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月 《新闻世界》2013,(4):201-203
从2003年起,我国大量的少儿频道落地,力求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电视环境。但大部分少儿节目又都存在节目类型单一,节目类型开发力度不够,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面对这样的现实,笔者自创了一档少儿游戏类节目《爸爸妈妈的童年》,并通过SWOT分析法,对该节目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少儿节目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电视选秀节目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节目类型,目前已成为几大主流卫视提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手段。选秀节目以其娱乐性、平民化、趣味性等特征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要,但是国内的选秀节目严重缺乏创新,一档选秀节目火起来之后很多电视台马上跟风效仿,一时间屏幕上出现了一大批面孔相似的选秀节目,以至于选秀节目开始走向泛滥,甚至趋于低俗化,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首先梳理了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定义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几个阶段,将《我是歌手》与其他音乐选秀节目进行对比,进而研究《我是歌手》的内容创新,及其引进中国后进行的本土化融合,并总结出《我是歌手》对国内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启示,试图以此找到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3.
刘娟 《新闻世界》2009,(9):68-69
《实话实说》开启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序幕,《一虎一席谈》则代表了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新高度。本文从《实话实说》与《一虎一席谈》在选题、谈话模式以及节目中人的魅力几个方面的比较中探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陈虹  聂德芸 《视听界》2007,(4):7-69
电视谈话节目(脱口秀)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形式与风格都已相当成熟。如今脱口秀已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之一,是反映美国生活的一面镜子。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也有十多年了,虽起步较晚,也在摸索中逐步走向成熟,在向国外优秀节目借鉴、学习的同时,结合中国观众的收视特征,适应中国的媒体环境,发挥主持人自身的特色。本文选择了美国名牌脱口秀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与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两档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从开播背景、受众定位、节目形态、主持人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法律的日益完善,一些法制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仅以央视为例,就开播了包括《道德与法》、《普法栏目剧》、《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等诸多类型的法制节目。然而法制节目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法制节目收视率日趋下降。我国大概有200多个电视法制类的相关栏目,相关数据显示,其中有9个是播放法制类节目的频道。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为例,分析该栏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元素——以《变形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叶子 《今传媒》2012,(6):87-88
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结合当代电视真人秀节目所拥有的八种类型以及其中有代表性类型的特点,通过概述电视真人秀节目应该具备的七个基本元素,使受众能够更贴切的感受到电视真人秀基本元素带来的节目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和美国《NBC Nightly News》两个晚间新闻节目进行内容分析,以实证的方式揭示了中西电视晚间新闻节目音频风格在包括声源类型、同期声的运用、声频片断长度、声源人数、音频切换频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基于此勾勒出了中西电视晚间新闻节目中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音频模型。  相似文献   

8.
《非诚勿扰》的热播,引发了近期电视相亲节目的一次热潮。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电视红娘》、90年代初的《今晚我们相识》,到1998年的《玫瑰之约》,再到今天的《非诚勿扰》,中国的电视相亲节目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自身创造,还是模仿者,节目的形式、诉求、反响都有着显著变化。本文试图把每个阶段的代表性节目作对比、梳理,分析电视相亲节目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电视交友节目兴起于上世纪末,后遭遇发展瓶颈。十年后《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节目凭借新的时代元素大获成功,开启了"后相亲"时代。与传统的电视交友节目相比,当下的电视交友节目中主持人、嘉宾分别掌握的话轮长短、数量、比例以及二者之间话轮的转换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作为电视交友节目的领跑者,其话轮控制和转换的规律对其它类似节目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姚小云 《青年记者》2012,(20):25-26
《幸福魔方》是东方卫视于2010年1月4日推出的一档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该节目开启了情感类电视节目的新窗口.①从节目类型上看,《幸福魔方》并非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但是对电视谈话类节目有着很好的继承与创造性发挥,是一个具备很强的叙事技巧的栏目.下面笔者从叙事学角度,以《幸福魔方》为例,分析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在叙事结构、叙事人物、叙事策略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田甜  秦茜 《新闻世界》2013,(8):40-41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节目类型,以上海东方卫视在1993年创办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十九年的历程,在这十几年当中,各类电视访谈节目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个省级电视台开办,而节目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例,分析自2002年开办至今,该节目为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而进行的一些改革和改版,概括近十年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2.
贺义廉 《新闻爱好者》2011,(24):108-109
电视谈话节目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节目品牌的建构。《艺术人生》与《超级访问》从开播至今,在众多电视谈话节目收视率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却长期保持在前几位。两档节目虽同属电视谈话节目,同样以明星为访谈对象,但通过电视节目品牌建构形成了风格迥异、独具魅力的节目特色,赢得了受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张军红 《新闻爱好者》2011,(12):108-109
电视谈话节目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节目品牌的建构。《艺术人生》与《超级访问》从开播至今,在众多电视谈话节目收视率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却长期保持在前几位。两档节目虽同属电视谈话节目,同样以明星为访谈对象,但通过电视节目品牌建构形成了风格迥异、独具魅力的节目特色,赢得了受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消费时代,电视文化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蓬勃发展,其自身也成为了一种消费文化的一部分。消费时代下的电视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观众观看电视是为了获得愉悦和刺激。电视"真人秀"《奔跑吧兄弟》作为一种具备了故事性以及游戏性、刺激性和诱惑性的节目形态,建构起消费时代典型的电视文化快感。本文以当下热播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通过分析节目中快感的来源,受众对快感的需求以及快感的类型,从而对消费时代下电视文化的特性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纵观近几年的电视荧屏,真人秀电视节目可谓独领风骚,占据了各大卫视的节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视节目同质化严重。2014年推出的《十二道锋味》在节目定位、人物元素、叙事方式等方面有大胆的创新,值得同业者去探索。本文从节目定位、节目内容、后期制作等层面对《十二道锋味》进行全面的梳理,期望《十二道锋味》的创新模式能够为其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1996年《实话实说》在全国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攀升。从此电视谈话节目遍地开花,如《超级访问》《张越访谈》《鲁豫有约》《非常接触》等。但不同的节目由于节目定位、话题选择的不同等导致了节目风格迥异。《鲁豫有约》作为一档优秀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其话题选择有着不同的特点,从《鲁豫有约》的话题选择,我们能发现一些谈话节目话题选择的端倪。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春晚后电视魔术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电视节目类型在各个卫视台热播,本文以湖南卫视大型魔幻情景互动秀《金牌魔术师》为例,指出电视魔术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战略对策,以期能够促使电视魔术节目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要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  相似文献   

19.
王刚  郭俊涛 《视听界》2010,(6):68-70
电视真人秀节目从1999年荷兰的《老大哥》大放光彩,至今已有11年。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在2005年《快乐女声》也曾达到一个高潮,但此后就一直因锁定选秀类型而鲜有起色。从2005年到2009年,在欧美真人秀节目遍地开花、风生水起之时,国内的真人秀节目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在口碑和收视上,都没有突出的作品能够引起全国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从明星真人秀节目看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超  于璐 《新闻世界》2014,(7):102-103
在如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风行,电视娱乐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发现一个节目类型就一拥而上,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娱乐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有一批节目还是取得了收视奇迹,如《爸爸去哪儿了》、《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以上这一类节目都主打"明星牌",是明星真人秀。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