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虚拟现实电影的关键技术包括立体显示技术、三维虚拟声音的实现技术和环境建模技术等。3D电影《阿凡达》为代表的立体电影技术被称为继有声电影、彩色电影之后的第三次电影技术革命,其核心包括三维图形生成技术。3D电影将在裸眼3D、交互式电影和立体电视方面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想象过图片中的恐龙,瞬间咆哮着从书页上跑出来捕食吗?想象过人体骨架活灵活现地在你的书上奔跑吗?想象过火星漫游车经过弹跳、翻滚坠落在你的书上吗?这一切并不是只有在电影特效中才能看到,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有趣的3D立体书》系列,就能带给你这样令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文革"爆发后,"样板戏"一花独放,自1966年到1970年,全国只生产了4部可看电影,其中以《地道战》影响最大。这部影片以"流畅的手法,高超的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电影《地道战》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4.
论徐克新派武侠电影中的空间与叙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东南传播》2011,(3):83-85
徐克拍摄的电影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是辨识度较高的还是他的新武侠电影。近几年徐克有转型的意愿,但是不管是《女人不坏》还是《深海寻人》,都无法与他的《笑傲江湖》系列,《倩女幽魂》系列,《新龙门客栈》等经典影片相提并论。这些新派武侠电影的空间与叙事的关系特点鲜明,非常具有个人特色,是探寻徐克为何成为徐克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笑傲系列,小倩系列和新龙门等经典影片,对徐克电影中的空间与叙事关系进行探讨,最后再分析一下他的新作《通天帝国》中的经典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中国"主旋律"电影"主流"化策略的影响下,《建国大业》无论在票房上还是在意识形态的表述上都获得了官方、学界和民众的一致赞赏。然而,反观其成功的商业策略的背后,却不是一个常规的电影产业操作方式,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思: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建国大业》带给中国主流电影的是一个个案,抑或是一个范例呢?  相似文献   

6.
徐霁 《传媒》2014,(12)
正传统"4D电影"是指由三维立体电影和同步拍摄影像及特效制作模拟软件制作,是在3D立体镜视觉显示系统基础上加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投影影像立体深度空间,通过给观众以电影内容触动的物理感官,从而增强临场的效果。当观众在看立  相似文献   

7.
马强 《今传媒》2015,(2):82-83
与电影《黄金时代》同期上映的《亲爱的》和《心花路放》,已经分别从社会冷思考与现实热炒作的潮评中褪去,而相比《黄金时代》的票房却步伐坎坷、雾路艰辛。文艺气息浓重的电影却在这个时代没有完全体现出价值,而这份历史与文化的使命也随之淡然消逝。也许会有太多的观众以现代的思潮去理解《黄金时代》的缘由与经过,使得恰恰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中独树一帜的电影《黄金时代》,虽然也掺拌着现代青年人的理想,但终究被滚滚红尘掩盖了历史的文化诉求。本文围绕电影《黄金时代》的"成"与"败",从电影文本、历史文化和商业制作的角度出发来评述影片当中隐含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0):61-64
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在对《林海雪原》小说、革命样板戏等前文本的互文性改编中,以武侠与黑帮杂糅的英雄叙事类型重新包装了剿匪传奇故事,实现了对红色经典的增殖再现。政治逻辑与市场经验合谋成功的背后,也让我们思索"红色经典"在与当代文化对接中,如何开掘其精神道德资源,实现其历史超越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12,(9):22-28
<正>全球首部裸眼3D微电影亮相微电影节颁奖典礼自《阿凡达》以来,3D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将成为未来电影的一股潮流。而中国3D试验频道开播的消息更使国人对于3D影视的关注升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不戴眼镜就欣赏立体视像的裸眼3D产品正在悄然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10,(9):6-6
据华西都市报:8月6日.华西都市报3D房产特刊,用20个整版的超大规模,聚焦全成都读者的目光。读者可以透过特制的3D眼镜.看到千变万化的版面,就像看3D电影那样。拿起本报的3D立体报纸,读者不用亲自到楼盘展示现场,就可饱览成都精品楼盘的立体三维空间,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二维图形来解释三维空间的概念,学生很难形象地理解。目前3D立体技术已逐渐成熟.在课堂中应用3D立体教学资源无疑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3D立体教学资源却相当稀少.如果能让教师合理利用适合课堂教学的3D教学资源,不但可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研究非交互式的3D教学资源,提出立体视觉课堂辅助教学模型和四种适用于学校3D教学平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11,(1):10-10
3D立体高清电视转播作为广州亚运体现“科技亚运”的主题亮点而备受关注。捷成世纪与Quantel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了中国首个3D立体高清电视实验频道。3D立体电视广播得以在广州亚运成功启航!  相似文献   

