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亏公司没有录用他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计划招聘十名基层管理人员,报名竞争者达数百人。经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之后,评选出前十名优胜者。当公司总裁松下对录取人员名单逐个进行审阅时,发现有一位在面试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人却未在前十名之列。松下当即命令复查,结果发现这位年轻人名列第二,名单上没有他的原因是计算机出了故障,把分数和名次排错了。松下立即给这位年轻人发放了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松下电器公司招聘一批基层管理人员,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计划招聘10人,报考的却有几百。经过一周的考试和面试之后,通过电子计算机计分,选出了10位佼佼者。当松下幸之助将录取者一个个过目时,发现有一位成绩特别出色、面试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人未在10人之列。这位青年叫神田三郎。于是,松下幸之助当即叫人复查考试情况。结果发现,神田三郎的综合成绩名列第二,只因电子计算机出了故障,把分数和名次排错了,导致神田三郎落选。松下立即吩咐纠正错误,给神田三郎发录用通知书。第二天公司派人转告松下先生一个惊人的消息:…  相似文献   

3.
命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个年轻人去一家大公司求职,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4.
再试一次     
侯正涛 《成才之路》2012,(17):97-97
正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这个年轻人有点儿胆识,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  相似文献   

5.
再试一次     
<正>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但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熟练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  相似文献   

6.
张志林 《成才之路》2012,(3):100-I0017
正一家公司想招聘营销部经理,招聘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来面试,最后有三个人进入了由公司老总亲自主持的最后一轮考试。考试那天,老总开车把三位年轻人拉到一座果园里,他没有给他们出难题,而是指着三棵高大的苹果树说:"你们每人一棵  相似文献   

7.
本期辩论材料:有个年轻人来到某公司应聘销售部主任。面试的结果使经理很失望,他说:“我们的大门不是能够轻易叩开的。”年轻人说:“对不起,我没有准备充分,能不能……”经理认为年轻人是爱面子,就随口说道:“那好,两星期后你再来面试。”第二次面试时年轻人有了很大进步,但以他的水平仍然难以胜任销售工作。经理问:“不知你对其他岗位是否感兴趣?”年轻人听后愉快地接受了建议,并请求重新学习,继续面试。结果,年轻人共面试了五次,经理给小伙子五次机会也是破天荒的。在第五次面试时,经理当众宣布说:“今天你不必回答任何…  相似文献   

8.
1.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  相似文献   

9.
面试了好几个人,没有特别中意的,我们几个负责面试的都有点累了,开始打哈欠。这时,屋子的门被打开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了进来。年轻人衣着得体,看上去很有精神。面试了这么多人,我发现很多人其实对基本的面试礼仪技巧还是掌握得不够。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首因效应,通俗一点,就是说面试中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在短暂的面试时间里,能给考官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往往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而第一印象往往就取决于面试者的着装。面试者不一定要穿名牌服装才能显示出风度来,着装还是以朴素简洁为好。  相似文献   

10.
再试一次     
《现代语文》2005,(8):13-13
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坚持不懈而已。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相似文献   

11.
一位年轻人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他是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在面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他实在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年轻人却一再坚持。他对主考官说:“您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他,便答应了他的请求。结果,他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人事经理对年轻人颇有好感,因他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年轻人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他说他没工作过,惟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学生会财务。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无疑不划算。经理决定收兵:“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打电话通知…  相似文献   

12.
再试一次     
<正>——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坚持不懈而已。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相似文献   

13.
再试一次     
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穿透了硬石,坚持不懈而已。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08,(11)
一位知名企业的总经理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他想雇一名助理,因为他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没有一位助理帮忙实在忙不过来。一时间,应征者云集。经过初选,有50多人被通知参加面试。面试由总经理亲自主持进行,但最后,他却挑中了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我想知道,"他的一位朋友问道,"你为何喜欢那个年轻人?他既没带一封介绍信,也没受任何人的推荐,而且毫无经验。"  相似文献   

15.
我刚来公司面试的时候,小狮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你可以在这里获得快速地成长,这对年轻人来说是最重要的。”现在,两年过去了,小狮没有骗我,我看起来已经像是四十岁的人了……所以我每天都辛苦地在编辑部搜刮笑话,希望笑一笑十年少……也希望丐小亥、朵爷每天多闹点笑话……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失业的年轻人,到微软去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在经过面试和实践考查后,人力资源部告诉他,他被录取了。请你将e-mail address(地址)给我们,以方便工作联系。年轻人说:我没有电脑,所以也没注册e-mailaddress。人力资源部告诉他:对微软来说,没有e-mail address的人等于不存在的人,所以微软不能聘用你。  相似文献   

17.
一位从笔试到面试均已通过的年轻人,即将离开原工作岗位走马上任。但录用的单位迟迟没有下达录取通知书,年轻人焦虑地等待着。一天,原工作单位领导对这个年轻人说,单位有一篇急用报告材料需要写,为了赶时间,只好以个人名义求他帮忙。年轻人听后,迟疑了一下,很不情愿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8.
服装,是人们平凡生活中一个寻常的组成部分。然而服装有时会在一个人的人生选择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这却并不为许多人所详知。这儿就有两个例子,大家稍做咀嚼,不难体味出它的丰富蕴藉之一、二。一位自负才华横溢的求职者,去参加一次面试。当他来到面试点时,发现这是一家气派非凡、富丽典雅的公司。公司豪华的写字楼像一块金字招牌,醒目地矗立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丛中,进出的白领一族衣着一律严谨得体,气质端庄高雅。眼前堂皇富丽的景象,使得这位年轻人,还未进入角色,就开始为自己马马虎虎的率意着装而自惭形秽起来,精神委顿,名落…  相似文献   

19.
帽子的颜色     
庄再迪 《高中生》2011,(2):11-11
商人需要一个助手,就为前来面试的两个年轻人出了一道试题。他先把他们领进了一个黑暗得看不见任何东西的小屋子里。接着又说现在在屋子中央的桌子上共有5顶帽子,其中两顶是红色的,3顶是黑色的。而他要求两个年轻人和他一起随便摸起一顶帽子戴在头上。这样,当他把屋子里的灯打开时,两个年轻人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根据其他两个人所戴帽子的颜色.  相似文献   

20.
尾数的哲学     
一个年轻人到某公司应聘临时职员,工作是为公司采购物品。经一番测试后,留下了这个年轻人和另外两名优胜者。面试的最后一道题目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枝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考官问他是怎么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枝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对此,他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