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在教学中是重点,但高考单独在这个点上命题,难度不好把握。《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是这样规定的:1.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过程(2)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这个子目的写法与现行统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的三级标题几乎完全一致。那么,在“一纲一本”(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考试大纲一套教材)的情况下,这两节的文字、图片、地图等内容都在命题的范围内。从命题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世伦  陆洪 《历史学习》2005,(11):22-23
新思想的萌发是现行统一高中教材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一单元的复习重点。《考试大纲》有关“新思想的萌发”只是列出了一个标题:(5)新思想的萌发没有进一步列出详细子目,这给高三学生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复习中如何处理,需认真研究。从宏观上看,“新思想的萌发”迈出了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第一步,也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起点,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有着重要影响。但要注意鸦片战争爆发后萌发的新思想,与明末清初反封建民主思想没有必然联系,它主要是针对鸦片战争时期出现的社会危机萌发的。“新思想的萌发”一节,实…  相似文献   

3.
彭大军 《历史学习》2005,(11):14-15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要求掌握以下4个知识点:英法发动侵略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与现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第三节的子目完全一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掌握。一、对照《教学大纲》,确立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2.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如何理解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原因。二、根据《考纲》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考文综考试范围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规定的子目,与《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子目完全一致。如何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复习,下面的指导或许对你有所帮助。关于"慕尼黑阴谋"1.阅读地图《二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坐标(可以德国为中心)掌握下列史实:德军进入莱茵区,德国占领奥地利、占领苏台德地区、控制捷克斯  相似文献   

5.
高文才 《历史学习》2005,(11):11-13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规定是:(4)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和西征《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现行教材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相比,考纲的调整幅度不小。教材中“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三个大的子目被删除;“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重建领导核心”两个子目分别被“北伐和西征”、“《资政新篇》”置换。这样的规定“淡化了知识体系,突出了主干重点”。这正是高考命题一再重申的原则。近年高考的命题实践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2005…  相似文献   

6.
夏东平 《历史学习》2003,(10):35-35
在2003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必修)中,把第二次鸦片战争放在第一章第三节,而太平天国运动分别放在了第一章的五、六两节。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给我们日常的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其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年的1月。这种时间上的倒置,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意识: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是两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权益,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当我们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阶级矛盾的时候,许多学生不理解:两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本节内容是“辛亥革命”一章中的重点知识,2005年高考考试范围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规定是:(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这个子目的内容在《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表述是这样的: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很显然,除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这个子目被删掉以外,其他的子目与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的重点是: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高考复习时要注意从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枣庄市教研室举行的推选省级教学骨干教师的活动中,我有幸作为评委听了两节课,课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本课包含两个子目: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一目介绍了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目叙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第一节课,授课教  相似文献   

9.
(课前准备好投影机、机片、录象剪辑) (上课) 师:同学们,今年是1990年。你们知道150年前,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吗? 生:(齐声)鸦片战争。师:对呀,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第二节“鸦片战争”。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7页。 (评:从时间概念上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  相似文献   

10.
问:修订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明清部分的章节子目和内容有哪些主要的改动?答:明清部分原来只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一章,现在把它作为明清部分的总标题,下分《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清朝前期的统治》、《明清时期的文化》四章.在章节子目和内容方面改动的有:增加了《瓦剌和鞑靼》的子目,瓦剌、鞑靼和明朝  相似文献   

11.
一、根据提示,回忆基础知识本热点专题是高考命题热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过程及表现和结果。请按照下列提示,回忆所学的基础知识。(一)按四个时期,回忆教材相关章节的具体内容1.民主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六章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相似文献   

12.
《中学文科》2005,(6):20-22
(1)时间:1840—1842年。(2)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5)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促使一些新思想在中国出现。  相似文献   

13.
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分三个子目:“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大量洋货涌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各子目之间,既有因果关系,又有递进关系。教学重点是对“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主要包括瓦解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讲授本章内容以前,教师可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明清史知识.使学生明了:(1)明中后期以来,随着封建社会内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虽然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封建势力的压抑,其成长是异常缓慢的.因此,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仍然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2)明末清初以来,中国虽然已经遭到沙俄和西欧殖民者的侵略,但入侵者均被击退.鸦片战争前,中国还是一个政治独立,领土完整的主权国家.这一章分三课时讲授.第一节禁烟运动教师可简略地指出,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现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一章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概述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三个方面即: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二、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三、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许多教学参考资料在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都认为“以社会性质的变化为主,其他··两方面的变化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2003年第11页)。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真是由社会性质派生的吗?对此观点,笔者认为有待商榷。从时间角度看,近代中国民族矛盾在鸦片战争爆发时(1840年)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没有查到有关鸦片战争期…  相似文献   

16.
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有关"辽、夏、金的建立与宋辽、宋夏、宋金的和战"规定如下:(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以上子目与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五章第四节、第五节的子目完全一致。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史上复杂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17.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有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规定的子目,与《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子目完全一致。现按高考要求,具体指导如下。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本目知识精要如下:1.三大战役(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改变了苏德  相似文献   

18.
林桂平 《历史学习》2005,(10):12-1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Ⅲ)中的第三个专题,该专题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点是近年来高考文综和历史单科试卷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需要对现有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  相似文献   

19.
高考文科考试大纲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定是:(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革命的进程与背景(3)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这个子目的内容在《世界近现代史(选修)》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表述是这样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照考纲与教材内容,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新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课后练习题之二: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练习题答案提示”认为:1.不对。2.①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他们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②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居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财富,进而发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