13.
《十字街头》与1937年所有的新市民电影一样,既有左翼电影元素的片段式借用,又有国防电影的时代精神点缀。相对特殊的一点在于,由于编导的个人原因,左翼电影转型痕迹相当浓重。以往对影片"生动明朗"和喜剧化的艺术表现风格的论断,其实已经触摸到了新市民电影典型套路的软肋:以世俗的爱情和喜剧化处理面对"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实处境,却成功地为20世纪3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即"蚁族"的历史性存在显影定格。  相似文献   

14.
一3D电影,即立体电影,包括真人立体电影和动画立体电影。3D电影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已经出现并风靡一时,60年代中国第一部3D电影《魔术师的奇遇》诞生,80年代好莱坞3D电影又有短暂的复兴。2009年美国导演的3D电影《阿凡达》一鸣惊人,成为继《泰坦尼克号》之后又一部轰动全球的经典之作。相比之下,之前的3D风潮都不过是《阿凡达》大展身手的热身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1月12日,《大闹天宫3D》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同步上映。这部3D版动画大片的上映,不仅成功吸引了无数小观众的眼球,更勾起了无数70后、80后及更多成年观众的幸福回忆,成为2012贺岁档中大家最津津乐道的电影之一。同时,记者获悉,伴随电影热映的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伴随《地心游记》、《极地快车》、《飞屋环游记》、《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缔造了273亿美元票房神话的《阿凡达》等数字3D影片的热映,一场前所未有的“立体风暴”从好莱坞席卷全球,给热爱电影的影迷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相似文献   

17.
徐克导演作为新武侠电影的代表,致敬传统武侠大师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拍摄的一部《新龙门客栈》,成为香港乃至中国新武侠电影的里程碑,同时赢得了世界美誉。他用游学西方的文化背景,引入数字技术,融入后现代艺术风格,大胆尝试了武侠电影特技化、科技化新突破,诠释了暴力美学的文化价值。他用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和狂放自如的武打设计,让自己独树一帜,成为新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本文以《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为载体,从电影美学、人物形象、视听艺术、文化价值、叙事模式等方面来展开论述,阐述徐克导演把坚守着的侠义信念和独特的美学追求用于新武侠电影中的尝试和成就。  相似文献   

18.
周春霞 《新闻知识》2015,(3):89-90,106
徐克导演3D电影《智取威虎山》,再一次的"红色经典"重构行为是他对于消费时代信念缺失的思考与指认,凸显出消费时代娱乐化所带来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虽然他秉承忠实于原著的原则,使用了嵌套式结构,试图用红色经典作品唤醒人们的理想与信念。而双线叙事使"红色经典"中的集体主义英雄变成孤胆英雄,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红色经典"所应具有的价值。影片的意义在于"红色经典"如何纳入现实生活。"红色经典"的重构,必然在处理历史与现实、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与大众、自我与"他者"的矛盾中前行。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10,(7):65-65
3D摄像机成就了《阿凡达》。这部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卖座的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赚钱机器.它更可能吹响了3D元年的号角。三维立体的视觉观赏以新兴媒体的身份融八日常生活,或许就自2010年开始。  相似文献   

20.
水汶 《兰台世界》2016,(8):125-127
关于《诗经·召南·采蘋》一诗的主旨,古人多认为与祭祀有关。然与何种祭礼有关,却是众说纷纭。《毛诗序》认为,《采蘋》诗表现了大夫妻能循法度,可以承先祖、共祭祀。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此诗表现大夫妻能奉祭祀,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方玉润认为此诗与贵族嫁女的"三月教成"告祭宗庙有关。考察诗中"谁其尸之?有齐季女"之"尸""、季女",从诗中出现的祭品、祭祀地点来看,方说有理。《诗经·召南·采蘋》当是反映"三月教成之祭"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