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应对文学期刊受到新媒体出现的巨大影响与冲击,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的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三个属性进行分析,提出文学编辑要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适应时代的要求对编辑视角进行调整,让文学期刊在互联网时代通过融合与创新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后,受新媒体的影响,西方传统媒介风光不再。我国的台港地区亦复如此,尤其是文学期刊影响为甚。为突破困境,台港文学期刊"八仙过海,曲尽能事"。借鉴台港经验,建议大陆各省市遴选若干文学期刊转入公益事业单位,打造成纯粹、高雅、精致的艺术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3.
徐冰 《采.写.编》2023,(8):147-149
地方性文学期刊作为当代文学期刊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相对弱势的地方性文学期刊与国家级文学期刊相比,其发展过程面临诸多考验。以《青岛文学》为例,回顾其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当下所处困境及原因,文化环境的变迁致使文学边缘化更加凸显、新媒体发展带来冲击、新的出版渠道造成受众需求目标转移等问题,并探寻具体的路径策略,为地方性文学期刊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廖琪 《采.写.编》2021,(8):115-117
以极具共性又极富个性的广东地方文学期刊《佛山文艺》为例,梳理其在三个时代不同的表达方式,它由盛至衰的发展轨迹,是众多地方文学期刊的命运缩影.融媒时代,地方文学期刊面临诸多困境,鉴于其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培育成长型作家、寄托人文情怀、发挥文艺培根铸魂功用、构建地方文化生态等方面所具有的无形资产和潜在价值,重塑品牌形象、活用本土人文资源、借助新媒体优势、加强政府扶持、解决体制之困等途径和手段,应是《佛山文艺》类地方文学期刊走出困境、最大化发挥社会效益、繁荣地方文化生态的良策.  相似文献   

5.
编审工作是文学期刊的核心内容,编审质量是文学期刊的生命。在过去的文学发展历史中,文学期刊在繁荣文学事业、推出优秀作品、培养作家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文学期刊在内的文化产业产生巨大变革,如何提高文学期刊编审工作质量,使文学期刊具备更大的发展优势,在更为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立足,成为现阶段文学期刊发展所应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学期刊出版、发行困境已是出版界议论多年的话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期刊是继续坚守"纯文学"的办刊理念,还是走向市场,这已是各类文学期刊研讨会上多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文学期刊《伊犁河》的一名编辑,20多年来,笔者与同事们为了寻找文学期刊的生存发展之路,《伊犁河》两次走市  相似文献   

7.
丁光梅 《科技与出版》2012,(10):105-107
文学期刊的形象传播能够助推文学期刊品牌形象建设,有利于文学期刊发展体验经济。要确保形象传播的效果,必须讲究策略。文学期刊的形象传播策略主要是:选择适当的传播方式、有利的传播时机、合适的传播媒介,找准对读者的"攻心点",统一创意风格,运用有效的诉求策略。  相似文献   

8.
相对而言,文学期刊已风光不再,表现为,许多文学期刊的订阅量和销售量急剧下滑,文学期刊所占市场份额日渐减少。有的文学期刊陷入困境,举步维艰,甚至停刊,《昆仑》的停刊即为此例。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有二:其一,随着社会步入商业、科技和欲望化的年代,  相似文献   

9.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之后,文学期刊从期刊数量到期发行量都呈现出大幅下滑之势.据人民网对文学期刊进行的调查,目前中国的期刊社一共有9000多家,文学期刊约占10%,而这其中又仅有10%的文学期刊生存状态较好,即不到100家的文学期刊能够维系自身的运行,其余的文学期刊都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赵志坚 《青年记者》2007,(20):39-40
文学期刊的困境扫描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曾经一度辉煌,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的刊物并不罕见。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文学期刊自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进入了彷徨期,它们被新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纪实、生活、时尚和实用期刊重重包围。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学期刊陷入质量下降、读者群减少、声誉日弱、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之中。面对困境,文学期刊作出了三种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11.
面临数字革命的巨大挑战,现在,一些纸质文学期刊已陷入困境,在这困境之中,我们必须坚信:文学期刊不会消亡,只要这个世界还有文化,还有精神的追求,还有心灵用文学形式倾诉,文学期刊就不会衰竭。但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给文学期刊注入新的生机,寻找新的生存模式与发展空间?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挑战,跨越障碍和阻隔,对读者呈现新的面貌,应是文学期刊办刊人的自觉责任。  相似文献   

