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成语辨析中,很多人把“网开一面”与“网开三面”完全对等了起来。把“开”都当作“打开”义。甚至某些辞书里的相关解释,也相互矛盾,请看:  相似文献   

2.
<正>"网开一面",通常用来比喻对人采取宽大处理的态度,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其实,"网开一面"这个成语是由"网开三面"演变而来的。"网开三面"典出《史记.殷本纪》,商汤外出巡视,看见有人四面设网捕鸟,并祷告说:"四面八方的鸟儿,都到我的网里来吧!"汤说:"真这样的话,鸟就被捕绝了。除了桀那样的暴君,谁还会做这种事呢?"汤让他收起三面的网,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中有“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一句。其中“三驱”课本注为:“《易经》:‘王以三驱。’指狩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三驱,网三面,留一面。”笔者以为,此种注解欠妥。《易经·比卦》:“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五经四书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译为:“九五,光明正大地辅佐。君王狩猎,三方驱围,网开一面,任凭前方的禽兽逃逸,邑人并不惧怕,吉祥。”又注“三驱”为:“三面驱围,网开一面,这是天子田猎之礼。”这“天子田猎之礼”可能是《礼·王制》中说的:“…  相似文献   

4.
宗尧 《家教指南》2004,(12):18-18
我们常常把凶狠残暴的人喻为禽兽。其实,这是人类的偏见,致使它们蒙受了千百年的“不白之冤”——因为无论如何凶狠残暴的禽兽,对其子女都有“网开一面”的时候,以其不同的方式表达父母的爱心。大概“虎毒不食子”一说就缘于此吧。  相似文献   

5.
”Hello”是英国颇具代表性的招呼语,也是在国外打电话时的通用语,全世界的人都在使用它。把“Hello”作为英语单词最早收进辞典的,是1983年版的《牛津辞典》。  相似文献   

6.
论“V起来”结构中“起来”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法学界一般把“V起来”中的“起来”分为位移义、结果义和体貌义三类,这种分类不尽科学,因为“位移”和“结果”并不是两个并列的区别性语义特征,而表示体貌义的“起来”在意义和功能上都已经虚化,所以三者很难鼎立.从共时平面看,“V起来”中“起来”的意义和句法功能呈现出从趋向动词到动态助词的虚化,从而分化为“起来趋动”和“V起来助”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把凶狠残暴的人喻为禽兽。其实,这是人类的偏见,致使它们蒙受了千百年的“不白之冤”———因为无论如何凶狠残暴的禽兽,对其子女都有“网开一面”的时候,以其不同的方式表达父母的爱心。大概“虎毒不食子”一说就缘于此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为人父母者对待自己子女的态度却远不及禽兽!在他们的言行中找不到丝毫的爱和善。《琴梦难圆》一文中那个可怜的孩子,将来能否成为小提琴家,我们无权也无法过早地“盖棺论定”,但他常年生活在“冷酷面孔”,挣扎在“高压政策”下,甚至在被打断臂骨还要得到被踢两脚的“恩赐”,怎么会享受到…  相似文献   

8.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一句,教材注: 《易经》:“王以三驱。”指狩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三驱,网三面,留一面。(“王以三驱”当作“王用三驱”——笔者) 《教师教学用书》之“补充注释”强调了这一说法: “三驱”另有两种解释。其一认为,“三驱”是狩猎时从三面驱赶,让开一面,以示好生之德;其二是认为“三驱”指为了三个目的而狩猎:一供祭祀,二享宾客,  相似文献   

9.
《狼》中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句,课本译作“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其他参考书及译本也作是解。这样将原文中的“禽兽”一语直接以现代汉语中的“禽兽”对译,我们以为是不妥的。“禽兽”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有时是鸟兽的通称,有时则是单指兽类(《辞源》、《辞海》均有此义项)。如《礼记·曲礼上第一》:“鹦鹉能言,不  相似文献   

