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写作水平的高低,更多地体现于写作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如审题就是考查思维的理解力、拟题就是考查思维的概括力、立意就是考查思维的严密性与深刻性等。即便是语言的组织也是与思维密切关联的。所以,作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就是立意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和辩证思维。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多以材料作文现身,因为这种形式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材料作文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  相似文献   

2.
新材料作文自从2006年出现以后,迅速成为高考作文命题者的“宠儿”,2014年新材料作文更是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高考有别于学业水平测试,前者重在选拔,而后者重在过关;前者重在考查理性思维能力,而后者重在考查基础知识与技能。遍查2014年高考作文,作文审题立意无不更看重思维深度。综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18道高考作文题,运用二元  相似文献   

3.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有"深刻"这一方面的要求,内容上"深刻",体现在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三个方面。加大试题的思辨力度,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是近几年和今后高考作文试题的发展趋势。而福建省高考评卷作文组组长余岱宗在谈到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时也强调:"加大试题的思维含量、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将是今后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发展趋势。"实际考试试题正是如此。福建省自主命题以来的作文试题始终不离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然而,缺乏思辨性又正好是考生作文的通病。笔者针对这一情况,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议论文写作审题立意的思辨性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在作文中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考作文大多是材料作文,作文题目中提供的这些材料在开阔考生思维的同时,也给考生审题立意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材料之间的关联,然后去确定作文的立意,深化作文的主题,形成符合表达意图的整体逻辑,也就是任务逻辑。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高考实行写话题作文以来,由于话题作文开放性强,能给考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考查形式。但每年的考试中,仍有部分同学由于立意偏题而得低分,令人痛惜。这说明,话题作文更要重视审题立意。在考场上,时间紧,压力大,为避免忙乱而影响审题立意,笔者建议大家以“三问”引路,按“三步”构思,以便快速审题,准确立意,下笔作文。一问:这个话题可以写什么?即写什么内容才不致偏离话题。也就是确定写作范围。一般说来,所写内容首先要切合话题,不能超越话题的范围,否则,会给人偏题的印象。2003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情感的…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可以说凸显了理性回归,更看重思辨。其实题旨本身有着较强的思辨性,同时也就要求考生的立意要有理性思辨。作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作者要有较高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也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中之重,在思维品质中思辨能力尤为重要,它直接决定着审题立意的高度与厚度。一、对比求"异",开拓视域在对比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候,首先必须要弄清材  相似文献   

7.
2009年,各省市高考作文呈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多元气象。而新材料作文克服了话题作文宿构、套作的弊端,强调审题过程,在更大限度考查考生的思维与表现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因而准确理解与把握材料内涵,成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只有准确地理解材料,把握命题者的立意指向,  相似文献   

8.
作文既是一种语言训练,又是一种思维训练。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并举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审题立意则是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审题思路顺、方法对,是立意新颖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必然结果。要想立意新,必须审题清。怎样才能把审题与立意有机地融为一体呢?1.抓关键词语审题立意。抓关键词语审题立意可以培养学生驾驭题目(驾驭材料)的能力,可使学生学会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提高作文的意境。以1991年高考作文试题“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黑”为…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文是考场作文,不是考生的自由创作。因此,考生接到高考作文材料或命题后,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审题与立意。其实,自由创作也有审题与立意的过程,只是写作人因自己偏好或擅长使进行速度较快而不自觉。  相似文献   

10.
一、暗示前提下命意的明确性高考作文,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命题,都寄寓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尤其是材料作文,命题者应该在材料中有明确的命意暗示;考生在审题过程中,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就能根据这些命意暗示,准确提炼出文章的中心。高考作文是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不是考查其阅读理解能力。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这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如果考生对作文材料看不懂,对命意猜不透,那么肯定会下笔千言,离题  相似文献   

11.
供料作文是高考作文中最重要的题型。由于材料本身的层次性、多义性,加上审题中对“多向”、“求异”思维认识的片面化,导致供料议论文的审题立意出现种种误差。又因应考作文训练中急功近利、治标不治本的倾向,忽视对考生科学思想方法、分析选择能力的训练,结果使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差带有普遍性。例如: 误差1: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的江苏高考作文是以“风头、猪肚、豹尾”为话题,我认为命题总的来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区分度较低。“凤头、猪肚、豹尾”这个话题比较通俗,寓意明确,同时材料对话题有比较明确的提示和说明,审题没有障碍;立意也比较明确,就是追求尽善尽美、善始善终,因此考生在立意上很难出新意。这影响了命题对考生思维深度和思想深度的考查。  相似文献   

13.
一、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新”在何处有人认为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新”在具有科幻色彩,“可以大胆想象”和“可以编述故事”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主要“新”在以下三处:1.突出考查创造性思维能力。(考生作文表现出视角新、立意新的特点)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考查,绝不仅限于以有  相似文献   

14.
全国卷作文题摆脱关系型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嫁接”,推出了话题式材料作文这一新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同时又能从多个角度灵活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兼具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两者的优点。因此,这一命题形式颇受命题者青睐,但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审题的难度。从写作实际来看,不少考生倍感头疼,偏题、跑题的现象增多。要写好这类作文,审题立意是第一道“门槛”,它直接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本文就新材料作文谈一下审题立意的“三字诀”,以期对高考作文的备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考作文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作文模式,我们把它称为"题意作文""新材料作文"等。新材料作文"新"在不拘泥文体,而是将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结合起来,在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查了考生阅读理解和提炼中心的能力。考生只有准确把握了材料的中心,才能提炼出话题,确保准确立意。  相似文献   

16.
韦坤琴 《中学文科》2008,(4):129-130
随着高考作文审题难度的加大,考生跑题作文出现得越来越多,这主要是思维单一、平时缺乏审题训练造成的,所以作文训练应注重作文审题的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在有意降低试题的审题难度,而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阅读与基本表达能力。所以,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虽以新材料作文为主,但是在80%的试题材料中考生均可找到立意的关键词或观点句。如2013年四川卷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平衡”,  相似文献   

18.
许喜红 《甘肃教育》2007,(9S):26-26
作文审题,永远是佳作产生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要在高考作文中赢得高分.首先得过好审题关。审题立意。二者是密切相连的,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审好了题,立意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技巧。高考作文立意要做到“思想健康”,这是一项基本要求.因为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情达意。如果我们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情”和“意”是不健康的,怎么能说这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呢?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着力强调“训练思想”和“培养感情”对写好作文的重要作用,把他们作为训练作文“两个致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审题立意是考生写作高考作文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关卡,要求考生对题目进行具体、全面分析,准确把握题目的写作方向和要求,考查学生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辨能力。新课标背景下,高考作文试题基本以新材料作文为主,思辨性越来越强。怎样才能顺利通过审题立意这道关卡?本文以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真题为例,介绍了三种审题立意的方法。一、因果推断法高考语文考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一条明确要求,学生要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多为材料作文,而事例型材料又是材料作文命题中最主要的一种类型,考生如何做好事例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呢?本文主要针对事例材料类作文来谈谈审题立意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