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英国《卫报》2014年12月9日报道,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完全在室外享受大自然新鲜空气的户外托儿所正风靡英国。这些托儿所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孩子的学习体验和自由享受,而不是像传统的小学那样关注学生的测试成绩。蒲公英森林学校是英国的一所户外托儿所。该学校没有教室,但是有火、有一棵可以攀爬的树,一个可以做泥馅饼的水槽和一顶紫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他们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快乐、追求幸福。一、构建诗意课堂,享受学习幸福创办著名的夏山学校的20世纪英国教育家尼尔先生认为:"生命是一个过程,重在追求幸福,寻找乐趣。"其实,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幸福、体验幸福的过程。语文  相似文献   

3.
据英国《卫报》2014年12月9日报道,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完全在室外享受大自然清新空气的森林幼儿园正在风靡英国。理念和特点在英国,"森林幼儿园"的名称并不意味着幼儿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在户外场地中进行。相反,幼儿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活动是在室内进行的,如阅读、讲故事、唱歌和进餐。并且,并非所有森林幼儿园中的孩子都能有机会每天进入大自然,例如,在拉绍尔幼儿园,由于校园离林区有一段距离,该校每学期仅有五周开设"森林课程",每次课时为两小时。因此,森林幼儿园所反映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不仅体现四、五十年代的社会福利照顾功能和六、七十年代的补偿功能,而更为突出地体现八、九十年代的教育功能。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国际学前教育机构大致情况如下。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名称繁多,有保育学校,前幼稚园,幼稚园;前初级学校;儿童保育中心;日间照顾中心;家庭式日间照顾;起头计划;家长儿童中心;后院团体;实验学校;游乐园等。其中以幼稚园和保育学校为主,普及率很高。各机构收托的儿童年龄和收托时间均按父母的需要,有半日制、全日制、计时制的,收托对象的领域有较大的灵活性,有婴儿至入小学,也有从婴儿至17岁的。甚至还有夜间照顾中心,专为从事夜间工作的职业妇女服务的。瑞典除了日间托儿所、家庭托儿所、托儿所之  相似文献   

5.
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学校作为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更应该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认真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教育工作,对留守儿童要更加关注,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成长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优秀少年。  相似文献   

6.
本文讲述的是英国夏山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夏山学校是建于1921年招收中小学生的选择学校。夏山学校的指导原则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在文中介绍了夏山学校如何关注儿童的完整性。当学生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课程,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管理自己,可以充分体现儿童的完整性,而传统学校,无论它多么自由,切断了儿童和儿童他们自己的天性并且把他们从他们儿童自然生态中隔离。在夏山学校,新入学的学生遵从一种模式,这种模式逐渐让他们认识到文化不再使他们盲目,接着爆发一段叛逆期并且最终进入一段恢复期,重塑他们的完整性使他们变得成熟起来。夏山学校试图追随儿童的天性。文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在夏山学校治疗和学习的学生的真实的案例。夏山学校最初的功能是保护和完善那些之前文化可能已经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儿童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从托儿所退学美国耶鲁大学儿童学习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托儿所学生的被劝退率有所上升,现在是6.7‰(而幼儿园是2.1‰),即去年有5000个孩子被托儿所开除了。其中,男孩子人数是女孩子的4.5倍,美籍非洲孩子的人数是美籍拉丁美洲孩子和美籍高加索孩子的两倍,4岁孩子的人数是3岁的1.5倍。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如室外活动时不听劝阻从课室跑到停车场,打老师和同学,违反规定带玩具枪回校等,校方担心他们会出现安全事故。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行为不当儿童的数量激增,以前托儿所150个学生中只有一两个行为不当…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六周岁儿童便可以上学,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目前的学校大部分是男、女生混合的公立学校,在这类学校读书的学生均可以享受免费教育的待遇。然而还有为数不多的学生愿意自付学费进入私立学校读书。 长期以来,美国教育界认为小学初级教育应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儿童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学校的课堂气氛是相当活跃的,旧的权威  相似文献   

