_2O_3等杂质以制得含量为97%的α—Al_2O_3产品.并确定了最佳的除杂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自制交联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凝胶对绿茶茶水浸取液中的茶多酚的吸附。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对2mLTP试液,用4mL交联PVP凝胶,吸附60min,茶多酚的除去率达到50%以上。其吸附机理为:交联剂的活性吸附中心与茶多酚上的酚羟基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法分析了用蒸馏水、自来水、含钙水以及偏酸和偏碱的水冲泡苦荆茶后的茶汤,发现泡茶水的pH值与茶汤的颜色变化有直接关系。经红外吸收光谱分析鉴定茶汤变色物质的基团特性,初步认为引起苦荆茶茶汤变色的物质是多酚类物质。该类物质可能在呈弱碱性的自来水环境中与茶叶自身所含的矿物质或自来水中的Ca^2+、Mg^2+形成有色的物质致使茶汤变色。该研究结果对苦荆茶的加工和产品开发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覆盖遮荫技术可以影响茶园小气候,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促进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和茶叶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将茶叶进行灰化处理 ,用硝酸溶解后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采用标准工作曲线法分析测定茶叶中的过渡金属铜、铅、镍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锌、铁、铜、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建军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5):45-47,119
研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Zn、Fe、Cu、Mn等4种微量元素。以HNO3和H2O2为茶叶的分解试剂,方法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得Zn、Fe、Cu、Mn4种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1.9%、3.2%、0.35%,4种元素的测试回收率在92.0%~106%之间。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茶文化是指广义茶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从"荼"到"茶"可以见出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博大精深;审美意蕴就是审美对象里面所包含的理性内涵。美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价值关系的感性显现。茶文化的审美意蕴是茶德精神的审美性内容和形象性表达。茶文化活动的媒介、形象及其意象、情境等,无不包含着茶文化精神和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意蕴。中国茶文化的审美意蕴从静、和、雅三方面获得了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