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雅乐和俗乐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音乐史的核心问题。本文遵循音乐史的发展规律,着重从音乐的娱乐、政治功用等方面来研究从周乐到汉乐的雅俗变化问题。从而总结出在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处于哪个历史地期,雅衰俗兴或雅兴俗衰,民间音乐始终是一切音乐发展的基础和主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中国古典文学的雅俗有别来分析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中的雅与俗,认为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中如要避免过雅或过俗,必须做到以下四点:正视古典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雅俗之别、尽量化俗为雅、尽量化雅为俗、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3.
刘勰雅俗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刘勰是将雅与俗作为审美范畴,并从理论上进行全面论述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推崇尚雅崇雅的审美观念,从雅俗比较和变化中看待文学审美现象,标举“圣文之雅丽”,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指出文艺创作主体应注重品德修养,必须“儒雅”与“文雅”,提倡“括乎雅俗之际”,隆雅轻俗,并且具体论述一系列雅俗审美命题,如“典雅”、“温雅”、“和雅”,常常“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把《诗经》中来自民间、化俗为雅的诗作的审美经验作为论述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雅俗问题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相关的研究往往因为忽略了雅与俗之间相对性的基本特征而使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千头万绪。雅与俗自产生之初就存在着相对性的特点,并且包含着一定的阶级性文化意味,这为雅俗现象的丰富性内涵提供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试图从形式风格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层面将汉乐府作品分为雅、俗二类,并概括各自的基本特点,探讨雅、俗两种音乐文化的关系互相融合,互为传承.  相似文献   

6.
雅俗论是我国古典诗学的基本批评理论之一。它在明清两代分别得到深入地阐说和流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继承前人高标去俗崇雅观念的基础上,结合诗学辨体理论对诗歌去俗崇雅予以了进一步的细致探讨;二是承传宋人以来的化俗为雅之论,对雅俗的具体转化及其相关论题、因素予以了探讨;三是出现了对雅俗之论予以消解的论说。上述几个维面,共构出了我国古典诗学雅俗之论的最后辉煌。  相似文献   

7.
北宋初期,词虽继承花间一路,但词坛尚雅是主流.到了元祐词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突破:被词人不耻的俗词进入词中,改变了初期词坛尚雅的审美情趣,表现为以俗为雅、化俗为雅和雅俗兼融三个方面.正因为元祐词人的努力,使得词坛上雅、俗对立的审美情趣渐渐融合,体现出通达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元曲雅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人们称为“通俗文学”的元曲,无论是从其题材、内容和人物方面来看,还是从其风格流派、语言特色来看,都是有雅有俗,雅俗兼备的,而不仅仅只是通俗。我们应该比较地、辩证地看待元曲中的雅和俗。与诗、词比较而言,元曲显然要通俗一些,但与诗、词依然有雅有俗一样,元曲也是既有俗又有雅的。在元曲中,散曲比杂剧更雅,杂剧比散曲更俗。在杂剧中,曲词比宾白更雅,宾白比曲词更俗。但无论是散曲或是杂剧,无论是曲词或是宾白,它们也都是有雅有俗的  相似文献   

9.
散文品美     
雅俗美 试着提出雅俗美。赵翼在《陔馀丛考·雅俗》中说:“雅、俗二字相对,见王充《论衡·四讳篇》……然则雅、俗二字,盖起于东汉之世。”这里我用作偏义复词(指文雅和粗俗),来说明从粗俗、丑陋的东西中挖掘出文雅、雅正的意义,也就是从不美处写美。  相似文献   

10.
正不是说文化也有雅俗之分么?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形而上是雅文化、形而下是俗文化?风花雪月是雅文化、柴米油盐是俗文化?是不是可以说:雅文化是书本文化,读书人的文化;俗文化则指非书本文化,不读书人的文化?我以为,雅俗之外,还有精粗之分。依照加工程度的粗细深浅,历史积累的多寡厚薄,而判为精文化与粗文化。  相似文献   

11.
北宋初期,词虽继承花间一路,但词坛尚雅是主流。到了元祐词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突破:被词人不耻的俗词进入词中,改变了初期词坛尚雅的审美情趣,表现为以俗为雅、化俗为雅和雅俗兼融三个方面。正因为元祐词人的努力,使得词坛上雅、俗对立的审美情趣渐渐融合,体现出通达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作为民间职业画师,李耕的绘画体现了民间审美趣味,具备民间艺术"俗"的特征,但是他的绘画价值、形态和精神追求却具备了主流文人画"雅"的特征。立足于当今雅俗蜕变、新旧交融的文化环境,从民间画师身份、文人画体式、雅俗兼融意趣三个方面为李耕绘画进行艺术定位,为理解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雅乐和俗乐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音乐史的核心问题.本文遵循音乐史的发展规律,着重从音乐的娱乐、政治功用等方面来研究从周乐到汉乐的雅俗变化问题.从而总结出在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处于哪个历史地期,雅衰俗兴或雅兴俗衰,民间音乐始终是一切音乐发展的基础和主流.  相似文献   

14.
白洋 《承德师专学报》2007,27(1):103-103
分析音乐的雅与俗和“市场经济”下的雅俗音乐的商品化形态。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其中音乐的雅俗关系成为令人注目、关心的话题。雅乐与俗乐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一个具有民族特点的雅俗共存的格局将是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关系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引发了对于雅俗文学界限、内涵、价值和评价体系的重新思考.传统的"雅俗对立"观在理论批评、创作实践、语境转换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不足.摒弃扬雅抑俗的传统观念,以互动共生的整体观来考察文学系统,是当代文学格局的必然性变动.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雅与俗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既相激相对,又互渗统一的,即雅俗共存,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互进、雅俗共赏的.  相似文献   

18.
“雅俗共赏”与“雅俗分赏”是业界关于电视文化审美的两种观点,符合受众的审美心理和电视本质特征。为了充分体现电视文化的审美功能和社会作用,雅和俗应该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19.
晚清通俗小说与"五四"新文学实际是一种文学运动的两个阶段,一个在前一个在后.通俗小说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不人流的表现,也有吐故纳新的追求.另一方面,新文学内部也开始由雅向俗的悄然实践,表现出多种走向.雅俗文学就在这种互相交融、互相对立中成为一个融合体.  相似文献   

20.
雅与俗是文学的两种类别,两者是一种对立互补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一个 双向互动模式:雅的俗化,俗的雅化,以及俗走向雅,再由雅走向俗的循环。雅俗互动的结果是,雅俗界限的模糊,产生了一种“两栖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