12.
面临数字革命的巨大挑战,现在,一些纸质文学期刊已陷入困境,在这困境之中,我们必须坚信:文学期刊不会消亡,只要这个世界还有文化,还有精神的追求,还有心灵用文学形式倾诉,文学期刊就不会衰竭。但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给文学期刊注入新的生机,寻找新的生存模式与发展空间?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挑战,跨越障碍和阻隔,对读者呈现新的面貌,应是文学期刊办刊人的自觉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化背景下,利用数字媒体争取更多读者,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已成为多家文学期刊社的共识。但在数字化运作中,如果忽略相关问题,其数字化之路也会遭遇困境。基于此,本文从强化文学内容提供商的角色意识、注意不同形态文学期刊的差异性和品牌理念的统一性、加强对数字文学期刊的宣传推广三方面提出文学期刊数字化运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7文学期刊的变革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文学期刊其实还是有相当的市场前景的,只要文学期刊能在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一如既往地坚持提供能够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高品质文学作品,文学期刊的春天或许将再一次来到。2007年,不少文学期刊根据读者和市场的需要,进行了改版,有些动作堪称大刀阔斧。总体来说,2007年的文学期刊依然坚守着文学的道路,并进行了多途径的探索和突围。  相似文献   

15.
刘友芝  周豫  高璐 《编辑之友》2010,(12):36-38
一 当下文学期刊的生存困境与文化产业振兴的战略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曾经一度辉煌,当时普通文学期刊发行量有四五十万份.知名刊物的读者更足数以百万计.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来描述文学期刊在鼎盛时期的境况并不过分.进入90年代,文学期刊开始逐步从时代舞台的聚光灯下淡化出来,从中心踅向边缘.  相似文献   

16.
失落的智慧     
培养作者,对于文学期刊而言是个老话题.因为几乎所有文学期刊创刊初衷都会把培养作者、为新人的诞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当作自己的责任.文学期刊一直是一项政府扶持的公益性质的事业,所以大多期刊也把培养作者以条文方式明确列入了办刊宗旨之中,这成了文学期刊的优良传统.几乎每一个成功的文学期刊背后,都站立着一长串极具光彩的由它发现并培养出来的作家甚至名家大家.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文学期刊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提供了多种文化消费选择,使文学期刊面临着质量下降、读者群减少、声誉日弱、发行量急速下滑、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之中。随着期刊进一步走向市场,还将有一批期刊被淘汰。本文结合分析这些年来的文学期刊的现状,探讨文学期刊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曾经门庭若市、炙手可热的文学期刊,如今大都门可罗雀、举步维艰。据悉,全国各类期刊中,文学期刊占3%左右,约为200多种。在这200多种文学期刊中,能够维持正常运行的仅有一半,发行量过万份的少之又少,其余文学期刊的发行量较之发行量几十万上百万份  相似文献   

19.
文学期刊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是何等的辉煌,作家如雨后春笋,刊物漫山遍野。处于文化消费主角地位的文学备受读者的青睐,《人民文学》曾创下了发行量146万的显赫记录。进入90年代,文学期刊戏剧性地衰败,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江河日下,发行量的锐减使文学期刊的成本大幅上升。期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读者日趋减少,使得办刊经费捉襟见肘,编辑人员生存困窘。一些著名的文学期刊停办。《昆仑》、《峨嵋》不见雄姿,《漓江》“宣告断流”,文学界的优秀期刊《小说》也与读者依依惜别。大型的文学期刊相继停办,众多的中小型文学期刊也感到举步维艰,在四面楚歌声中茫然回顾。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回顾文学期刊动荡的历史,探寻文学期刊发展的道路,也是在山穷水尽的处境中寻求一条柳暗花明的蹊径的一个尝试。一、文学期刊衰落的原因1.文化消费的多元争雄文学作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受到读者的钟爱,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多元和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多元共存使文学受到读者的冷落。文字、音像、多媒体传播方式虽各有千秋,彼此不能相互取代,但文化市场必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娱乐生活类报刊的活跃、影视传媒的发展、电脑的网络化已夺走了文学期刊的部分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和影视为代表的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文学期刊纷纷陷入质量低下、读者群锐减、声誉日弱以及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于是近年来,一些文学期刊为探索自身出路,进行着各种市场化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文学期刊在内容风格、经营模式、编辑趣味和市场策划等方面表现出诸多值得注意的倾向,虽然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期刊的生存状况,但长远来看,这些现象却使得文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