10.
释“離”     
《说文解字》把“離”释为“離黄”(仓庚),“離黄”本作“黧黄”,并非離的本义。離的本义是鸟类遭受网的捕获,離的引中义都由此派生而来。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中,选有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这篇有名的政论文以诚恳的态度、逻辑性极强的言辞,劝说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笔者发现,在第三段中,魏征向皇帝提出“十思”的建议时,课文下面的一处注释令人费解:“三驱,网三面,留一面。”这是解释“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中的“三驱”的。当然,如果仅仅就整个句子而言,这种解释尚好理解,无非是劝谏皇上要节度私欲、勿贪享乐,狩猎时对鸟兽怀有仁慈之心,不要赶尽杀绝之意。但是,如果爱钻牛角尖的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三驱”就是“网开三面,留一面…  相似文献   

12.
不少资料(包括报刊上的文章)都把“察颜观色“当作“察言观色”的误写,甚至教材也如此,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容易用错的成语一览表》就把“察言观色”与“察颜观色”处理为同一成语一“正”一“误”的两种书写形式(238页)。这里我要为“察颜观色”鸣不平——“察颜观色”本也是有书证可考的,并且已经注入成语“词籍”,为何总不能“享受”一般成语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呢?请看《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有关“察颜观色”的解说:  相似文献   

13.
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问道:“要是你在野外真的迷了路,怎么办?”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思维放一放,学生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如果我白天迷了路就看太阳。”有的说:“假如我晚上迷了路就望北斗星。”还有的说:“下雨迷了路我就找大树帮忙,因为树叶稠的一面是南,稀的一面是北。”我一面让学生起立仔细观看窗外的梧桐树是不是这样,一面启发他们回忆太阳升落的情景。孩子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巴禾乌拉说:“人类有禽兽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教育的目的就在锻炼一个人的灵魂,以天使的一面打垮禽兽的一面”。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也说“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可见教育无论对于个人的成才,还是对于国家的强大都至关重要。其作用不可替代。作者现就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经验来谈一下对教育艺术的点滴感受。  相似文献   

15.
王维的《归嵩山作》一诗 ,曾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和今人的《唐诗鉴赏辞典》 ,也算是他的名篇了。诗评家一般都认为 ,这首诗是写作者辞官旧隐时“闭门谢客” ,“不想再与闻世事”的心情 (《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 2月版 )。作者之所以退隐 ,“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诗中表达的“由安详从容 ,到凄清悲苦 ,再到恬静淡泊”的感情变化 ,“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 ,积极向往的一面 ,也有愤激不平 ,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海出版社 ,1985年 6月版 )。其实 ,这首诗表达的 ,就是那么一…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改革中,听到有位新教师说:“我们初出茅庐。要教改,首先是老教师,他们业务熟悉,经验丰富。”这话的意思是:老教师才有条件进行教改,新教师则很难有所作为。其实,凡事都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新”与“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新”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老”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能看得过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辜鸿铭教授,一次讲授《晏子春秋》,板书时将“晏”误成了“宴”。听课的学生当即有人指出。辜先生一面改正,一面自言自语:“汉字真有点讨厌。你看这‘宴’与‘晏’,只不过把‘日’的上下位置换一下,意思  相似文献   

18.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这样一句话:“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句中的“鄙”字,课本注释为:“鄙,边,这里作动词用。”没有说明是怎么动法。但根据全句的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来看的话,“鄙”似乎应释为“把……当作边邑”,亦即“以……为鄙”,“鄙远”即“以远为鄙”,由此,许多参考书都把此“鄙”看成是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19.
金代诗人元遗山有两句论诗的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所谓“绣鸳鸯”,就是以榜样示人;所谓“度金针”,就是以方法教人。元遗山认为教人写诗应“绣出鸳鸯”,以榜样示人,那么“金针”也就在其中了,这里强调了“绣鸳鸯”的一面。如果把两句诗拼作一句,就是“鸳鸯绣出度金针”。  相似文献   

20.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上给唐大宗的表章,是唐初的一篇著名的政论文,此文中有“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名句。对“三驱”一词,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释为一年打猎三次的;有释为网开一面,由三面围合驱捕禽兽,等等。不过大多停留在在字面的理解上,与作者劝谏的精神不符。“三驱”一词,最早见于《易·比》九五爻辞:“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