9.
和制度游戏     
在国内,绞尽脑汁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是大多数家长三年一次必做的功课,常听到的话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飘洋过海地来了英国,同样的故事有了西洋版本!英国家长对付教育制度的本事可不亚于中国的父母。英国的基础教育(从托儿所到高中)总的来说分成两个部分,免费的和收费的(这是至关重要的游戏基础)。孩子从5岁开始可以享受义务教育直到参加A-Level(英国学生报考大学时作为学业成绩参考的考试,国内很多人对这个词应该都耳熟能详了吧)考试。和整个义务免费教育制度整体平行的还有所谓的体制外的独立学校(independentschool),是收费的,一般都是…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英国一家慈善机构警告称,英国早期教育领域正规师资短缺问题使英国许多儿童面临"上学起步即落后"的危险。而英国政府表示,该慈善机构的说法具有误导性。"救助儿童"基金会表示,在英格兰境内托儿所工作的早教教师短缺近11000人。该机构分析了根据"信息自由"法案向教育部申请获取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全部21041个托儿所、游戏班和儿童中心,有10731个没有配备具有合格教师资格、早期教师资格或早期专业资格的工作人员。该慈善机构估计,大  相似文献   

11.
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正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学。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学生是学习责任的首要承担者,教学的关注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在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2.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和各种价值观,都处在形成并上升的关键时期,阅读是一种过程,即由认识到思考再到总结的过程。在这一时期,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更加丰富且有系统性的语言文字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等综合能力。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理论知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由美国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3.
张坤 《上海教育》2012,(Z1):91-91
<正>在德国,户外教育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校外学习方式,它基于发现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原则,强调直接使用感官来接触和了解大自然和社会。德国户外学习多种多样。像小组徒步漫游、学校集体旅游、勘察、远足、听课和调研以及学习旅游都属于德国户外学习的范畴。此外,户外学习也是德国青少年假期作业的主要形式。学生们可以通过完成为期3周左右的徒步旅行和探险,考察周围环境的动植物等,并且以报告形式作为  相似文献   

14.
英国教育历史悠长,其教育宗旨在于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英国犬学及学院对其教育质量深感自豪,大部分院校与各国有广泛联系,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中国学院。在同中国学院的联系中,他们了解到许多中国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期望,为中国学生提供了许多赴英学习的机会,促进了中英两国教育及经济多方面的发展。现将英国教育制度作一简单介绍: 英国法律规定家长必须确保年龄在五至十六岁的子女接受全日教育。英国约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儿童在公费资助的学校读书,即国立学校:其余的儿童则就读不受公费资助的学校(有时指公立或私立学校)。  相似文献   

15.
美国耶鲁大学儿童学习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托儿所学生的被劝退率有所上升,现在是6.7‰(而幼儿园是2.1‰),即去年有5000个孩子被托儿所开除了。其中,男孩子人数是女孩子的4.5倍,美籍非洲孩子的人数是美籍拉丁美洲孩子和美籍高加索孩子的两倍,4岁孩子的人数是3岁的1.5倍。  相似文献   

16.
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就是关注农村学校的未来。关注农村留守学生,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对于这些留守学生,他们很少得到父爱母爱,在心灵上是有缺陷的,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多多和他们沟通,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农村留守学生的增多,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一名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的老师,要真正做到多关爱留守儿童,确保留守学生享受到阳光般温暖的爱。  相似文献   

17.
户外教育是在户外情境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自英国开创外展训练学校以来,户外教育在国外发展迅猛.户外教育注重学习者的体验学习,通常以团体合作的方式进行,以渗透环保意识及个人责任为目标,从而促进了学习者的潜能释放和个人成长,值得我国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学校空间建设应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将儿童置于空间的中心,以儿童生活、生长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设置为原点,将学校、儿童、教育、课程、文化等诸多元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时空,让儿童经历一段美好的学习光阴。在教育这一宏观系统的序列中,学校空间主题及其实践应成为当下教育关注的重要命题,对此话题研究与思考必将带来对儿童教育深度的理解,为新时代教育内涵的发展作出更多注脚。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是一种人心互动的良善历程。我对特色活力学校治理有六点论议:以"公平正义,有教无类"为圆心,以"多元学习,因材施教"为半径,以"学生幸福,家长有感"为圆周,以"学生中心,民族利益"为权变,以"户外教育,课程美学"为理路,  相似文献   

20.
从年日复一年的家访调查中可发现农村家庭日渐衰落,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了托儿所,既要指导学生学习,又要照管学生生活;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家访快速减少,家庭的衰落与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家庭教育无力无法,学校也产生了教育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